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縉云中學 彭英
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
文/浙江省縉云中學 彭英
學校應該足夠重視對學生心理檔案全面的、有價值的、有效率的建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個體成長的各個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之系統化,成為個體成長性心理檔案。
中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重視
教育部多年前就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普及、鞏固和深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設、課程建設、心理咨詢室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和協作機制,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發展。作為學校應該做的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系統地收集資料并建立心理檔案,可以為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提供依據。學校心理咨詢室是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的場所,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專門課程設置、專業師資配備等是中小學校的瓶頸,這些都嚴重影響到對學生心理咨詢服務的開展,普及和關注每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是難上加難。許多學校雖然設有心理咨詢室,但也是學生有了困惑主動找老師。因為對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未引起重視的原因,老師往往將對學生的心理咨詢記錄資料束之高閣,主動對資料的更新比較鮮見,更談不上對這種延續性差、缺乏系統性的檔案的利用,當然也很難做到及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學校即使建立了學生心理檔案,其關注的也是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大多數正常學生的心理輔導需要還是被忽略。心理健康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學校應從新生入學時就對全體學生進行個性、氣質測試,建立心理檔案,以預防、疏導為主,干預、治療為輔。因此,在建立和規范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基礎上,系統化建立和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學生心理檔案的管理,顯得十分必要。
1.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全校學生的心理特點、發展規律及現狀,為學校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制訂工作計劃、選擇合理的途徑和方法提供依據;
2.可以動態監測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可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盡最大力量避免犯罪事件發生;
3.可以讓班主任以這些資料為依據,短期內熟悉全班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同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并糾正學生心理品質存在的問題,促進改變教育方法,以達到提高學生心理品質,促進心理良性發展的目的;
4.有助于學生正面認識并參與各類教育活動,使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調節和發展自我,促進其心理正常發展;
5.家長也可以通過查看孩子的心理檔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隱患,在與教師及時溝通的基礎上與學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學生良好地成長。
總之,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能夠充分發掘其預測價值,在育人上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它既是工具、助手;也是參謀、依據。因此,建立和完善學生心理檔案,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保障。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另外學校團委干部可以成為心理健康管理隊伍的成員,他們策劃各種活動,與學生建立友誼和溝通的渠道通暢,是最容易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的部門。
2.配備專業心理檔案系統軟件是途徑。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應積極引進現代管理手段,充分運用心理測評、統計分析等各種管理軟件,在建立和處理學生的心理檔案材料以及便捷地對學生心理檔案加以利用的同時減輕檔案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如教育部牽頭開發的“中國版”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加上其他如紙質等載體檔案信息的數字化,使心理檔案管理系統更趨完整、合理。
3.規劃心理檔案建檔工作計劃、步驟是關鍵。學生心理健康建檔工作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心理健康建檔數據整理工作。包括新生心理健康檔案基礎數據錄入,建檔時間安排,心理測評前期培訓、宣傳等。第二階段: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工作。心理檔案如同“學籍檔案”和“身體健康檢查檔案”,在我校的心理測評工作中,多用于了解自我性格、特質及心理健康狀況。心理測評可以問卷調查、談話法、觀察法或以心理檔案系統為依托。第三階段:開展心理危機排查工作。通過學生心理檔案發現和了解有心理困惑或存在不良心理狀況的個案,進行情緒疏導和緩解,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也可主動去學校心理咨詢室咨詢。
學生的心理問題最終的爆發不是一日形成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因此,中小學校要足夠重視對學生心理檔案全面的、有價值的、有效率的建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個體成長的各個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檔案,使之系統化,成為個體成長性心理檔案,全面客觀體現學生個性成長狀況,從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1] 李開平.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檔案與建設,2006(1).
[2] 葛愛榮.中學生心理檔案的建設研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