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左勁中
(巢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析
江 海 左勁中
(巢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當前,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功能、質量不適應本科教育多樣化類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應當注重對與畢業生相聯系的行業、崗位實踐問題進行應用型研究,有針對性地系統訓練學生對實踐性問題的收集資料、調查研究、綜合分析、書面表達等能力,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改革實踐在于結合產學研,加強對應用型選題、構建雙師指導隊伍、開放性畢業論文形式、質量標準與質量監控模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質量分析
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的過程,是一個專業知識凝練、升華和發展的過程[1]。其中,不同類型、層次學校的畢業生通過畢業論文環節所要實現的 “思維”、“語言表達”、“解決問題”類型和目標應當是有差別的。畢業論文教學和考核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必要環節之一,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系統總結本科階段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解決行業、崗位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專業性實際問題,提高學生信息獲取和利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中,人們反思畢業論文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提出廢除論、替代論等觀點。筆者認為,應當對應用型本科教育中畢業論文科學定位和可行性教學設計,建構“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是指選取與行業(職業、崗位)工作聯系密切的問題,運用所學專業原理、實證研究方法,形成形式多樣的調研型、設計性或論證性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實踐能力。當前進行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的必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建設創新國家”。2014年國務院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大力培養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目標。高等教育的職能分工、模式差異、人才培養多元化的要求和趨勢顯而易見[2]。應用型本科教育應當不同于學術型高校,其人才培養目標應當定位于能力為本,緊密結合行業、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和專業特點,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專業知識、職業操作能力、行業(職業)實踐信息與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發現、分析、解決能力以及基于這些知識、能力所形成的綜合性素質。簡言之,畢業生應當具備行業性、崗位上的應用型操作技能和應用型研究能力“雙能”統一的質量標準。
畢業論文應當承擔起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應用型研究能力”的功能。所謂“應用型研究能力”是指本科教學中,學生能動性地發現和解決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不僅能發現和說明“實踐問題是什么”,還能根據自己掌握的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實證地解答“為什么”,更能有針對性地解決“怎么做”,是與行業、職業、崗位工作技能密切聯系的一系列調查分析、實證研究能力的綜合。只有這樣的論文才能與應用型本科教學目標、辦學定位相符,否則就是“無效”或“過剩”。“無效”即沒有達到目標,等于沒做,做了也沒有實際意義;“過剩”即目標過高,增加學生負擔,或者本科生無法勝任,從而與人才培養目標不符。正面地說,只要本科生能結合實踐發現某個或某些與其專業、職業、崗位工作相關的理論或實踐問題,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能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有邏輯地撰寫出解決方案或策劃方案,就符合了應用型研究能力所要求的專業性、應用型、綜合性的實訓目標,就具備該專業畢業論文教學目標了。

