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湖北省耕地與農業勞動力變化的耦合關系探究

2015-11-26 02:25:50湯進華陳志郝漢舟宋成舜韓冰華
湖北農業科學 2015年21期
關鍵詞:耕地

湯進華 陳志 郝漢舟 宋成舜 韓冰華

摘要:耕地和農業勞動力是農業生產最基本的要素,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結合湖北省2003-2013年統計年鑒,選取了2002、2007和2012年年末的耕地面積和農業勞動力數據。通過年均變化率對湖北省耕地和農業勞動力的變化進行了初步分析,引入勞耕彈性系數和勞均耕地,然后以耕地增加區和耕地減少區分情況定義了增長型或衰退型的勞耕耦合特征。結果表明:①2002-2007年,除隨州市和恩施自治州的勞耕耦合特征為衰退型以外,其他各地區的勞耕耦合特征均為增長型。②2007-2012年,耕地減少區中除神農架林區勞耕耦合特征為衰退型外,其他各市的勞耕耦合特征均為增長型。③2002-2012年,湖北省各地區的勞耕耦合特征均為增長型。研究結論對區域耕地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協調人地關系、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意義重大,對其他區域進行相關研究和政策制定也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耕地;農業勞動力;勞耕彈性系數;時空耦合關系;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1-5481-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1.070

The Spatio-Tempor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s and Agricultural Labor Changes in Hubei Province

TANG Jin-hua, CHEN Zhi, HAO Han-zhou, SONG Cheng-shun, HAN Bing-hua

(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Abstract:Arable land and agricultural labor are the most basic 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e from 2003 to 2013 in Hubei province, choosing the data of farmland and agricultural labor at the end of 2002,2007 and 2012, the change of farmland area and agricultural labor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by an average annual rate in Hubei province. By introducing labor-farmland elastic coefficient (LFEC) and each labor occupy cultivated land, this paper define the type of growth or recession about labor-farmland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①2002-2007, the labor-farmland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izhou City and Enshi City are recessionary, but the labor-farmland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cities are growing. ②2007-2012, except Shennongjia forestry areas labor-farmland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is recessionary, the labor-farmland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cities are growing in the area of land decrease. ③2002-2012, the labor-farmland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are growing of all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hav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formulating regional cultivated land policy and population policy, and also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nd l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promoting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bor resources, which also have a reference value for relevant research and policy making in other areas.

Key words:farmland;agricultural labor;labor-farmland elastic coefficient;spatio-temporal coupling relationship;Hubei province

耕地和農業勞動力是農業生產的關鍵要素,理應具有一定的耦合關系[1]。協調好二者之間的比例不僅對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規?;l展和集約化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發展和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都意義重大。

現有研究側重對耕地變化和農業勞動力單方面的研究。如關于耕地資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耕地資源時空變化研究[2-4]、耕地變化的驅動力分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5-7]、耕地資源變化地域差異及對策研究[8]、耕地變化與糧食安全的研究[9-10]、耕地配置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11];關于農業勞動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的研究,其中包括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時空變化[12]、轉移因素和影響的探討[13]、轉移模式和模型方法的研究[14];應用時空耦合關系分析農業問題的研究還很少,有研究耕地資源勞動力承載力[15],也有相關研究單獨探討人地關系與時空耦合研究的新進展[16],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與農地流轉、耕地規?;娃r業現代化等的耦合關系[17-20]也成為研究新趨勢。另外,在研究方法上常用時間序列法分析時間變化特征,空間分析常利用RS、GIS、ArcGIS、 MapGIS、SuperMAP或AutoCAD等軟件結合區域基礎地圖繪制空間格局圖進行研究。在區域背景下,將耕地與農業勞動力變化結合起來分析其時空耦合關系的實證研究還不多。

