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雨 劉昆雄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研究
甘 雨 劉昆雄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根據創新主體對信息服務平臺的跨系統、集成性、協同性要求,從物理層、邏輯層、用戶層構建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遵循以用戶為中心原則,平臺應具有提供公共服務、個性化服務、共享資源服務、創新服務等功能,并以分工與協作、共享與聯動、內外部共同作用、公益與有償相結合為原則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以保證平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創新型湖南 跨系統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平臺
信息服務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地位日益凸顯。2011年,科技部頒布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包括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布局、加強科技條件資源的開發應用、推進科技平臺建設和開放共享[1]”。可見,社會進步和創新活動都離不開信息及信息服務平臺的支持與保障。信息服務平臺是通過對資源、技術、服務的集成來提供信息服務的平臺,它能夠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是優化社會信息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它能夠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保障;它能夠為社會管理提供服務,是變革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動力源泉。創新型湖南建設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創新活動,它是以科技創新為主體、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實現全社會協同創新。創新主體對信息資源的需求特征表現為整體性、階段性和多元性,同時也對信息服務平臺提出全方位、及時主動、多層次等要求。傳統以資源整合為基礎的信息服務平臺無法適應社會創新化趨勢,又鑒于創新主體的需求特征,因此,構建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是十分緊迫的任務。
為了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湖南省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方面也做了諸多努力。全省科技信息工作通過湖南文獻資源建設和科技文獻資源網、湖南省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實現省所與市州科技信息所的聯合和工作創新;通過競爭情報工作和湖南競爭情報網實現省所與行業廳局、企業信息中心的聯系和服務創新;通過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工作和“12396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網”實現科技信息機構服務農村,服務農民模式的轉變和創新[2]。通過網絡調查,主要省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大致情況如下表:

表1 湖南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情況

湖南省工業設計創新平臺2007.7 整合各行業設計資源,專家資源。省科技廳 湖南省工業設計協會和各行業工業設計中心、公共服務中心。湖南省競爭情報中心 2007.11 對科技數據、科技報告、科研成果進行整合,擁有特色資源數據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湖南省級分中心省科技廳 省級競爭情報中心、產業競爭情報中心和企業競爭情報中心共同組成。湖南科技信息服務網 2008.7 購買了42個數據庫。 提供公共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和特色服務。文化信息資源聯合目錄、數字資源建設、文化領域數據查詢、文化信息服務。省文化廳 全省各市縣支中心。查詢、動態資訊、創新產品等服務。2005.5 購買了202個數據庫。 公共檢索、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協調采購、聯機合作編目、參考咨詢。2002.8 整合全省范圍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院團擁有的文化資源。省教育廳 湖南省40所高校參與。湖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提供公益性資料、競爭情報產品、科技數據、專利分析、技術創新服務。公共檢索、文獻傳遞、館際互借、參考咨詢、科技查新等服務。CALIS湖南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2010.4 購買了49數據庫,自建數據庫16個。省科技廳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省教育廳 湖南省32所高校參與。
按照建設特征,可將這些平臺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全國重大項目的子項目,比如湖南科技信息服務網是全國科技信息服務網的湖南節點,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CALIS也在湖南建立省級中心,以輔助全國性工程的完成,同時,促進該地區信息資源的整合,為經濟文化建設提供信息保障;第二類是以整合信息資源為主要手段的信息服務平臺,比如湖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整合了32所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湖南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則整合了三大圖書館系統的信息資源,湖南省科技文獻與創新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整合的是科技文獻資源;第三類是面向創新的信息服務平臺,比如競爭情報平臺、湖南省區域科技條件服務平臺、湖南省工業設計創新平臺都屬于十二五規劃中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其建設目的為促進科技管理、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由于加強縣市區科技工作是建設創新型湖南的基礎和重要環節,因此,面向創新型湖南建設的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放在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上。