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郁麗玲
微博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
文/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郁麗玲
【摘要】本文探討了微博在高校圖書館發展中的作用,提出微博在圖書館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微博;圖書館;服務;應用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它允許用戶及時更新簡短文本并公開發布,允許任何人閱讀或者只能由用戶選擇的群組閱讀,從而實現信息的即時分享。微博的代表性網站是Twitter,這個詞已經成為微博的代名詞。2009年8月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由此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并迅速發展壯大。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年1月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提供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5億,較上一年底增長了296%,網民使用率為48.7%。微博經過一年時間的發展已經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為微博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統計手機微博2011年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23%,是增長幅度最高的手機應用。微博得以迅猛發展歸結于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手機微博能充分發揮微博的即時性特點,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最新發生的事情;第二,手機微博能發揮微博應用的自媒體優勢,微博創新的“關注”機制,使得每個用戶都成為一個信息的傳播中心,提升了普通用戶使用微博的依賴性,具有特色的原創內容是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的關鍵,如即興拍攝的圖片、視頻等;第三,手機微博的使用給用戶帶來了方便快捷的閱讀體驗,隨著客戶端開發水平的提高,手機微博用戶的數量必將高于電腦微博用戶。
(一)提供讀者與圖書館交流平臺。微博獨特的傳播模式注定了讀者可以加入到圖書館服務的改進和提升工作中來,通過微博圖書館可以第一時間獲悉讀者的意見、建議、評價和需求。而圖書館的公告、新書通告和超期通知也可以及時地傳遞給讀者。“由于微博客的即時性和分享性,這些信息可以迅速遍布有相同興趣愛好的group、team。讀者通過平臺也可以了解館員的所思所想,與館員進行思想上的溝通與交流。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真正形成雙向交流的動態循環。”微博提供一條圖書館與讀者及時進行交流的新途徑,而且比博客、BBS等網絡媒體更加快捷和方便。這樣,微博在增強讀者之間的交流的同時,也拉近了讀者與圖書館員之間的距離。總之,有了微博這個平臺,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評價和深層訴求可以及時反饋到圖書館,從而不斷促進圖書館改善服務。同時也可以讓讀者了解圖書館的工作細節,使雙方交流呈現良性循環。
(二)搜集數字資源評估信息。當前圖書館擁有數字資源數量逐年增多,用戶對資源不了解,對系統不熟悉,使用時需要反復認證、頻繁的登錄和退出,給讀者帶了諸多不便,也影響資源的使用效率。為此,圖書館一方面應通過整合將分散的資源和服務實現統一平臺檢索;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通過博客向廣大師生發布各種數字資源特點以及使用技巧,建立微博討論群,傾聽用戶的心聲,正視用戶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意見,并根據讀者提出的問題,客觀地解決問題,進而及時發現廣大師生需求的資源,評估資源需求的程度,從而為進一步決策購買相應資源提供重要參考,這樣必然能夠形成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認識和溝通。圖書館可以利用博客追蹤對數字資源的評價,幫助圖書館迅速了解讀者的使用感受,使得數字資源利用更加合理化。