湖北省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耕地和農業勞動力的變化不僅關系著全省的發展,也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因此,本課題選取湖北省為研究區,利用ArcGIS制圖軟件探討其市域范圍內耕地與農業勞動力變化的時空耦合關系,并針對具體區域、具體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湖北省統計年鑒(2003-2013)》。鑒于湖北省市域行政區界的范圍一再變更,截止到2002年才比較穩定,而本文研究的內容涉及市域范圍,為了數據提取的科學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年份起于2002年。并有針對性地選取了2002、2007和2012年年末耕地面積和農業勞動力數量作為基礎數據。分為兩個五年階段,對2002-2007年、2007-2012年湖北省耕地面積和農業勞動力數量的時空變化及其耦合關系進行研究,并采用ArcGIS空間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耕地和農業勞動力變化的空間差異。

1.2 研究方法

為了分析耕地數量、農業勞動力變化的方向及其相對速度,進而揭示耕地數量與農業勞動力變化的時空耦合特征,本文采用勞耕彈性系數來闡釋。勞耕彈性系數是指某段時期內農業勞動力年均變化率與耕地數量年均變化率的比值,可反映一個變量變幅對另一個關聯變量變幅的依賴關系[1]。相關公式如下:

FCRi=(Fib-Fia)/(Fia·t) (1)

LCRi=(Lib-Lia)/(Lia·t) (2)

LFECi=LCRi /FCRi (3)

式(1)中,FCRi表示i區域耕地數量的年變化率,Fia、Fib分別表示i區域研究期期初、期末的耕地數量,t表示研究期期末期初間隔年數;式(2)中,LCRi表示i區域農業勞動力數量的年變化率,Lia、Lib分別表示i區域研究期期初、期末的勞動力數量;式(3)中,LFECi表示i區域勞耕彈性系數。

為了分析方便,并作如下定義:

1)耕地增加區:①FCRi>0,LFECi≤0,則表明農業勞動力減少,勞均耕地增加,城市發展為增長型,此為第Ⅰ類型區。②FCRi>0,00,LFECi>1,則表明農業勞動力增加的速度快于耕地增加的速度,勞均耕地減少,城市發展為衰退型,此為第Ⅲ類型區。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此種模式不利于實現農業規模經濟和城市化發展。

2)耕地減少區:①FCRi<0,LFECi≤0,則表明農業勞動力增加,勞均耕地減少,城市發展為衰退型,此為第Ⅳ類型區。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此種模式也不利于實現農業規模經濟和城市化發展。②FCRi<0,01,則農業勞動力減少速度快于耕地減少速度,勞均耕地增加,城市發展為增長型,此為第Ⅵ類型區。

2 結果與分析

2.1 耕地面積的時空變化

湖北省2002-2012年耕地面積除2003年年內耕地面積凈減少60 580 hm2以外,其他年份耕地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地面積2002-2012年間共增加296 030 hm2,年均耕地增長率為0.96%。耕地變化的空間差異也十分明顯(表1)。

1)2002-2007年,湖北省耕地面積凈增加132 590 hm2,年均耕地增長率為0.86%。從空間分布來看,耕地減少區有武漢市、宜昌市、仙桃市、天門市、恩施自治州和神農架林區,其中恩施自治州減少最多。武漢市、宜昌市、仙桃市和天門市是由于經濟發展較快,城市建設占用耕地面積較多,而可開墾的耕地后備資源不足,導致耕地面積減少;恩施自治州和神農架林區主要是出于生態保護的考慮,退耕還林還草導致耕地減少。除上述六市區耕地面積減少外,其他市區耕地面積均有增加。其中荊州市耕地增加最多(39 520 hm2);其次是襄陽市(27 310 hm2);咸寧市和黃岡市增加的耕地面積均達20 000 hm2。因為這些市域的耕地后備資源豐富,新開墾、復墾和經過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積遠大于建設占用的耕地。就耕地年均變化率來說,這一時期增長較快的是咸寧市(3.30%)和黃石市(3.25%),而減少幅度較大的是神農架林區(0.63%)。

