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毓輝
整合茯茶資源開展標準產銷、品牌標注建設
□文/周毓輝
咸陽茯茶躋身黑茶家族六朵金花之列,但是,市場占有率不高,影響咸陽茯茶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各自為戰不利于茯茶品牌發展;質量標準不統一影響產業發展;宣傳推介急功近利誤導社會。
陜西省咸陽茯茶生產歷史悠久,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隨著茯茶生產恢復和研究,咸陽茯茶由供應邊民擴展到大眾健康飲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咸陽茯茶的發展,前景看好,但遇到多方擠壓的困境。
2007年,咸陽市供銷合作社與涇渭茯茶有限公司挖掘整理,目前,全市注冊企業46家,通過QS認證的企業28家,8家企業分別獲得楊凌農博會咸陽茯茶產能1.2萬噸,實現產值10.32億元,使用原料茶1.68萬噸,陜南作為咸陽茯茶的加工原料茶的主要基地,茶葉產區農民增收6.78億元,成為茶農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之一。
陜南處于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漢江流域貫穿其中,晝夜溫差大,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富含鋅、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茶生長于中國最北緣的高山區,國家水源保護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孕育出沁人心脾的高端綠茶。咸陽茯茶生產所用原料茶為陜南茶農夏秋季修剪棄之不用的大葉茶,原料供應充足,成本較低,干物質等養分充足,品質優良的原料茶造就了咸陽茯茶品質上乘、口感香醇的特色。
咸陽茯茶含有機化合物450種以上,茶多酚、生物堿、茶多糖、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于同類茶。消食、降脂、減肥、降糖、抗逆抗突變有良好的效果。咸陽茯茶被消費者接受并重視,在消費者中廣為流行,“喝老茶、藏新茶”的風氣日漸興隆。茯茶較高的利潤吸引巨額資金參與茯茶產銷,形成了涇渭茯茶、怡澤茯茶、幾于道茯茶龍頭企業。咸陽市政府適時引導扶持茯茶企業,設立了茯茶產業發展辦公室,制定了《咸陽市2013—2017茯茶產業發展規劃》,確立兩園兩區一中心的發展規劃,制定咸陽市茯茶產業、產品國家標準,整合優質資源,培育扶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歷史優勢產業。全市齊心協力打造咸陽茯茶產業,培育興陜富民的新優勢產業。
據悉到2017年,咸陽將實現產量5萬噸,產值50億元。咸陽市與陜南三市加強戰略合作,發展壯大基地生產、茯茶加工、市場營銷的本省優勢產業,消化陜南大葉茶7萬噸,增加農民收入28億元。形成首個“一、二、三、六”互相包容的新型產業鏈,提高陜西省經濟發展的優質產業。
當前,黑茶產業不斷發展,咸陽茯茶業要突破重圍,必須具備危機意識,傾力整合資源,強強聯合組成咸陽茯茶企業集團,方可掙得一席之地。如果認識不到市場的嚴峻,不形成集團沖鋒,殺出一條血路,將會直接影響到咸陽茯茶品牌的價值,為咸陽茯茶發展埋下隱患。
各自為戰不利于茯茶品牌發展。咸陽茯茶屬于陜西省地域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必然導致眾多品牌使用者只顧利用品牌價值,而沒有意識到品牌價值的保護和創新。茯茶行業沒有及時制定統一準入標準,必然導致傳統區域品牌使用者魚龍混雜,產品質量難以保證,極有可能出現劣質茯茶打敗優質茯茶的逆向淘汰現象。不少企業采取原始的工藝生產,衛生、安全等環境堪憂,生產工藝的不規范,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生產銷售品牌五花八門,不同批次品質差異較大,口感不一,如此下去,逐漸會讓消費者對傳統區域品牌失去信任,從而導致品牌價值貶值,甚至遭到市場的拋棄,嚴重影響整個產業形象的美譽度,造成持續發展的巨大障礙。
質量標準不統一影響產業發展。咸陽茯茶是古人發明的,生產技術基本公開,沒有什么秘密可保,準入門檻較低。管理者的不專業,行業協會作用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管理、技術規范等沒有形成。個別地方管理者不是以市場為導向,而是拒絕競爭合作,官本位思想嚴重,誰扶持的資金豐厚就歸屬誰,拒絕生產、銷售、管理經驗豐富的組織介入,人為縮小市場和支持單位。資本的趨利性受市場驅動,紛紛轉向茯茶生產,咸陽質量控制標準及生產加工技術規程等配套程序相對滯后,標準化生產技術方案沒有產生,作坊式生產依舊有市場,質量難以保證。茯茶產品規格、定價不夠規范,存在虛高現象;茯茶產地之爭,企業相互傾軋等,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茯茶聲譽。