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自2012年起,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調查發現,目前,已有31個縣市區建立并開通了科技信息服務平臺,這些平臺一般由省科技廳統籌規劃,由該地方科技局和競爭情報中心具體實施建設。從平臺建設上來看,它們統一集成到湖南省區域科技條件服務平臺上,其名稱為“XX科技條件創新服務平臺”,但其實際名稱并不一致。從資源上來看,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必須經過篩選、辨別對資源價值作出判斷,增加用戶使用資源的時間。資源數量較為豐富,但形式較為單一,除了少數平臺存在跨系統,大多數只是對單一系統中信息資源的整合,對信息資源的整合也僅僅停留在收集和淺層加工,無法滿足深層次的信息需求。從服務上來看,有些平臺進行服務集成,在主界面上集中反映,但很多服務項目只有簡單介紹,甚至有些只是設置了欄目名稱,尚未建設其內容,同時,服務方式較為單一,未能充分發揮應用的保障作用。
在創新型湖南建設中,創新主體包括政府、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等。不同的創新主體在信息需求上存在差異性,對信息服務平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從政府、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等四個方面調研分析創新主體對信息服務平臺的需求情況:
(1)政府對信息服務平臺的要求:政府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最高決策者。在創新活動中,政府需要從全局把握科技創新的政策取向,制定科技創新政策的總體規劃和宏觀政策,協調各地區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創新[3]。因此,支持決策的信息需求要求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全面、系統、深層次的信息服務。跨地區跨系統整合信息資源,集成信息服務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政府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對創新進程至關重要,這就要求信息服務平臺的組織協同和技術支撐。
(2)企業對信息服務平臺的要求:創新發展中,企業的信息需求結構與分布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就信息的來源而言,用戶已從單純依賴于行業和相關機構的服務,向依賴于以行業為主體的、包括公共信息服務和綜合性服務在內的跨行業服務轉變。因而,提出了跨系統的信息來源需求的問題[4]。就信息的內容而言,側重于技術創新、科研成果轉化、市場交易等方面的信息。
(3)高等院校對信息服務平臺的要求: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承擔基礎與應用研究和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創新成果轉移任務,由此決定了其綜合性、全方位的專業信息需求。綜合性的信息需求,不僅要求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各種科技文獻,還需要發布創新政策等環境信息及應用技術信息,同時對專業數據庫、基礎和應用研究動態信息也具有迫切需求。因此,提供專業化、綜合性的信息服務是對信息服務平臺的基本要求。
(4)科研機構對信息服務平臺的要求:科研機構從事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公共性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5],是突破關鍵技術、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主體。所需信息一般以專業數據庫和專業文獻為主,對信息的針對性和完整性較高。這就需要各系統之間的服務協同,通過專門的機構提供專業信息服務。
綜合上述不同創新主體的要求,面向創新型湖南建設的信息服務平臺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跨系統:目前大多數信息服務平臺只是單一系統信息資源的整合,存在部門、行業間自我封閉,條塊分割問題。信息資源缺乏跨系統地交流與共享,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創新活動是在吸收、消化原有信息資源的基礎上開展的,建設創新型湖南是一項全社會性的工程,因此,單一系統的信息資源整合無法滿足創新活動中創新主體的信息需求。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能夠整合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促進部門間、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信息服務。
(2)集成性:包括資源集成和服務集成。信息孤島的存在,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要求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集成。依托信息技術和集成技術,對跨地區跨系統的信息資源進行集成管理,有利于有效靈活地組合信息資源,優化信息資源配置,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保證信息服務質量;有利于對創新主體不斷變化的信息需求作出及時的反應,以在開放競爭環境中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服務集成是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對現有信息服務進行組合產生新服務的過程,以增加服務的功能和性能,從而提高信息服務水平,滿足多層次、個性化的用戶信息需求。
(3)協同性:創新型湖南建設是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目標,由多主體、多要素共同協作、相互配合的全社會創新活動,其關鍵在于協同。協同作用是指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社會活動有序進行,從而使整體發揮最大效益,它在信息服務平臺主要表現為資源協同、技術協同、服務協同、組織協同等。通過更新創新觀念和完善體制機制,打破行業、領域、地域的壁壘,促進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共同完成創新目標。
3.1 平臺構建的基本原則——以用戶為中心