2)2007-2012年,湖北省耕地面積凈增加163 440 hm2,年均耕地增長率為1.01%。從空間分布來看,耕地減少區有:武漢市、鄂州市和神農架林區,其中武漢市減少最多(6 000 hm2)。武漢市和鄂州市耕地減少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較快占用了耕地,神農架林區耕地減少是因退耕還林所致。除上述三地區耕地面積減少外,其他地區耕地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多的是襄陽市;其次是宜昌市和黃岡市。襄陽市、宜昌市和黃岡市面積都較大,可開墾的耕地后備資源也都較豐富。就耕地年均變化率來說,這一時期增長較快的是宜昌市和十堰市,分別達到2.70%和2.05%,而減少幅度最大的是神農架林區,平均每年減少5.35%,是2002-2007年間耕地年均減少率的8.57倍。

3)比較2002-2007年、2007-2012年湖北省耕地年均變化率的空間分布(圖1和圖2)發現:①發展趨于不利的有:神農架林區耕地由較快減少到高速減少,鄂州市耕地由快速增加到緩慢減少,咸寧市和黃石市耕地都是由高速增加到較快增加,荊州市耕地由快速增加到緩慢增加。②發展趨好的有:宜昌市耕地由較快減少到快速增加,恩施州耕地由較快減少到較快增加,天門市和仙桃市耕地都由緩慢減少到緩慢增加,荊門市和孝感市耕地都由緩慢增加到快速增加,潛江市耕地由較快增加到快速增加。③發展繼續保持的有:十堰市、襄陽市、隨州市、黃岡市和武漢市。后一階段整體比前一階段耕地增加,發展趨好。

總的來說,2002-2012年,湖北省耕地增加的地區要遠多于耕地減少的地區。僅考慮2002年和2012年耕地數量的變化,從空間分布來看,耕地減少區有:武漢市、恩施州、仙桃市和神農架林區,其中武漢市減少最多(11 010 hm2)。除上述四地區耕地面積減少外,其他地區耕地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多的是襄陽市(60 310 hm2);其次是黃岡市和荊州市。就耕地年均變化率來說,整個時期耕地面積增長最快的是十堰市(2.18%),其次是咸寧市(1.93%)和黃石市(1.92%);而減少幅度最大的是神農架林區(2.91%)。

2.2 農業勞動力數量的時空變化

2002-2012年湖北省農業勞動力數量一直在減少,減少的趨勢基本趨于穩定。農業勞動力的數量由2002年的1 130.97萬人減少到2012年的863.49萬人,年均減少2.37%。農業勞動力變化的空間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表2)。

1)2002-2007年,湖北省農業勞動力由2002年的1 130.97萬人減少到2007年的1 047.67萬人,年均減少1.47%。從空間分布來看,孝感市減少了20.42萬人,占全省減少數量的四分之一,為全省之最;其次是荊州市、宜昌市和武漢市。上述四市5年減少的農業勞動力總和占全省減少數量的66%以上。就年均減少幅度情況看來,神農架林區減幅最大(6.41%),主要是因為耕地面積減少和農業比較效益低下驅動導致農業勞動力大量轉移;其次是孝感市(3.60%);而武漢市、十堰市、宜昌市和仙桃市的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也都在2.00%~3.00%之間。從全省來看,只有鄂州市、隨州市和黃岡市在這一階段農業勞動力數量增加,其中鄂州市年均增長了2.00%,隨州市為1.00%,而黃岡市僅為0.33%。

2)2007-2012年,湖北省農業勞動力由2007年的1 047.67萬人減少到2012年的863.49萬人,年均減少3.52%。從空間分布來看,農業勞動力除了神農架林區略有增加外,湖北省其他各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荊州市減少了26.38萬人,為全省之最;其次是襄陽市、宜昌市、黃岡市、武漢市和荊門市,5市累計減少近100萬人。上述六市5年內農業勞動力減少的總和占全省減少總額的69%以上。就農業勞動力的年均減少幅度情況看來,黃石市減少幅度最大(6.23%),其次是天門市、荊門市、宜昌市和武漢市,年均減少率均在5.00%~6.00%;此外,襄陽市、荊州市、隨州市、仙桃市、鄂州市、黃岡市和十堰市的勞動力年均減少幅度也都在3.00%~5.00%之間。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率明顯高于上一階段。