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教學應著眼于對學生應用性研究能力培養,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一系列與辦學定位不相符的問題:
1.2.1 論文選題限于理論性論文,形式單一,脫離應用型辦學定位和目標要求。
畢業論文的選題大而空,或沒有緊扣時代的脈搏,從而缺少應用性[3];理論性較強,難度過大,是本科生難以完成的工作,即使學生勉強撰寫出來,也毫無鍛煉和實用性意義。
1.2.2 過高的寫作要求與學生能力不足的問題
不少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要求大致包括:論點鮮明,論據確鑿,材料翔實可靠,說服力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和學術水平;有自己的見解,對所論述的問題有較深入的分析……字數不少于10000等。這里的關鍵詞和論文狀態主要有:論文形式——理論性論文;學術水平——創新;字數——不少于10000。而實際教學供給是時間緊——第八學期的8周開始;訓練少——以前基本沒有論文寫作教學,學生也沒有時間進行畢業論文訓練;指導教師介入遲——擔任論文指導時才提供選題、指導開題、資料查閱、整理、提煉、寫作、修改、答辯等。學生寫作難度可想而知。
1.2.3 學習-考證-就業與畢業論文教學和訓練的時間沖突,致使學生沒有實踐完成高質量的論文。
拿法學專業來說,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若想進入法律工作領域,除了需要參加司法考試外,還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學生基本沒有進行論文寫作訓練,導致第八學期論文寫作變得突如其來。學生剛下司法考試考場,在第七、第八學期就開始準備各級各類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和面試,或謀劃其他就業門徑。這就使畢業論文與學生的考研、求職時間重疊,相比之下,學生更加重視后者,致使部分學生存有應付心理,抄襲、剽竊現象不可避免。
1.2.4 部分院校畢業論文教學改革存在不徹底性的問題
在紛紛質疑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反思中,部分學校、不同專業嘗試著改革畢業論文教學模式,以更好地適應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于是實踐中,畢業論文教學有多元論、改良型一元論等做法。中國政法大學將法學專業畢業論文撰寫方式分為案例分析、畢業設計和調研報告3種,突破“一人一題”,允許“多人一題”。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推行畢業論文“雙軌制”改革,具體作法為,學生可以選擇傳統論文模式,也可以選擇新模式,以法庭模擬審判為主,占整個畢業論文考核總權重的40%[4]。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畢業論文形式,避免了論文抄襲現象,培養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但都缺乏完整性、規范性。2013年,華東交通大學出臺了《華東交通大學軟件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替代辦法》。由學生本人填寫申請表,并附下列四類成果及其相關材料交于學院進行認定,可獲得畢業論文學分。這四類成果是國內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正式發表由本人為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國家、省級各類學科競賽獲三等獎以上作品;獲準立項的省部級以上的創新項目;專利授予機構已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科研作品[5]。但該標準要求較高,不一定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教學目標。
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缺乏科研興趣問題,有學校不加區分地要求所有學生千人一面地撰寫學術性論文的簡單培養目標問題,更有指導教師不適應應用型辦學定位轉型的動力問題,還有產學研合作教育不夠深入等等。這些原因集中的負面影響是培養的人才不符合應用型技能和應用型研究能力要求,不適應社會需求。因此,加強“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改革勢在必行。
“本科畢業論文的問題不是應不應該取消,而是應該如何加強。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地方高校,同樣不例外”[5],筆者同意這種論斷和辦學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加強 “應用型-開放式-質量標準符合性”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即應用型本科院校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之一的畢業論文不能取消;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訓練應該是有一定學理支撐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的應用性,論文形式或載體、教學過程、指導教師構成、課題來源、格式要求等要素表現為開放性、多樣性——而不拘泥于傳統式理論論文單一形式等要求;每種形式的畢業論文訓練都有其獨立的質量標準,其核心是應用型綜合素質培養。改革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畢業論文選題應當要體現“應用型”要求。這種應用型畢業論文訓練不僅包括研究主題的實踐性、研究方法的實證性、研究目的的服務性,還應該有一定學理支撐的研究內容。它應不同于研究型院校的學術論文,又不同于職業教育之類的應用性、實用性論文或文章、文本。要體現出“應用型”的要求,最好的路徑是結合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專業調研等環節,從特定行業或特定崗位的某一方面的實踐問題或理論問題著手。

撰寫傳統學術型論文有其教學優點,但其不足之處和高不可攀也顯而易見。我們在不否認傳統畢業論文訓練的基礎上,將畢業論文的形式、內容、指導教師、完成學期、與其他實踐教學相結合等全面開放和多樣化,體現教學應符合教學規律基本要求,辦學以學生為本,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綜合性,而沒有必要強迫學生千人一面,甚至強人所難,從而培養多樣化應用型人才。為了全面滿足學生的個性定位和應用型研究能力水平和能力訓練需要,各專業將為學生提供多類型論文(設計),學生“N選一”即可。
2.2.1 傳統學術性畢業論文的應用型改造
所謂“傳統學術性畢業論文”,是指純粹學術論文,相對來說,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寫作這樣的畢業論文難度高,也不適合其應用型定位。但由于有部分學生對理論性選題感興趣,所以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研究能力和選題的研究性,決定是否同意他開題,同時要求指導教師應督促學生必須結合所學專業基本原理,聯系實際,運用實證方法論證理論,而不能是純概念、原理式的邏輯推理,由指導教師督導該類畢業論文實證化。在制定該類畢業論文質量標準時增加其實證性研究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權重,從而用評價標準來引導該類畢業論文應用化。
2.2.2 畢業論文替代形式
“科研作品可代畢業論文,體現了學校對實踐教育的重視和對學生評價體系的轉變,更為高校在本科階段如何培養人才進行了有益的探索”[5]。本科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學科知識、思維能力等素質的重要方式,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此類論文。但要突出其選題的專業性、實踐性、應用價值性、研究方法的實證性。各專業共性的替代傳統畢業論文的形式有,省級創業創新項目、學科競賽獲獎作品、論證性實習報告、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省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獲得專利作品等。

