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偉
摘要:嗩吶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以民間藝術的形式廣泛流傳。中國嗩吶藝術同中國的民俗活動及民族文化內容緊密相連,其文化的內涵性也極為深刻,于社會倫理角度與文化理論的藝術呈現上都有較為深刻的歷史性體現。本文立足于中國嗩吶藝術的文化內涵和理論思考的角度出發,以歷史的和現代的統一性,具體掌握嗩吶藝術的文化傳承和時代發展的規律,加以論究,試以推動中國嗩吶藝術的文化推廣。
關鍵詞:嗩吶藝術 ?文化內涵 ?理論思考
中國嗩吶藝術在不同地域體現著各異的風土民情和文化風格,嗩吶作品的音樂情趣與情緒,隨著演繹的內容和場合的變更詮釋出不同的音樂情感,給聽眾以新異的音樂體驗。中國嗩吶藝術源自民間,隨著現代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嗩吶演奏也被以藝術演奏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各類藝術作品勢如破竹般涌現,為大眾帶來不同的藝術感受。
一、中國嗩吶藝術的文化內涵
(一)嗩吶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嗩吶作為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其發源地是在波斯、阿拉伯地區。嗩吶藝術的流傳范圍極為廣范,是一件世界性的樂器,其自產生至流傳的時間跨度較大,且中國嗩吶藝術在各個地區都有較為廣泛的流傳,但多活躍在民間,多以民俗活動的形式呈現。嗩吶在形態、藝術表現上都有較明顯的特征,由于其發聲響亮、攜帶方便、應用場合多以民眾日常的民俗、生活息息相關,因而被大眾熟知和喜愛,至今仍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在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中,發展環境錦繡勃勃。
(二)嗩吶藝術傳統文化的意識形態范疇
嗩吶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著明顯的關聯和具體體現:主要體現在節慶和民俗文化中,例如:農村的婚喪嫁娶、節慶祭典等內容。人們通過嗩吶演奏來表達不同的情思。從意識形態范疇來說,嗩吶藝術與中國倫理文化體現及文化情感確有關系。中國人尤其重視倫理道德的人際關系體現,嗩吶藝術在中國傳統的文化場合與民俗文化中都有直接的情感表達。嗩吶演奏的曲目內容也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如:樂曲《婚禮曲》《抬花轎》等,嗩吶藝術是最能表達華夏民眾文化情感的藝術形式之一。
(三)嗩吶藝術傳統文化的行為價值呈現
嗩吶藝術屬于中國傳統文化范疇,在行為價值的呈現上體現著較為深遠的社會影響力。嗩吶藝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行為價值也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擴展。對比傳統的嗩吶藝術,現代嗩吶藝術在藝術表現力方面大大拓寬。作曲技法的創作延伸,演奏技法的創新應用,更有制作專家在嗩吶形態和制造工藝上所進行的大膽創造性的加工、改良(如加鍵嗩吶、活芯嗩吶),都力求在音色和音質上更能達到演奏“樂趣”,便于技藝精湛者在演奏形式和技術上有所突破,達到更高的藝術追求,豐富聽眾的視聽感受,既符合現代人的藝術和審美追求,也體現現代嗩吶藝術表演形式上的突破。
二、中國嗩吶藝術的時代發展的理論思考
(一)注重嗩吶藝術的技藝傳承
中國嗩吶藝術特有的技藝傳承特點,是傳統的口傳心授。在漫長的一段時間里,從事嗩吶工作或教育的民間藝人、演藝團體和專業音樂院校的工作者,逐漸拋棄傳統的“比葫蘆畫瓢”法,以規范嚴謹的教學體系取而代之。藝術家們對嗩吶藝術文化內涵的技藝傳承及在傳承中與時俱進,體現了人們對于民俗文化的情感及對藝術傳承的責任,這將是我國傳統文化研究更深層次的理論價值。通過文化情感研究傳統技藝,講述傳統技藝的發展歷程,以較為細致化深入化的理論成果推動嗩吶藝術的久遠發展。
(二)注重嗩吶藝術的藝術情感深化
嗩吶藝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可見其藝術情感的體現并沒有被時間所沖淡,反而其文化情感正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深化,人們能夠從民俗文化、現代藝術審美的角度對嗩吶藝術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嗩吶藝術的表現,人們可感受其音樂情感以及對歷史文化內容的傳承,尤其在藝術作品的呈現中,人們透過或強勁激昂,或含蓄深沉、或悲愴傷感的情緒,捕捉藝術氣息,進入藝術情境。
(三)注重嗩吶藝術的藝術形式現代性演繹
中國嗩吶藝術的發展應當與時俱進,讓嗩吶藝術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在表演形式上,嗩吶藝術可以實現與其他樂器結合,重奏或合奏以使得音樂層次分明、音色多元化;嗩吶作品的伴奏音樂可突破以往的民族樂器或小樂隊的伴奏模式,采用鋼琴,以期達到音樂對比強烈突出主奏樂器情緒等等;舞臺藝術表現形式現代化與多樣化,能夠帶動大眾的藝術、文化情感,豐富藝術視野,并為藝術理論的研究、藝術融合和探索實踐等帶來更多的挖掘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當下中國嗩吶藝術的發展,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深層次地挖掘其文化內涵性,用具有藝術表現力和文化感染力的藝術形式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嗩吶藝術,實現嗩吶藝術的現代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大鵬.嗩吶藝術魅力淺談[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11).
[2]孫榮偉.當代中國嗩吶藝術的發展現狀及理論思考[J].藝術探索,2013,(12).
[3]叢洋.論嗩吶音樂的“音樂精神”[J].劇作家,2013,(09).
[4]裴婷.嗩吶聲聲探其源[J].黃河之聲,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