3)比較2002-2007年、2007-2012年湖北省農業勞動力年均變化的空間分布情況(圖3和圖4),可見:①發展趨于不利的有:神農架林區農業勞動力由高速減少到緩慢增加,孝感市農業勞動力由快速減少到較快減少,咸寧市農業勞動力由較快減少到緩慢減少。②發展趨好的有:鄂州市農業勞動力由較快增加到快速減少,隨州市和黃岡市農業勞動力都由緩慢增加到快速減少,荊門市農業勞動力由緩慢減少到高速減少,襄陽市、荊州市、天門市和黃石市農業勞動力都由較快減少到高速減少,武漢市和宜昌市農業勞動力都由快速減少到高速減少。③發展繼續保持的有:十堰市、仙桃市、恩施自治州和潛江市。后一階段整體比前一階段農業勞動力減少,發展趨好。

總的來說,2002-2012年,湖北省農業勞動力10年間共減少267.48萬人,從各個地區來看,荊州市、宜昌市和襄陽市農業勞動力減少較多,均在33萬人以上;孝感市和武漢市次之,分別減少28.01萬人和27.84萬人;黃岡市、十堰市和荊門市減少的農業勞動力也均在15萬人。上述8個市10年內農業勞動力減少總和占全省減少總額的81%以上。其他地區的農業勞動力也有不同數量的減少。就農業勞動力的年均減少幅度來說,黃石市、武漢市、天門市、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和荊門市的減少幅度較大,均大于3%;此外,襄陽市、仙桃市、荊州市、十堰市和孝感市的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幅度也都在2%~3%。由上述11個市的勞動力年均減少率帶動了全省的農業勞動率以年均2.37%的速度減少。

2.3 耕地與農業勞動力變化的時空耦合關系

借助勞耕彈性系數公式[3],結合勞動力和耕地的變化情況,進一步說明耕地與農業勞動力的時空耦合關系。從全省范圍來看,2002-2007年,由于耕地面積年均增長0.86%,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1.47%,勞耕彈性系數為-1.72,勞均耕地增加,全省發展勢頭較好。2007-2012年,耕地面積年均增長1.01%,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3.52%,勞耕彈性系數為-3.47,勞均耕地比上一階段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全省發展勢頭良好。2002-2012年,整個研究期內,由于耕地面積年均增長0.96%,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2.37%,勞耕彈性系數為-2.47,勞均耕地增加,全省發展勢頭依然較好。勞耕彈性系數的空間差異也十分明顯(表3)。

根據上述分析,結合湖北省各地區具體情況作如下分析:

1)2002-2007年,湖北省耕地增加區:①FCRi>0,LFECi≤0的地區有黃石市、荊州市、咸寧市、十堰市、襄陽市、荊門市、潛江市和孝感市,為第Ⅰ類型區。②FCRi>0,00,LFECi>1的地區有隨州市,為第Ⅲ類型區。耕地減少區:①FCRi<0,01的地區有宜昌市、武漢市、天門市、仙桃市和神農架林區,為第Ⅵ類型區,其他類型區則沒有。

2)2007-2012年,湖北省耕地增加區只有Ⅰ類型區,即FCRi>0,LFECi≤0的地區有咸寧市、潛江市、荊門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孝感市、黃岡市、隨州市、恩施州、黃石市、荊州市、仙桃市和天門市。耕地減少區:①FCRi<0,LFECi≤0的地區有神農架林區,為第Ⅳ類型區。②FCRi<0,LFECi>1的地區有鄂州市、武漢市,為第Ⅵ類型區。

3)2002-2012年,湖北省耕地增加區只有Ⅰ類型區,即:FCRi>0,LFECi≤0的地區有鄂州市、咸寧市、潛江市、黃岡市、黃石市、十堰市、荊州市、宜昌市、襄陽市、荊門市、孝感市、隨州市、天門市。耕地減少區只有Ⅵ類型區,即:FCRi<0,LFECi>1的地區有神農架林區、武漢市、仙桃市、恩施州。