(三)豐富參考咨詢手段。參考咨詢服務水平是衡量圖書館服務質量的重要標尺,現代圖書館具備的參考咨詢手段有E-mail、在線交談、電話咨詢、到館咨詢、FAQ等。在現有參考咨詢服務手段的基礎上增加微博服務,無疑會給參考咨詢服務注入新的活力。微博與參考咨詢的有力結合,免去了登陸多種IM軟件的工作。研究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使用手機進行交流與通信,微博及時溝通與即時分享的功能,會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到與圖書館館員的交流過程中來。讀者在閱讀時可以隨時通過微博向參考咨詢館員提出問題,進行互動交流,這種交流方式可以實現圖書館不同讀者的聚合,形成虛擬的學術交流平臺。克服了E-mail參考服務不能及時回復的缺點,有利于實現參考咨詢直接性和實效性,這正是數字式參考咨詢能得到越來越多青年用戶喜愛的原因所在。
(四)加強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學科館員可以通過微博發布相應學科的最新進展、著名學者著作、最具權威的論文、最前沿的研究領域、最熱門的專業書籍等等。讀者在書店或圖書館查閱專業圖書時,可以通過微博征詢各方建議,包括學科館員、專業教師、領域專家和愛好者,該書已有讀者的讀書心得、書評等,各方面參考建議,也可以分享專業領域內資源的有效獲取方式和獲取技巧。學科館員開通微博,可以帶動相關學科的學者加入到微博的應用中來,從而形成集體智慧,激發頭腦風暴,促進科學研究的效率。微博的傳播模式可以開辟一個供不同領域學者思考和討論共同話題的平臺,進而造成思想的碰撞和激發學者靈感,促進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
(一)選擇合適平臺。對于使用一個平臺還是多個平臺開通微博圖書館,業界存有爭論。筆者認為,選擇微博應用平臺應該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決定,需要分析服務對象微博應用習慣,不能想當然。目前微博圖書館應用數量最多,歸根結底得益于其形成商業化和市場化意識較早,積聚了人氣,微博積聚了人氣是很難將其舍棄的。高校圖書館選擇微博圖書館平臺不能忽視騰訊微博的影響力,因騰訊微博通過即時通信工具QQ即可開通微博,無須注冊流程簡單,再則,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絕大多數是18- 30歲的青年人,他們是騰訊QQ的成熟用戶,開通騰訊微博的可能性遠高于其他平臺,圖書館也更容易推廣自己的微博。
(二)定期更新和管理微博內容。圖書館應設立專人定期更新微博,以保持微博的活躍度。博客在中國出現時曾在圖書館界刮起了一股博客旋風,業界名人相繼開通博客,業界紛紛發文論證圖書館應用博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隨著近年來一些業界名人博客的相繼關閉,圖書館博客基本處于荒廢狀態,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微博圖書館不應該重蹈覆轍。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激活圖情博客“第二春”的,微博雖然受到字數限制,具有深度、內涵的信息往往不能表達完整,但鏈接博客正好了彌補了這一缺陷。微博受眾的廣泛性和傳播的快速性,使之很容易成為虛假信息、不實言論的傳播平臺,將不實后果擴散到最大化,負面影響直接導致了圖書館及其管理部門在微博應用和審批上投鼠忌器。因此圖書館要加強微博內容管理,完善微博內容審核制度,規范微博發布內容,靈活應用評論關閉功能,規避風險。
(三)建立公共意見平臺和溝通渠道。傳統圖書館用戶意見平臺需要面對面地接觸,如座談、問卷調查和回復等。座談需要實物空間、場地和人員安排,問卷調查流程繁瑣、耗時較長,平臺構建成本很高,效果也不明顯。圖書館需要增加與用戶之間的有效溝通渠道,微博客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公眾定義,人們即使不同時不同地,也能就同一問題發表意見。微博客用戶對于其功能的再設計重構了公共意見平臺。微博圖書館要積極利用“話題”功能來搜集用戶意見,以“#+事件+#”的格式來發表有關某一話題的信息與看法。當用戶在發言后加上“#+事件+#”格式的標簽后,更多的用戶就能參與到同一話題的討論之中,用戶之間相互交流看法,不再是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單向交流。這條微博就會和許許多多包含相同標簽的微博一起組成不斷延伸的報道流、評論流。
參考文獻:
[1]付希金.微博客在高校圖書館個性服務中的應用[J].現代情報,2011(8).
[2]楊帥,吳衛娟.我國圖書館微博現狀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1(4).
[3]耿曉光,安東梅.微博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J].圖書館學研究,2010,(6).
[4]李建莊.博客在圖書館的應用及存在的隱患[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4).
[5]袁納宇.圖書館應用微博客的價值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