以用戶為中心是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結合用戶的信息活動和行為特征,重視用戶在信息服務活動中的參與作用,以提供用戶滿意的信息服務為目標[6]。遵循以用戶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構建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首先,必須依據用戶信息需求進行信息服務要素的集成,提供全方位、及時主動的信息服務。其次,由于用戶層次不同、需求各異,應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對平臺的具體建設要求主要體現為:(1)界面設計的友好程度,按照用戶習慣進行信息資源組織和信息服務方案設計。(2)平臺的實用性和易用性,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3)與用戶的交互,以用戶角度對服務平臺進行評價,重視用戶對服務平臺的滿意度和反饋意見。
3.2 平臺總體構架
結合創新主體的需求特征和對平臺的要求,從物理層、邏輯層、用戶層三個層面構建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

圖1 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總體構架
從圖1中可見,物理層上,該平臺進行了跨系統的信息資源整合,匯集省圖書館、省科技信息中心和省經濟信息中心三大系統的資源,按照統一標準實現信息格式的轉換,增加信息資源的通用性和可用性,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了前提條件,為平臺提供跨地區跨系統的信息服務建立了資源保障。邏輯層上,任何信息服務平臺都由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組成,前臺與后臺之間的聯系依靠數據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來實現。信息服務平臺前臺主要結合湖南實際情況,為創新主體提供以網絡、數據庫、軟件為支撐的應用平臺,主要包括公共服務、個性化服務、共享資源服務、創新服務四個服務子系統。公共服務子系統是一個基礎服務平臺,為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之間搭建一個信息共享與交流的網絡平臺;個性化服務子系統主要針對需求的差異性而構建,從深度、時間等多維角度最大限度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共享資源服務子系統作為輔助性信息服務平臺,避免資源重復建設,降低了成本,達到共享的目的;創新服務子系統對創新活動的開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信息服務平臺后臺主要有信息資源整合模塊和技術支持體系[7],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通過信息主題樹和搜索引擎將信息與服務進行邏輯上的分類組織,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形成專家庫和知識庫,提高信息服務水平。技術體系是為前臺服務模塊提供相應技術支撐,包括信息發布、信息下載、信息內容管理、平臺維護、搜索、訪問六個子系統。用戶層上,該平臺提供統一接口和個性化接口兩種進入方式,用戶的個性化服務建立在用戶注冊、用戶信息管理與數據挖掘的基礎上,其主要服務對象為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
3.3 平臺功能模塊設計
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主要圍繞區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為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提供綜合性、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以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達到全社會協同創新的目標。平臺的功能都是以服務為目的,不僅要求硬軟件和技術的先進性,實現異構信息的互聯、多要素的聚合、跨系統的合作[8],而且要遵循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考慮平臺的內容全面性和針對性、服務多樣化和個性化、獲取便捷性和時效性。綜合多方面因素,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功能如圖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圖2 平臺功能模塊圖
(1)平臺首頁模塊:也就是平臺的主界面。它是對整合后的資源進行合理組織和具體展現,是平臺整體形象的定位。它能夠提供一站式檢索,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及時更新科技動態,把握服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建立與其他相關組織機構的聯系,實現跨組織、跨系統的合作。
(2)用戶登錄模塊:通過是否登錄將用戶分為普通用戶和注冊用戶,同時對用戶信息進行管理,包括用戶的基本信息和服務信息兩個方面。通過對用戶群體特征分析,在滿足用戶群體的共性需求上提供多層次的信息服務;通過對用戶服務信息追蹤,了解用戶習慣和需求變化,利用信息推送、定制服務等方式提供個性化、及時主動的信息服務。
(3)公共服務模塊:主要包括資源導航、信息檢索、文獻傳遞、培訓與咨詢等,側重于對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滿足用戶基本需求。通過交互性服務來彌補單向服務的不足,從而保證平臺提供信息服務的能力。
(4)個性化服務模塊:主要包括定制服務、專家咨詢、信息推送、科技查新等,變單向為雙向,變被動為主動,變共性為個性,提供及時主動、深層次、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提高平臺的服務水平。
(5)共享資源模塊:主要包括資源調度、軟件共用、硬件共享等方面,利用信任機制和共享協議促進各組織機構之間的合作,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降低成本,以達到共享的最終目的。
(6)創新服務模塊:主要包括項目申報、知識產權、競爭情報、成果轉化等,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將信息服務上升到知識服務,結合實際情況為創新主體之間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為創新活動提供服務保障。
3.4 平臺運行機制
無論是外部的宏觀環境,還是內部的微觀因素,都會對平臺的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的運行必須依靠相關組織機構的規范管理,多要素的聚合聯動,各子系統的協同發展。在平臺運行中,信息資源是基礎保障,人力資源是關鍵因素,環境政策是必要條件,技術支持是重要支撐[9],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促進平臺的正常運作,提高平臺的整體效率。