綜上所述,湖北省農村經濟整體發展趨于優化。由圖5可知,2002-2007年,湖北省耕地面積增加的地區中,僅隨州市屬于衰退型城市;而耕地面積減少的地區中也僅有恩施州為衰退型城市。2007-2012年,湖北省耕地減少的地區中只有神農架林區屬于衰退型城市,其他各市包括所有耕地增加的地區都屬于增長型城市(圖6)。2002-2012年,全省17個地區均為增長型城市。所以從長期來看,湖北省農村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農業發展日益規?;同F代化(圖7)。

為了進一步探討湖北省各地區耕地與農業勞動力變化的時空耦合關系,為未來湖北省及其各地區制定耕地和農業勞動力引導政策提供參考,綜合上述研究,結合2002-2012年湖北省各地區耕地和農業勞動力變化情況以及勞耕彈性系數,對湖北省空間勞耕耦合特征(圖7)作如下分析:由于該時間段較長,能反映時空變化的規律性和穩定性。從全省來看,各地區都表現為增長型的勞耕耦合特征,但由于各地自然、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不同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

耕地減少區包括神農架林區、武漢市、恩施自治州和仙桃市。這4個地區勞耕彈性系數均大于1,說明農業勞動力減少速度快于耕地減少速度,勞均耕地增加,城市發展為增長型,勞耕耦合特征為第Ⅵ類型區。①神農架林區的勞耕彈性系數僅為1.09,遠低于劉彥隨預測的2005-2015年的勞耕彈性系數值2.55。考慮到神農架林區主要以林業為主,耕地面積本身就少,加之近年來耕地面積一直在減少,所以本區應該制定保護耕地的措施,同時加快農業勞動力的轉移,發展林業和旅游業。②武漢市的勞耕彈性系數為6.93。耕地以年均0.52%的速度減少,農業勞動力以3.58%的速率減少,是耕地減少速度的6.93倍。武漢市經濟、社會、科技各方面發展均居湖北省前列,又是湖北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這樣的勞耕發展模式較優。③恩施自治州的耕地年均減少0.06%,勞動力年均減少0.45%,雖然勞動力減少幅度在湖北省各地區中最小,但卻是耕地減少幅度的7.25倍,即勞耕彈性系數為7.25。恩施州城鎮化水平不高,占用耕地較少,所以下一步應有計劃地發展城市化,繼續保護耕地,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④仙桃市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2.82%,而耕地年均減少率僅為0.08%,勞耕彈性系數高達36.8。仙桃市人多地少,近年來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都較快,農業勞動力轉移迅速,耕地保護工作較好,并且經濟發展較好可以反哺農業,促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促使農業勞動力轉移。多年來耕地面積起伏變動,但波動都很小。所以仙桃市在繼續保護耕地的前提下,應著力提高現有農業勞動力的素質,同時增加農業投資。

除上述4個地區外,湖北省其他13個市均為耕地增加區,農業勞動力減少,勞耕彈性系數均小于0,勞均耕地增加,城市發展為增長型,勞耕耦合特征為第Ⅰ類型區。根據勞耕彈性系數的取值范圍,又可將其分為4個小類:

第1類包括黃岡市、鄂州市、潛江市和咸寧市,勞耕彈性系數均在-1到0之間。①黃岡市由于自然條件較差,經濟發展緩慢,近年來,耕地面積以年均1.54%的速度增加,農業勞動力以年均1.51%的速度減少,勞均耕地增加,勞耕彈性系數為-0.98。今后發展應注重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城鎮化,引導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勞動力素質和質量的提高。②鄂州市在地域上臨近武漢市,發展機會較多。鄂州市雖然面積不大,但城鎮化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鄂州市10年間年均耕地增加率為0.95%,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0.86%,勞耕彈性系數為-0.91。鄂州市應利用有利的區位優勢加快農業勞動力向經濟發達的武漢市轉移。③潛江市年均耕地增加0.80%,農業勞動力減少0.69%,勞耕彈性系數為-0.86。潛江市應轉變發展模式,促進多種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加快農業勞動力轉移。④咸寧市耕地面積年均增加1.93%,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0.59%,勞耕彈性系數為-0.3。咸寧市多低山丘陵,生態環境較好,后備耕地資源亦十分豐富,但經濟發展落后;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業發展并不充分。今后一方面要保護耕地和生態協調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快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增加新的就業機會,促進一大批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第2類包括十堰市、襄陽市、隨州市和黃石市,頻勞耕彈性系數均在-2到-1之間。①十堰市耕地年均增加2.18%,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2.64%,勞耕彈性系數為-1.21。十堰市山地較多,自然災害頻發,耕地資源流失嚴重,盡管如此,近些年在保護耕地政策的引導下,耕地面積也有較快增加,下一步要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保護生態,同時加快農業勞動力轉移。②襄陽市耕地年均增加1.76%,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2.83%,勞耕彈性系數為-1.61。襄陽市近年城鎮化發展較快,建設占用耕地較多,但襄陽市耕地后備資源豐富,新開墾、整理和復墾的耕地面積大于非農建設占用的耕地。下一步應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③隨州市耕地年均增加0.81%,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1.41%,勞耕彈性系數為-1.74。隨州市經濟發展較慢,城鎮化發展占用耕地較少,可開墾的耕地后備資源豐富,耕地面積有所增加,但農業勞動力轉移滯后,發展城鎮化和加快農業勞動力轉移是今后的重點。④黃石市耕地年均增加1.92%,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3.75%,勞耕彈性系數為-1.96。黃石市礦產資源豐富,耕地后備資源并不充沛,未來應控制耕地增加速度,保護生態和資源。

第3類包括荊門市、宜昌市、孝感市和荊州市,勞耕彈性系數均在-7到-2之間。①荊門市耕地年均增加0.68%,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3.08%,勞耕彈性系數為-4.52。②宜昌市耕地年均增加1.07%,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3.53%,勞耕彈性系數為-3.29。③孝感市耕地年均增加0.83%,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2.47%,勞耕彈性系數為-2.96。④荊州市耕地年均增加1.07%,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2.74%,勞耕彈性系數為-2.56。這四市的勞耕耦合類型都屬于良性增長型城市,今后在保持現有發展方向的基礎上,要注意提高農業勞動力的素質,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第4類包括天門市。耕地年均增加0.06%,而農業勞動力年均減少3.56%,勞耕彈性系數為-57.2,勞均耕地顯著增加主要依賴于農業勞動力的快速轉移。近年來天門市一方面進行耕地保護和土地整理,使耕地面積由減少變為增加,另一方面,加快農業勞動力的非農化就業。天門市未來發展需要注意在促進農業勞動力快速非農化的同時,要加快農用地的合理有效流轉,同時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實現農業規?;a。

3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耕地年均變化率和農業勞動力年均變化率,結合勞耕彈性系數這一指標建立了關于耕地和農業勞動力變化的時空耦合關系,通過計算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湖北省耕地面積總體一直在增加,增加的幅度起伏不定。2002-2012年,除武漢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和神農架林區耕地面積有所減少外,其他各市耕地面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農業勞動力數量一直在減少,減少的幅度由小到大再到中等水平的較為穩定。2002-2012年湖北省各地區農業勞動力都有減少。與2002-2007年這一階段相比,在2007-2012年期間,湖北省大多數地區農業勞動力的年均減少幅度都有增加。