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決定著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研究能力培養的有效性。以往不少學生撰寫學術性畢業論文時多數進行純學術原理的論述、敘述,沒有任何調查數據或案例作為論據支持觀點,使得結論難以令人信服,研究的科學性大打折扣。應用型畢業論文,至少要有典型案例分析、較大樣本的調查獲取數據,等等。運用這樣的研究方法,才能保證過程嚴謹、數據真實,研究結論才能具有科學性和可靠性,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應用操作技能和應用型研究能力。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教學改革實行對畢業論文進行提前安排、分散在第四學期,允許學生以各種符合畢業論文訓練的模式在選題形式、時間、實習、就業等環節上有選擇性地完成畢業論文。學生就其所取得的創業創新項目、學科競賽作品、論證性實習報告、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發表學術論文等成果申請畢業論文學分認定,學院組織認定機構就學生提交的成果根據其“專業性、綜合性、應用性”的質量標準進行鑒定。該學生今后就可以免修畢業論文了,也就是學生在其第四學期之后每學期都可能靈活地完成其畢業論文。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教學的最大外部條件即是產學合作,發現實踐問題、建構校內外雙師性指導團隊,對學生和選題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指導和檢驗研究成果。指導教師注重理論研究的傳統慣性是導致畢業論文保守教學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企-政合作,拓展應用型選題、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構建校內外實踐性或“雙師型”指導團隊打下基礎。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的理念設計無疑適合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業的辦學定位,但其畢業論文改革必須要有可操作性和嚴格的質量監控,否則只能是“花無果”。結合“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改革的具體內容,其實踐操作與質量監控主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對改良型、替代型畢業論文等改革,爭議較大,其原因之一是沒有關于應用型畢業論文教學質量標準,有的學校可能有,但它仍然是以研究型高校論文質量標準為指標的。無論是傳統學術性論文應用型改造,還是畢業論文替代型作品,其質量標準中的主要指標應該包括選題形式與專業的符合性、與應用型研究能力的目標要求的符合性、選題難易度與職業能力培養關聯度的符合性、指導過程的保障、指導教師的構成和指導的數量、答辯及過程考核要求、多樣性論文與素質拓展學分重復計算等等。各院校、辦學院系應就多樣式畢業論文,研制科學合理的多元性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為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提供量化依據和程序安排,并鞏固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的質的成果。不能由于改革而降低標準,也不能存在爭議而無所作為。

為了保證選題質量,就畢業論文選題實行分類把關,對學術性類選題,教研室應予以審核,主要把握其選題大小、專業相符性、實際應用性、學生寫作能力可行性、寫作方法的非單一性等。控制純理論研究選題的比例,如果學生選擇或自擬了理論性較強的選題,要查看其有沒有能力完成,如果沒有必須更換選題。

學生在第七學期以前發表了的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學術性論文,可以抵免畢業論文。該類成果要經過答辯。畢業論文開題前答辯,防止答辯不合格需要重新進行畢業論文寫作而影響學生畢業。答辯要點包括原創作的目的、意義、文獻來源、理論思路、基本觀點及其展開、深化和提高等后續研究的展望;字數3000以上;期刊類別為四類期刊,但要防止學生買賣論文和抄襲,做好重復率檢測。

社會調查、學科競賽作品、論證性實習報告是本科生長期進行專業實踐活動的必要形式,這些形式的作品能實證性地學生發現實踐問題,獲取解決問題的信息,校地結合式地有針對性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又能進一步轉化為企業或社會部門應用的成果。我們要求學生結合實習、專業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跟蹤地方性、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實地走訪、網絡調研、委托調查等多種途徑,綜合運用科學、適用的分析方法,撰寫調研報告,作為畢業論文作品,如司法調查、市場調研等。我們建議地方性應用型高校替代畢業論文成果的標準應為鑒定為合格的省級創業創新項目主持人、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作品的前三名、論證性實習報告、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獲得專利作品等。但其替代申請、材料歸檔、重復率檢測等管理工作應符合學校畢業論文管理規定要求。
應用型畢業論文質量分析的核心要素組合包括專業相符性;應用型——選題形式和內容與崗位工作相符、提出實踐問題、寫作方法的實證性等;訓練能力、強度、難度、創新性等綜合性訓練,我校首先在經、管、法類專業中推進。現結合實踐情況做簡要質量分析。