宣傳推介急功近利誤導社會。咸陽茯茶在宣傳上過分強調“三不離”,消費者大都通過聽信消脂、降糖、助消化、防癌癥等夸大其詞的保健效果認識茯茶。不統一口徑實事求是的宣傳,不消除低水平的推介,不改變虛假的防病治病療效很好的宣傳蒙昧,一旦消費者發現沒有明顯的療效,極有可能讓咸陽茯茶曇花一現,毀于急功近利的宣傳。
咸陽茯茶躋身黑茶家族六朵金花之列,但是,市場占有率不高,發展前景依舊不容樂觀,必須居安思危,組建咸陽茯茶企業集團,打造陜西省茶產業的品牌。

確定核心品牌戰略,樹立咸陽茯茶形象。咸陽茯茶居于黑茶“六朵金花”的最后位,在五大黑茶產區四面包圍,茶葉市場供過于求,其他茶葉擠壓的困境下,迫在眉睫的是抱團協作。鼓勵茯茶企業摒棄同行相輕、互相拆臺的小農經濟思想,制定準入門檻,規范化生產,統一品牌,整合集體的力量,組建咸陽茯茶集團,集中資金、技術、宣傳、人才等全力打造“咸陽茯茶”這個地域品牌,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從高起點著眼,將其做成世界黑茶知名品牌。在茯茶集團創建的“咸陽茯茶”母品牌的支持與保護下,各企業可以靈活實施差異化的戰略,打造像“涇渭茯茶”等既有現實意義,又能突出企業自身個性的子品牌。在眾多品牌中選出有規模、有特色、有效益、有競爭優勢以及發展前景的品牌,對其給予政策上和資金扶持上的傾斜,進行重點培育,攜手組成茯茶集團帶領整個咸陽茯茶產業突出重圍。
質量體系標準化,整合茯茶生產企業。市場競爭將是質量和品牌、乃至包裝、好用、味美、標準化、售后服務等綜合競爭。在咸陽茯茶創立區域品牌階段,以標準化提高品牌的內在品質,加大文化元素,推出茶藝服務,才是核心和基礎。咸陽茯茶應當去行政化,依靠茯茶行業協會、非政府間的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權責利相一致的原則,以經濟為紐帶,賦予茯茶行業協會整合職能,組建咸陽茯茶企業集團。建立咸陽茯茶原料、成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按照統一品牌、統一商標、統一生產標準、統一質量指標。茯茶行業協會和咸陽茯茶集團引領行業取得質量、市場雙突破,占領一定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制造質量上乘、標準一致的品牌。咸陽茯茶集團負責引導茯茶企業建立本省原料基地,制定標準化原料茶生產標準,加強對基地、企業、農戶的技術培訓、宣傳和指導服務,整體推進原料茶標準化生產,提升原料茶標準的普及率。
加強推銷工作力度,提升咸陽茯茶影響力。咸陽茯茶消費不僅要實現作為保健飲料的商品價值,而且更要體現絲綢之路和漢唐文化特有的文化藝術價值。因此,發掘、整理、傳播品牌的咸陽茯茶文化內涵,運用“炒、送、喝、賣”等營銷手法,培育消費群體。咸陽茯茶集團的營銷,以文化為先,將茯茶消費與詩、小說、傳說、茶藝等文化享受相融合,電視連續劇、電影,應用小說、賽詩會、茶文化藝術節、品茗大會等形式全方位推介咸陽茯茶,提升消費者對不同茯茶品牌的識別與認同。宣傳推介茯茶與宣傳茶藝、茶文化結合起來,推出古琴等輕音樂,也可把茶館與漢唐樂舞表演、舞劍、太極結合起來,甚至吟詩作畫,提高茶文化的含量。
突出金花特色,開拓品牌市場。咸陽茯茶的獨特優勢源出于優質的金花,有固定的消費人群,這是優勢。咸陽茯茶品牌突出絲路風格,打響民族特色,在開拓城市消費者和國外消費者上大做文章,以文化為載體,大力宣傳咸陽茯茶蘊含著豐富的漢唐文化和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特色。創新思維,瞄準高端人群和海外,積極推進文化品牌和產品品牌建設。政府應把茯茶的原料、生產、推銷規范化、標準化賦予協會。
咸陽茯茶要得到有效發展,就要運用市場手段,整合優質資源,形成咸陽茯茶產業龍頭,組建咸陽茯茶集團,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咸陽茯茶產業的新優勢,既能為咸陽帶來加工的巨大的利益,又能增加陜南茶農的額外收入。建議陜西省政府應當整合農業、林業、商務、供銷等畫地為牢,各自為戰的現實,實行資金集中使用,發揮整體效益。農業、林業按照產業做好茶林管理和生產,不要插手流通環結,在國家供銷合作社改革的大背景下,支持供銷合作社搞好市場營銷,按照市場運行規則,集中精力做黑毛茶、茶葉銷售,加快咸陽茯茶標準化生產,實現基地與加工、銷售相結合,助農增收,對于培育陜西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非常積極的戰略意義。
(作者系陜西省咸陽市供銷合作社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