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金秋時節,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站在“十二五”即將圓滿收官、“十三五”正當揚帆起航的歷史節點,全會的召開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擘畫藍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以什么樣的思路描繪這一藍圖,至關重要。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指明了實現全面小康的準確路徑。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領會、堅決踐行。
建設全面小康,必須按照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總要求,進行戰略謀劃。發展是硬道理,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把思想統一到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把全會各項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提高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的能力,為發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更好地發揮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發展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建設全面小康,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的成敗。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五大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這一發展理念,對各級黨委、政府而言,是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的強大法寶。
建設全面小康,必須緊緊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五中全會公報將“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制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說明貧困問題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僅以湖北為例,就有590萬人需要脫貧,37個縣市需要摘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重道遠,黨員干部要以“嚴” “實” 的精神,說“實”話、干“實”事,深入農村,調查摸底,找準窮根,找到脫貧金點子,變“輸血”為“造血”,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繼往開來,更上層樓。小康,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歲月的執著夢想,今天已觸手可及。當下,我們要把對未來的良好預期,轉化為干好當前、謀劃長遠的具體行動,以分秒必爭的精神狀態,奮力沖刺、不懈努力,共同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