各專業學生應用型畢業論文樣品,就選題的典型形式分析如下

專業及人數 選題形式合計類別 探究性法律文書 案件分析報告 判例評析 司法調查報告 學術性論文應用性改造 5類法學專業 人數 27 8 6 3 34 78人比例 34.6 10 7.7 3.8 43.6 100%市場營銷專業類別 營銷策劃書 調研報告 學術性論文應用性改造 3類人數 59 47 14 120人比例 49.2 39.2 11.6 100%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類別 外貿策劃 外貿調研報告外貿跟單分析 學術性論文應用性改造 4類人數 19 35 25 21 100人比例 19 35 25 21 100%
實踐中,各專業畢業論文實踐了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包括探究性法律文書、案件分析報告、判例評析、營銷策劃書、調研報告等。這些寫作形式均緊密結合行業、專業特點,具有很強的崗位工作要求,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應用性,能夠承載對學生應用性研究能力訓練的內涵需要。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改革性畢業論文形式中,也包括多傳統學術性論文的應用性改造,強調選題來源于自己經歷的企事業單位,強調案例分析法、實證分析法的運用,強調寫作成果經過校外雙重評價,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學術論文大而空且言之無物的現象。

應用型畢業論文的典型特征表現為研究對象與專業、崗位工作相符性即與生產實踐的關聯性;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性;寫作方法實證性;指導教師的雙師性;廣義上還應該包括其研究成果的應用性轉化方面。巢湖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2010級各專業施行的 “應用型-開放式”畢業論文改革中,其應用型特色鮮明。
4.2.1 法學專業
法學專業78名畢業生中,44名學生選擇探究性法律文書、案件分析報告等畢業論文寫作形式,占畢業生的56.4%。其素材直接來源于畢業實習過程中發現(發生)的真實案件,在實習基地和校內論文指導教師的聯合指導性下,學生調研收集案件證據,根據相關法學理論和法律文書格式要求,運用規范分析、調查分析等研究方法,撰寫了出符合法律邏輯和案件實際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認為學生文書案件分析透徹、證據運用恰當、法理論述充分、觀點正確;疑難案件的分析報告富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創新性,很多“法律文書”可以作為辦案材料直接使用。答辯環節學生結合辦理的實案從理論到實踐,言之有物。總體上,學生通過探究性法律文書、案件分析報告、司法調研報告等畢業論文寫作,綜合訓練了學生結合案件,強化法律專業知識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表達能力、調查研究能力。
4.2.2 經管類專業
經管類的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都是與市場、產品密切聯系的專業,學生學習、就業必定與產品的營銷、管理、策劃等市場行為分不開,所以,經管類專業選擇營銷策劃書、市場調研報告形式的畢業論文形式居多,220人中有160人選擇這兩種寫作形式。在這類畢業論文創作過程中,學生制作問卷、走訪消費者、管理人員、聯系實習基地指導師傅和校內指導教師,結合具體行業、企業、產品、管理、營銷、外貿等生產實踐獲得第一手數據,系統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分析模型、進行營銷活動、產品調研策劃。指導教師鑒定學生作品來源真實、與研究對象互動強,策劃書和調研報告資料翔實、可靠,論證邏輯性強,應用價值大,其中有策劃書直接為某企業采用。
質量分析顯示,本校畢業論文教學改革達到了“應用型研究能力的綜合訓練的目標”。其創新性主要表現為突出學生為本,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學習興趣,聯系學生職業規劃和畢業實習,著眼于學生應用型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滿足學生職業能力訓練要求,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
[1]王亞玲.提高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途徑[J].中國科技信息,2012,(17):142.
[2]何振海,侯翠環.高等教育系統化發展模式的理論基石[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102-106.
[3]馬衛東.應用型高校經管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控制研究[J].價值工程,2008,(10):87-89.
[4]徐明月,劉軼男.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2,(1):96-98.
[5]盧艷萍.科研作品可代畢業論文是一種進步[J].職業教育,2014,(11):50、52、51.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APPLICATION—OPENNESS”GRADUATION THESI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IANG Hai ZUO Jin-zho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Chaohu College,Hefei Anhui 238000)
Nowadays,the graduation thesis adapts to the diverse type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eaching mode,function and quality.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hesis shoul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study like industries associated with graduates and working practice and train students’practicing abilities specifically,including collecting data,survey research,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writing expression in various forms.The “application-openness” reform practice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should combin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nd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including selection of the applied subjects,construction of double guidance teams,forms of open graduation thesis,quality standards and quality monitoring patterns and so on.
“application-openness”;graduation thesis;quality analysis
G642.477
A
1672-2868(2015)05-0115-06
2015-07-11
安徽省教育廳教學質量工程重點教研項目(項目編號:2014jyxm303)
江海(1968-),男,安徽廬江人。巢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刑法學、環境法學。
責任編輯: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