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一波 丁淑芳 李青俠 于會軍 孫廣義
摘 要: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文章結合礦業工程學科的特點,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研究生教育中,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強化科研項目訓練,突出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而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建設。
關鍵詞:研究生 創新能力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205-02
《教育規劃綱要》第三部分指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成果,是高校具有最高學歷層次教育的研究生培養目標。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實施知識和技術創新的基地,應勇于擔負起創新知識、構建知識創新體系并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或地區專業技術隊伍整體水平。研究生是高校的生力軍,要具有積極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要有豐富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較強的實踐和應用能力,更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為創新是人才不斷成長發展的動力,是社會進步的基本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人立足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為滿足礦業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礦業工程學科要急需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為此,本文對本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將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研究生教育中,突出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特點,提高礦業工程研究生培養質量,有助于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建設。
一、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基礎
1.課程體系設計思路。礦業工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基礎理論扎實,有創新研究能力和能獨立承擔復雜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研究生的教學要側重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要結合礦業工程學科的時代特征、突出專業性質與特色,圍繞學科領域前沿展開,加大前沿性課程所占比例,課程內容要融入本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科領域內研究的重點問題,在選課上要有更大的自由度,引導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拓展教學空間,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與科技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研究方向在國內煤炭領域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培養出能推動地方煤炭產業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2.課程體系設計結構。研究生課程是研究生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基礎,是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保證,在研究生教育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創新性人才首先必須具有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的形成必須有合理的課程知識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的形成源于科學的課程體系。因此,當代的研究生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基礎理論,還得掌握相關交叉學科知識,拓寬專業視野,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符合學校研究生的定位和培養目標。本文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科學優化設置礦業工程研究生課程體系,形成三大模塊,即專業基礎課、核心專業課、專業綜合課,包括學位課、選修課、補修課和必修環節,其中學位課包括公共學位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學位課(核心專業課),專業基礎課開設第一外國語(英語或俄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自然辯證法概論、工程數學、知識產權和知和信息檢索等,學習這些課程能豐富研究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研究生的專業興趣,夯實研究生的創新基礎。
核心專業課圍繞基礎與研究方向進行設置,開設工程巖體力學、開采方法、高等選礦學、潔凈煤技術、通風與控制技術及瓦斯防治技術等課程,核心課程計劃圍繞煤礦方面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負擔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充分體現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提升研究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
選修課是針對專業方向設置的課程,核心專業課程與選修專業課程按一定的比例設置,每學期提供39門選修課提供學生選擇,開設選修課不僅滿足了研究生求知多元化的需求,也拓展了研究生的專業視野,使之形成自覺的科研意識,提高了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必修環節設置外文應用、開題報告、學術活動(含科學道德)和實踐鍛煉(含社會實踐)等,此環節能加強人文精神,強化專業技能,積極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此外,針對缺少本學科本科層次專業基礎的碩士研究生設置了補修課,要求在導師的指導下選取2-3門本學科的本科生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
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
根據課程體系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核心專業課程以講授法為主,結合案例式和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進行講解,課程制定的計劃都是圍繞煤炭方面的豐富教學內容,并且是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現場工程實際講解,如講解頂板支護時,以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的“四四排柱課題”為例講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受到很好的啟發,增強了研究生對課程知識的應用,體現了將學科領域的新知識和新問題呈現給學生,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
結合研究方向,定期舉辦各種學術報告、學術沙龍及專題講座,把最新研究成果及時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掌握最新的國內外學科發展動態。
三、加強實踐和科研訓練,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重要的是教學實踐和科研訓練環節,充分的、高質量的專業實踐和科研訓練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加強實踐和科研訓練,系統地進行科學研究,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創造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成為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過程。
黑龍江省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2010年黑龍江煤炭年產量達到1億噸,煤炭礦井高產高效、裝備系統更新、生產安全、煤炭清潔等要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校認真組織并爭取承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研究項目,為研究生的選題方向提供更多的選擇。通過導師引導、支持,研究生能積極開展與之相關領域的研究,如在煤礦深部特殊開采、巖石力學與軟巖工程、礦山壓力控制與沖擊地壓防治、礦井水害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災害防治、礦物分選、潔凈煤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與深加工等領域進行研究,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同時也增強了為社會、科技和經濟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為實現本校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突出礦業特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實施了“六個一”培養模式,要求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一篇專業學術論文、開展一次學術報告、參加一次企業專業實踐鍛煉、用外文撰寫一篇論文、參與一項科研課題和申請一項科研項目。
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實踐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全面培養碩士研究生樹立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是培養研究生獨立工作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高質量學位論文的撰寫,研究生要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論文是突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為強化訓練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礦業工程學科要求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選題上要注重結合自己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和申請的科研項目,尤其是研究生自己申請的科研項目從選題、收集資料、申報書的填寫到申請批準后項目的研究,都是研究生自己獨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專題研究、試驗方案制定、科學實驗等,學習怎樣去做科研工作和方法,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鼓勵研究生在交叉學科上選題,敢于創新。
此外,學位論文管理是提高培養質量研究生的前提及重要保障。為規范研究生培養工作,導師遴選推行導師負責制管理模式,同時制定了《黑龍江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及論文答辯的規定》、評閱論文評分辦法等,進一步加強了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建設,防范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同時采用“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進行檢測,保證學位論文高質量的同時,也實現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總之,研究生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整個教育始終,要有合理的課程體系、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實踐科研項目訓練等,才能高質量完成學位論文的選題和撰寫。在這個過程中,要強化研究生的創新基礎、創新思維,使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今后我們要在創新教育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探索出適合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模式,滿足當代對具有創新能力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編號:JGXM_HLJ_2013089)]
參考文獻:
[1] 王偉.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江蘇高教,2004(1)
[2] 龐永師,林昭雄,陳德豪等.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2008(2)
[3] 孫慶祝,孫晉海,劉一民等.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建立多位系統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7)
[4] 印桂生,董宇欣.高校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
[5] 趙珂,賈杰,方芳.研究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武漢理工大學(理工版),2012(S2)
[6] 應義斌,曾超,徐慧榮等.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高教探索,2003(2)
[7] 黃飛躍.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3)
(作者單位:呂一波,丁淑芳,李青俠,孫廣義,黑龍江科技大學礦業工程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7;于會軍,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雞西分公司 黑龍江雞西 158100)
(作者簡介:呂一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教學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潔凈煤技術。)(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