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琴
摘 ? 要:紫砂陶藝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它是科學和藝術的融匯,是技術與技術的結合,是實用與功能的統一。
關鍵詞:紫砂壺;陶藝;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J52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041-01
紫砂陶藝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傳統的、獨特的、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藝術。這是因為由諸多方面因素構成的、相互之間又是那么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自然天成、意味雋永。紫砂陶器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具有豐富而悅目的質地和深沉而含蓄的色彩。嚴格合理的成型工藝技術,完全靠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操作達到純熟,在手工制陶技術方面,準確的表現力是無與倫比的。
造型樣式之多是各種陶瓷中最為突出的,紫砂茶壺一項的造型樣式,不僅豐富多樣,而且完整協調,當屬世界陶瓷壺類造型之首。紫砂陶藝裝飾以中國傳統的金石書畫為題材,巧妙地與造型結合,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點,獨步于裝飾藝術之林。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源的美,構成了紫砂陶藝如詩如畫的藝術風格,具有深厚的藝術魅力和強烈的感染力。較之現代陶藝和現代日用陶瓷,有著截然不同的藝術特色。
深蘊的文化內涵,在紫砂陶藝作品中表現也來的“書卷氣”,把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氣魄融匯在造型與裝飾之中,形成了紫砂陶藝內在的生命力。紫砂陶藝是屬于個性鮮明,風格特點比較突出的陶瓷藝術作品。創作設計新的紫砂陶藝作品,首先需要認識和掌握其特性,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領悟和理解紫砂陶藝的藝術規律和美學特征,深入進去,發揮創造精神,紫砂新作會越來越有所發展和提高,在傳統風格的基礎上表現出作者的個性。
??? 中國傳統陶藝的發展是漸進有序的,在逐步的演進中。不斷地豐富了自身,紫砂陶藝也不例外,如果創新的紫砂陶藝作品失去了傳統的特點,完全以“全新”的面目出現,將會使人感到不倫人類,以至無法接受。幾百年的紫砂陶藝傳統特質,已經在人們的審美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大致的印象,不應忽略,不能缺少,要在發展中加以演進。這并不會阻礙紫砂陶藝的創新,而是為了使創新的紫砂陶藝作品得到愛好者的認同和歡迎,不失去特點。
尊重紫砂陶藝的自身特點,循著客觀規律去進行探索和發展,應該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不斷演化、推進、豐富,而不是徹底的更新換代。紫砂陶藝的發展歷史也說明了這一點,整個的進程中,在藝術風格方面是漸進發展的,而決無突變。紫砂陶藝的設計實踐已經證明了,風格上的突變會使人感到不習慣,甚至產生排斥的心理。
紫砂陶藝傳統不是一句空泛的言詞,而是有著具體的形式和內涵,其中飽含著一種精神實質和藝術風格,這只是傳統的一個方面。紫砂陶藝的深厚魅力也正在于習慣基礎上的一種新的表現,和過去既是相通的,又是不同的,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紫砂陶藝傳統的形式是在長期生活中,也在工藝制作中,審美經驗和愛好的積累,并同時延續和沉積著,成為人們觀念上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者的一種原則,今天的紫砂陶藝的創作者們,既不能因襲傳統,也不能不重視傳統,重要的是理解傳統的精神,去發展傳統。
因而,研究紫砂陶藝的文化內涵,不能只停留在外部世界比較直觀的表面現象上,而應該進入到比較深的層面。去分析研究傳統文化在紫陶藝優秀作品中的位置及主導作用,揭示其本質的特征,只見其傳統文化的枝葉,不見其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妨礙了認識紫砂傳統文化精華之所在。皮毛的繼承是很難有大發展的,抓不到事物的本質,也就容易使新的紫砂陶藝作品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陳陳相因,無所發展和創造。
參考文獻:
[1]丁亞微.紫砂壺造型解析[J].江蘇陶瓷,2009(03).
[2]馬志遠.紫砂壺身筒外附件設計探微[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7(01).
[3]鮑正蘭.宜興紫砂壺“的子”的造型與變化[J].浙江工藝美術,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