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劇表演在堅持藝術原創性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借鑒各民族戲曲音樂的優點,在現代歌劇的藝術表演中融入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思想,大大提高了中國現代歌劇的音樂魅力,彰顯出歌曲表演藝術的社會價值。本文主要立足于現代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對現代歌劇表演的形象藝術與語言藝術進行深入探討,旨在進一步發掘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
關鍵詞:現代中國歌劇表演;文化內涵;藝術形式;社會價值
歌劇自誕生以來就因獨特的表演形式和演唱藝術被人們所喜愛。歌劇是將舞蹈,音樂,雕塑,詩歌,建筑等多種藝術種類融會貫通最后精煉鑄成的綜合性藝術。而現代歌劇表演藝術因其蘊涵的人文主義特征和大眾審美特性已經凸顯出現代社會音樂創新的新理念。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表演形式,現代歌劇表演將中國傳統的民族風格與西方文化中象征性、意識流的表現方式相結合,已經逐漸本土化,現代化并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中國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1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藝術的概述及其文化內涵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藝術是中國音樂發展史上一處獨特的風景,對中國音樂創作與音樂文化傳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歌劇是由單純的音樂發展而來的,通過在舞臺上進行戲劇表演的綜合性的藝術,歌劇表演藝術最初是起源于西方,最開始西方國家流行的歌劇是一種以歌唱為主體,結合舞臺表演,音樂節奏,戲劇和舞臺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綜合而成的一種音樂形式。在“五四”時期,由于民主革命的進程打開了我國的國門,接納西方文化進入中國,歌劇藝術從此進入我國人們的視野,后來經過我國音樂家的不斷努力,在吸收和借鑒了西洋歌劇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造和創新,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音樂原則上,結合我國人們對于音樂的時代需求,對傳統歌劇的表演形式增加了許多別出心裁的內容。如增加了許多具有教育性意義和審美性特征的舞蹈場面,使得歌劇表現場面更加活潑靈動,在劇情正常發展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具有中國民間音調的音樂,這種適合中國人們觀賞的大眾化和民族化的音樂聲調,配置了劇中音樂和唱段,將人物的心理矛盾和性格特征刻畫得更加生動形象。也將現代歌劇表演展現得更加的中國化,逐漸形成了中國現代歌劇本土化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和美學風格。
2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重要影響及其社會價值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在反映社會生活原貌和揭示人類生存處境方面做出了重要影響?,F代中國歌劇藝術表演在其發展路程中不斷實現創新和發展,其綜合體現出來的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我國的現代歌劇從起步階段的初見成效到成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文化價值上講,現代歌劇秉承著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同時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髓,并跟隨社會時代變更的步伐不斷創新,融入了新鮮的時代特色,不斷滿足著我國廣大觀眾日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創作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并得到了廣泛好評,實現了中國現代歌曲表演藝術新的輝煌,展現了現代歌劇表演的藝術表現形式極其珍貴的社會文化價值。如著名的現代歌劇《孫中山》,就以融入大眾、展現時代特色作為其主要特質,通過歌劇表演的形式巧妙地展現出了中國近現代史的時代變更,又如改編的著名歌劇《小二黑結婚》這部作品,詮釋了農村人們渴望當家做主,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生動景象,在彰顯時代印記方面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從藝術形式上看,現代歌劇之所以能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獨占鰲頭,是由于現代歌曲表演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現代歌劇藝術是以一種小眾的藝術形式而著稱。在劇情對白的處理過程上,歌劇表演者能通過音樂美和畫面美給觀眾一種視覺上的審美享受或審美沖擊。浪漫的格調與自然景觀相配合能夠給觀眾呈現出一副絢麗的畫面,且歌劇演員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生動再現作品中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原貌,在歌劇表演中融入了現代和傳統的因素,能夠融會貫通時代特色與觀眾需求,從而體現了現代歌劇表演對于文化整合水平的能力的把握,也更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文化面貌。
3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及其審美體現
現代中國歌劇的藝術形式主要體現在歌劇表演過程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和轉換性。從內容和節奏方面看,現代中國歌劇的表演內容主要呈現出質樸的格調。歌劇的歌詞大多表現的是一種明白易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的內容,使觀眾仿佛走進了一副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從旋律和作曲手法來看,現代中國歌劇表演作曲手法變幻多樣,節奏變化和節拍轉換的頻率也非常高,因此,表現出來的音樂作品具有強悍的視覺沖擊力,表面上是平常的舒緩節奏,可是卻能從節奏的變換與聲調的轉換中顯示出歌劇音樂作品的爆發力和震撼力,表面上是非常舒適的語調和質樸、清新的演唱方式,但是通過歌劇表演者神情的投入,肢體的表達,和時而高亢又時而舒緩演唱會方式,就能將歌劇作品的故事情節詮釋得淋漓盡致,緊緊地抓住觀眾的思緒,給觀眾一種強烈的美的享受。
4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人文主義特征及其民族特征
在現代中國歌劇表演不斷實現創新與改革的過程中,其文化精髓和音樂理念始終遵循創造經典、完善歌劇表演體系的重要原則,因此,人文主義特征及其民族特征作為重要的文化精髓便一直保留在歌劇表演藝術創作的內容之中。社會發展潮流和音樂趨勢是伴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的進步而變更的,而現代中國歌劇的創作目的是汲取社會現實反映的人或事的精神內涵從而通過舞臺上的藝術表演展現出人性的本質。因此,現代中國歌劇表演藝術的主題永遠都離不開有情欲、有理想、有愛憎和有血有肉的真實人性及其人文主義關懷,其次,地理位置的差異性和文化習俗的不同使得現代歌劇表演也具有強烈的民族性。表現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具有鮮明的民俗風情。如《草原之歌》《羊角花開》《運河謠》就各自富有其深厚的民族情結和民族文化。
總而言之,現代中國歌劇表演藝術的發展融入新的美學因素和民族因素,歌劇作品的審美性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關懷。其藝術形式的多樣性是現代歌劇表演的精髓體現。要推動現代中國歌劇更好地發展,就要堅持民族性的歌劇表演創作道路。從傳統文化中和西方文化中吸收精神養料和音樂精華,不斷實現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創新,追求更高層次的藝術理想,實現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審美價值與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 明言. 20世紀中國音樂批評導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485.
[2] 王鎮苑.中國歌劇藝術之望——蒼原的藝術成就[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1(01).
[3] 王思琦.中國當代城市流行音樂[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76.
作者簡介:安曉燕(1978—),女,甘肅天水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舞臺表導演,歌劇表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