張晶
摘要:琵琶是我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在藝術表演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完美的琵琶演奏,使人們在琵琶的表演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藝術魅力。一場完美的琵琶演奏,并不是只注重演奏者的手法技巧和音樂情感的表達,它與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呼吸是分不開的。良好的呼吸控制,能夠保證琵琶演奏過程的順利完成,對于琵琶表演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琵琶演奏中的呼吸進行探討,分析呼吸在琵琶表演中的價值及其特殊性。
關鍵詞:呼吸 ?琵琶表演 ?價值 ?特殊性 ?分析
琵琶表演是演奏者通過專業的手法演奏技巧和思維活動相結合,表達音樂情感,塑造音樂形象的過程。琵琶作為我國的傳統音樂器材,因其獨特的魅力一直流傳至今。由于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過演奏者的肢體動作來完成,所以在表演過程中對呼吸的控制容易被人們忽視。對琵琶演奏者來說,熟練地演奏手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只注重這一部分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就需要對琵琶表演中的呼吸進行分析,探究呼吸在琵琶表演中的價值及其特殊性。
一、呼吸的定義
呼吸分為狹義和廣義的理解。狹義的理解是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動植物都具備這種本能。一般的高等動物通過呼吸,機體從大氣中攝取進行新城代謝所需要的氧氣,排出身體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旦呼吸過程停止,生命也將終止。因此,呼吸是維持新陳代謝和其他生命活動必須的基本生理過程之一。廣義的呼吸覆蓋的領域更加的廣闊,例如在藝術領域呼吸是指在表演中表演者氣息的腔和韻的控制;在文化領域呼吸是指文化工作者對先進思想的吸收、對糟粕文化的批判和摒棄;在科技領域,呼吸是指科學工作者對先進技術的借鑒和應用,對落后技術的革新和替換等等。總之,呼吸是與人們的生活不可分離的,不僅是日常生活,更存在于精神生活。
二、呼吸在琵琶表演中的價值
首先是呼吸在琵琶演奏中的藝術價值。一場完美的琵琶表演,需要各個方面的完美配合。不僅要注重手法和技巧,同時對呼吸的重視尤為關鍵。琵琶是點狀發音的樂器,通過連續不斷的點構成了音樂的線條,從而進一步完成整個音樂的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只有加強對呼吸穩定性的訓練和把握,才能夠保證琵琶演奏的藝術特色,提升表演的層次。例如:在彈奏《霸王卸甲》這首曲子時,聯系當時的背景,展現的是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戰敗的場景,表現的是西楚霸王項羽無畏的英雄氣概,所以氣息要緩慢一些,穩定而深沉,音色要厚重,這樣才能準確表現樂曲的情緒和人物的命運。
其次是呼吸在琵琶演奏教學中的實踐價值。在琵琶表演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吸收呼吸的技巧,加強氣息的運用能夠保證琵琶表演的藝術表現力,提升琵琶表演的獨特魅力。例如:在進行《塞上曲》的演奏過程中,為了表達封建社會宮廷婦女內心的惆悵和哀怨悲憤之情,要特別注意呼吸運用的速度和力度,速度要較緩,氣息要細膩。如果演奏者對琵琶表演的手法技巧過于看重,忽視了對呼吸技巧的訓練,會導致表演者在演奏過程中難以控制表演的風格,整個表演過程也會美中不足。因此,在進行琵琶表演教學時要將手法技巧和呼吸技巧完美結合,把握琵琶演奏的完整和準確,提升琵琶表演過程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
最后是呼吸在琵琶舞臺表演中的實踐價值。在進行琵琶舞臺表演中,對呼吸的良好控制能夠保證演奏的穩定性,增強琵琶演奏的藝術魅力。例如:演奏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根據抗日戰爭中的真實題材贊頌了革命先烈崇高的獻身精神和頑強不屈的偉大氣節。在樂曲的起始部分要表現悲壯的情緒,運用急速的呼吸和快速的手法,加快掃輪的速度,并且運用每節呼吸和音樂搭配的呼吸方法增強琵琶演奏的爆發力,進一步提升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使整個演奏過程流暢而又完美。
三、呼吸在琵琶演奏中的特殊性