2)勞耕彈性系數反映了耕地和農業勞動力變化的耦合關系,能夠反映一定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態。本文以耕地增加區和耕地減少區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討論,結合各地區各階段勞耕彈性系數,以勞均耕地的增加或減少作為評判該區勞耕耦合特征是屬于增長型或是衰退型。2002-2007年,耕地增加區中除隨州市勞耕耦合特征為衰退型,耕地減少區中除恩施自治州勞耕耦合特征為衰退型的以外,其他各市的勞耕耦合特征均為增長型。2007-2012年,耕地減少區中除神農架林區勞耕耦合特征為衰退型的以外,其他各市的勞耕耦合特征均為增長型。2002-2012年,湖北省各市的勞耕耦合特征均為增長型。這也體現了區域發展表現出的短期的衰退性和長期的增長性。

為協調湖北省耕地和農業勞動力的關系,促進農業規?;a和可持續發展,應加強農用地合理流轉,加快農業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提高農業勞動力素質,為農地規?;a提供可能;其次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業的資金和科技投入,興修水利,降低自然災害的損失;最后,要加強生態保護工作。湖北省多低山丘陵,在開發耕地后備資源的過程中應重視土地復墾和整理,應減少以犧牲生態換取耕地的違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劉彥隨,李裕瑞.中國縣域耕地與農業勞動力變化的時空耦合關系[J].地理學報,2010,65(12):1602-1612.

[2] 王 鑫.基于GIS湖北省縣域耕地資源的時空變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3] 陳 朝,朱明棟,苗東麗,等.近50年湖北耕地資源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甘肅農業,2006(4):64-65.

[4] CHANG Y L, LIU C W.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 for the last 60 year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12(3):435-438,455.

[5] 王 豐,潘 奕.湖北省耕地變化特點與驅動力及可持續利用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7,19(6):34-37.

[6] 王雨濛,吳 娟,張安錄.湖北省耕地變化與社會經濟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7):107-111.

[7] LI C H, LI N, SHI P J. Apath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y, 2007(3):234-248.

[8] 羅志軍,鄭紅波.湖北省耕地資源變化的地域差異及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2,36(4):526-529.

[9] 閔 敏,郝漢舟,周賢鋒,等.湖北省耕地面積變化與糧食安全響應研究[J].綠色科技,2009(11):1-4.

[10] 何蒲明,王雅鵬,黎東升.湖北省耕地減少對國家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10):52-57.

[11] 李春華,李 寧,張 飛,等.湖北省城市化和耕地變動協調性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0):235-240.

[12] 賈麗麗,朱俊林,馮 娟.湖北省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動態分析[J].農業與技術, 2009,29(3):101-105.

[13] WEN L.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 on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 method based on vec model[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 2(7): 25-29.

[14] ZHANG X C, PAN Q, WANG Z Y, et al. Spatial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research of land-use change in urban fringe districts[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8, 20(4): 186-194.

[15] 孫友然,賈 愚,江 游.江蘇省耕地資源勞動力承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6):156-158.

[16] 劉 芳,翟有龍.人地關系與時空耦合研究的新進展[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11,32(4):357-361.

[17] 周 滔,陳 影.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與土地流轉耦合關系研究——以重慶市九龍坡區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2(1):203-206.

[18] 侯明利.勞動力流動與農地流轉的耦合協調研究[J].暨南學報,2013,177(10):150-155.

[19] 胡繼魁,焦建軍.剩余勞動力轉移與耕地規模化的過程耦合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0):18796-18798.

[20] 葛菁華.農業現代化發展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階段耦合性實證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3,40(16):207-209.

猜你喜歡
耕地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今日農業(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 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 21:37:09
保護耕地
北京測繪(2021年12期)2022-01-22 03:33:36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耕地保護需要強化系統觀念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6
耕地種田也能成為風景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12
耕地時節
扎緊四個“口袋” 打造耕地保護新常態
耕地質量
中國農資(2014年13期)2014-02-06 16:06: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青榴视频|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高清不卡|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片在线无码观看| 日韩欧美91| 国产乱视频网站|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理论片一区|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乱人伦|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福利拍拍拍|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8超碰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色成人亚洲|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午夜啪啪福利|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99热免费在线| 日韩欧美91|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国产高清毛片|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婷婷成人综合|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日韩在线视频网|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日韩午夜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在线播放91| 午夜三级在线|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