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子系統聯動與合作,各主體之間相互關系對平臺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向創新型湖南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運行機制中,應遵循幾個原則:(1)分工與協作原則,由于性質和目標的不同,各子系統相互獨立,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使各子系統在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中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使平臺整體利益最大化[10];(2)共享與聯動原則,各子系統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戰略協同、資源協同、技術協同,以實現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的高效運作;(3)內外部共同作用原則,各系統之間的合作程度是平臺運行的內部動力,創新主體對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的要求是平臺運行的外部推力,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使平臺高速運轉。(4)公益與有償相結合原則,公益性服務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根本途徑,能夠保證創新活動中的大眾化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產生社會效益,開展合理的有償服務以促進公益性服務,同時增加平臺經費來源渠道,更好地保證平臺的運作。兩者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將兩者有機結合,提高平臺對創新活動的信息資源保障能力,充分發揮平臺的服務價值。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使平臺適應開放創新環境及變化,協調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消除不利因素,增加有利因素,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各子系統自身優勢和合作優勢,真正實現共享基礎上的跨系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
〔1〕科學技術部.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EB/OL]. [2011-07-04].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 201107/t20110713_88230.htm.[2014-11-01]
〔2〕湖南省科技情報信息事業概述[EB/OL].[2014-04-01].http: //www.hninfo.gov.cn/govpublic/50zn/50zn_kjqb.htm.[2014-11-01]
〔3〕李應博.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模式與路徑選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26-32
〔4〕胡潛,李巍.創新型國家的信息服務體制與信息保障體系構建(5)——面向企業創新的集成信息服務推進[J].圖書情報工作,2010(03):24-25
〔5〕范旭,谷飛.科研機構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9-10
〔6〕周永紅.試析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服務[J].情報探索,2009(10): 3-4
〔7〕郝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信息服務平臺研究[D].安徽大學,2011
〔8〕張敏.跨系統協同信息服務平臺的定位及其構成要素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0(06):64-65
〔9〕楊淑萍.面向知識創新的高校科研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D].鄭州大學,2007
〔10〕馬艷秋.校企共建創新平臺的運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 2009
Construction of Cross-system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Innovative Hunan
Gan Yu Liu Kunxio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ross-system,integration,interoperability to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we can construct a cross-system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innovative Hunan from physical layer,logical layer and user layer.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user-centered,the platform should have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services,personalized services,shared resource services,innovation services,etc.Besides,an effective operational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llaboration,share with linkage,internal and external joint action,a combination of public benefit and paid service,to ensure the benefit maximization of the platform.
Innovative Hunan;Cross-system information service;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G254.97
A
甘雨(1990~),女,湖南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情報學碩士,研究方向:信息服務,發表論文3篇。劉昆雄(1966~),男,湖南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發表論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