第一是呼吸能夠影響表演者的心理情緒和音樂效果。一場完美的琵琶表演,不僅要注重演奏的手法和技巧,更要注意加強對呼吸的控制。呼吸會對表演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在表演中如果表演者的心理情緒和心理狀態不穩定,就不能良好的控制琵琶演奏的整個過程,影響琵琶演奏的效果。合理的氣息調控和運用能夠幫助琵琶演奏者穩定心理情緒,樹立積極的心理狀態。積極的心理狀態和熟練地琵琶彈奏技巧能夠保障演奏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琵琶表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另外呼吸的控制也直接影響著琵琶演奏的音樂效果。在表演過程中,不同的呼吸方式呈現出來的音樂效果是不同的,觀眾感受到的藝術意境和藝術風格也是不同的。只有在演奏中合理的運用和控制呼吸,才能使演奏的音樂更加有藝術魅力,感染觀眾。
第二是呼吸能夠表現格調高雅、抒情寫意的意境。琵琶演奏需要手法和呼吸的緊密配合,呼吸具有表現意境的特殊功能,在演奏手法的配合之下,能夠體現出應有的藝術魅力。例如將琵琶曲中的名目《春江花月夜》和《月兒高》進行對比,這兩首琵琶曲都是通過寫景來抒情的作品,但是在演奏中的呼吸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區別。《春江花月夜》的整體基調是清新素雅、柔美的藝術風格,在呼吸上,表演者要配合演奏手法緩慢平穩、細膩的呼吸,表現一幅靜謐的明月江水畫,讓觀眾感受到安靜淡然額意境。《月兒高》同樣是抒情性的曲目,但是在演奏過程中的呼吸方式仍與《春江花月夜》有所不同,在呼吸時,演奏者要運用較快速的呼吸,呼吸要稍深沉,并采用循環呼吸的方法,使演奏過程流暢、充滿韻味,給觀眾帶來無限的遐想,從而進一步提高琵琶演奏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第三是呼吸能夠表現個性鮮明、風格不同的藝術情緒。在琵琶藝術表演中,通過演奏者的呼吸方式配合獨特的演奏手法技巧能夠表達不同的人物命運和藝術情緒。例如:在古曲《十面埋伏》和《春雨》中,演奏者的呼吸方式就有很大差別。《十面埋伏》表現的是古代戰場兩軍對戰的激烈場面。在開始的部分,為了表現人物激昂高漲的情緒,在呼吸上要求演奏者運用快速的深呼吸,從而加強身體力量的爆發。良好的呼吸運用和控制,能夠加強演奏的爆發力和感染力,使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戰場的慘烈,更好地增強演奏的氣勢和氛圍,表現琵琶曲的情感,體現出琵琶表演的獨特魅力。在《春雨》的演奏過程中,開始的四句演奏時呼吸要運用起、承、轉、和的方式,力度和速度有差異。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的氣息過渡要平靜穩定,稍微緩慢一些。而在第二句和第三句的演奏時,呼吸的深度要加強,稍顯急促。最后一句作為引子的結束,呼吸的速度和力度要慢慢的減弱,只需很輕的吸口氣就行了。因此,根據演奏曲目的情感來運用和調整呼吸,能夠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第四是呼吸對演奏曲目的抑揚頓挫有指導意義。在琵琶的演奏過程中,呼吸的抑揚頓挫和音樂的停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我們在寫文章或者是與他人交談中,都要注意句子的停頓和連貫,在琵琶演奏中也是一樣,注意呼吸的停頓和換氣。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既要符合自身的呼吸規律,又要注重演奏曲目的句逗劃分,要注意在適當的地方換氣和呼吸。如果句逗劃分不正確,就會導致呼吸的節奏錯亂,會使語句變得缺失或者銜接失當,擾亂整個演奏的節奏,降低演奏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呼吸在琵琶表演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場完美的琵琶演奏,不僅要有熟練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同時更要注重呼吸方式的配合,只有將呼吸方式和演奏的手法技巧完美的結合,才能提高琵琶演奏的藝術變現力和感染力,增強琵琶演奏的意境和藝術風格。因此,在琵琶表演的過程中,演奏者要充分提高對呼吸的重視程度,并且在琵琶訓練中加強呼吸和手法的配合,從而有效地增強琵琶表演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寇亞文.略談呼吸在琵琶表演中的實踐價值[J].音樂時空,2015,(18).
[2]徐瀅.論琵琶表演藝術中的美學原則[J].黃河之聲,2009,(05).
[3]詹靜漪.淺談琵琶教學的幾個重要環節[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7,(03).
[4]曹麗紅.琵琶表演中的個性創造[J].大舞臺,2012,(10).
[5]郭阿紅.氣息在琵琶演奏中的應用淺談[J].黃河之聲,2014,(18).
[6]劉美麗.論琵琶演奏中腔韻的藝術特征[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