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晨++封海堅

摘要:林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林業發展新格局,推進林業產業的結構調整已是最主要的形勢。西藏自治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并且肩負著保護全國生態環境的重大責任,因此西藏自治區對于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勢在必行。
關鍵詞:西藏自治區;林業產業;結構優化
一、林業產業分類及產業結構優化
(一)林業產業分類
林業產業結構指林業部門或地區包含的各類產業在生產過程當中所構成的經濟聯系和數量關聯,是各類產業產出結果的比例組成。林業產業結構中的第一產業是營林業,包括木材、生態公益林、竹材用材林、防護林、生態公益林、防護林,工業原料,名優特新經濟林,林木花卉苗圃基地。林業產業結構中的第二產業即林產品加工業,包含林產產業(以木質資源為材料)和非木質林產品加工,林產工業以人造板、木漿造紙、家具、木質建材及木質裝飾材料為主;非木質林產品加工包括林化產品加工和其他產品加工。林業產業結構中的第三產業包括林業旅游業和林區商業及餐飲業。根據總體產業經濟結構貢獻率,我國目前的林業經濟發展必須依賴第一和第二產業地發展,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地發展,不能操之過急去強調發展第三產業。
(二)林業產業結構優化
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就是要促進林業內部劃分地平衡和協調,發展林業內部的經濟與結構效益,使其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實現效益最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包括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以及高度化。林業產業結構合理化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使林業產業內部三種產業之間的發展達到平衡;第二,建立符合長期發展目標與需要的主導產業用以帶動其他產業地發展;第三,增強產業之間的關聯作用程度,即增強某一產業引起其他產業部門建立和發展的能力。產業結構高度化也包含三方面的表現: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結構模式進行轉變;其次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發展;最后由生產原材料、初級產品逐漸向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方向過渡。
二、西藏林業產業結構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西藏森林資源的現狀
西藏擁有豐富森林資源,不僅量大而且種類繁多,是我國木材供應的后備基地,對世界生物多樣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據有關資料介紹,西藏自治區現有森林面積為1471.56萬公頃,位于全國第五,森林覆蓋率為12.0%,天然林或原始森林達到96%以上,大部分林區資源依然保持著原生狀態。活立木總蓄積量22.945億立方米,名列全國第一。在種類繁多的林木中,有云杉、鐵杉、冷杉、落地松、華山松、藏柏、白樺等幾百種,其中,喜馬拉雅山冷杉等為西藏獨有。西藏林區蘊藏著豐富的經濟林木資源,目前初步具有發展規模的有蘋果、核桃、花椒、茶葉和各種菌類等,基本上形成了以林芝地區為主要產地,各類經濟林木協調發展的格局。
(二)西藏林業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13年全國及西藏林業總產值情況表
地區 總計 (億元) 第一產業
(億元) 比例 第二產業
(億元) 比例 第三產業
(億元) 比例
全國 47300 16300 34% 25000 53% 6000 13%
西藏 21.94 19.88 90.6% 1.26 5.7% 0.81 3.7%
注:上表資料來自《中國林業統計年鑒》
根據西藏林業產業總產值分析,第一產業在林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最高,達到了90.6%,主要原因在于營林業是基礎產業,第二、三產業的發展都必須建立在營林業充分發展的基礎之上,但是第二、三產業產值加起來不到總產值的10%。而觀察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林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最高的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在林業總產值中占到34%的比例,這說明西藏林業產業結構非常不合理,第二、三產業發展水平比較低,林業工業及非木質林產品加工發展緩慢,營業林再加工技術落后,與全國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西藏林業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三、西藏林業產業結構優化途徑
(一)改變第一產業粗放式的發展模式
西藏林業中第一產業的產值占到了總產值的絕大一部分,說明西藏林業經濟的增長基本上是第一產業的功勞,第一產業的發展是直接通過出賣木材及以木材為主的工業原料,這種發展方式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少,屬于粗放型的發展模式。由于林業資金滯后,而又必須加快生態林業的發展,加大規對用材林及經濟林基地的投資,鑒于此情況,必須要弄一些粗放式的規模擴張,那么必然導致森林資源質量和效益呈下降趨勢。要改變第一產業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就得把握規模相當、配套完整、布局合理、經濟效益好的原則,以新技術積極改造現有企業,對盲目布點、盲目建設、技術水平低、經濟效益差的小廠,一定要認真檢查整頓,促進各產業的協調發展,取得最優綜合經濟效益。
(二)大力發展林業中的第二產業
要大力發展西藏林業的第二產業,必須延伸木材加工方向,延長木材加工的產業鏈,增加木材制品產品的附加值,減少原木的直接銷售,打破現有行業的界限,開拓符合本地區利益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把森林工業產品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另外需要大力支持林業產業的相關龍頭企業地發展,促使帶動林業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些企業應當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先進的發展理念、較多的產品種類、較高的質量水準和現代化的科技水平。
(三)加大對以森林旅游為主的新興產業的培育
西藏地緣遼闊,地形地貌復雜,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政府應在發展生態林業的基礎上,在氣候環境比較好切具有旅游開發潛力的地區進行投資,以林業生態發展為基礎,以相對集中的林區共同發展為紐帶,規劃好森林旅游用地。城市周邊的森林應發展為主題森林公園,距離城市較遠的森林應發展為自然保護區,完善山區、和城鎮郊區兩條森林生態旅游帶這些項目都可列入當地政府發展規劃中去,依靠各級政府投資、社會資助和生態公益事業收入及旅游業收入來求得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偉華.林業產業經濟結構調整的思考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0).
[2]李元元.北京市林業產業結構優化及相關問題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6,6.
[3]楊云.福建省林業產業結構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5,4.
[4]狄方耀,羅華.西藏經濟學導論[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81-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