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樞

每年單位要組織兩次到紫竹院公園健身行走,每次去,最想看的就是園內品種各異、千姿百態的樹。那些樹或依河而植,或種在綠色的草坪上,或作為行道樹聳立在甬道、曲徑和回廊的兩側,它們有的高大魁梧,有的娉娉婷婷,高低錯落,層層疊疊,一片片、一簇簇,讓你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作為北京市樹的品種最多的公園,紫竹院的樹有300多個品種。在這里,你既能看到北方的白樺與南方的翠竹一起共生,也能看到美國楊、加拿大楊與中國的毛白楊一塊比肩同長,還能看到水杉、銀杏等珍稀植物的倩影。
紫竹院因竹得名,因此,到紫竹院首先便是看竹。從學科上講,竹是禾草類植物,但我喜歡竹子樹的形態,喜歡她剛直堅韌、俊秀柔美的品性,自然也一廂情愿地把它歸為樹的一類。據了解,自1953年建園時,紫竹院便一直致力于竹子的培育和開發應用,栽種了大量的紫竹、旱園竹、翠竹、斑竹、石竹、金銀玉壽竹等品種竹。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發展,目前紫竹院已有竹子100萬余株80多個品種,并以竹造景,建成了雙紫竹溪、棗園竹居等景區,是北方擁有竹子最多的公園之一。“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每每置身于紫竹院的竹林中,默誦唐代詩人王維的《竹里館》詩,便會有一種萬籟俱寂、如夢似幻的感覺。
除了竹子,紫竹院里最多的就是柳樹了。柳樹是一種常見的綠化樹,我國人民有沿河湖岸邊栽種柳樹的習俗。“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成了春天的象征。柳樹雖有50多個品種,但在紫竹院里比較多見的只有兩種,一種是依水而生的垂柳,另一種是亭亭玉立的立柳。垂柳姿態優美、線條流暢,那細長的、隨著風兒輕輕擺動的柳絲,像少女長長的頭發,青春靚麗、嫵媚動人。立柳,也叫直柳,它的特點與垂柳恰恰相反,枝干一概都往上豎,枝條短促、生機勃勃、青翠欲滴。有趣的是,這兩種柳樹沿紫竹院的河道或湖邊間接栽種,一個垂首弄姿,一個昂揚向上,把柳樹的風韻和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自古楊柳不分家,說到柳自然離不開楊,何況紫竹院的楊樹是那么的與眾不同。記得剛看到紫竹院那一排排高大的楊樹時,感嘆這種樹的高聳挺拔、姿態優美,也在心里畫了個問號,怎么從來沒見過這種楊樹?后來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鉆天楊,因來自北美洲,又叫美楊或美國白楊。這種樹的皮呈暗灰褐色,并有溝裂,枝葉整齊地成束狀朝上伸長,瘦長而又結實,芽長卵形,淡紅色。除了觀賞,這種楊樹的皮有涼血解毒、祛風除濕的功效,可以治感冒、肝炎、痢疾、風濕疼痛等疾病。關于鉆天楊什么時間引種到北京的,著名作家劉心武在他的散文《鉆天楊》里有詳細的介紹。少年時,劉心武在動物園里第一次見到這種奇怪的楊樹后,便去問父親。父親告訴他:“動物園那片地方原來叫作‘三貝子花園’,晚清時此地又辟為‘農事實驗場’,引進了一些外國植物,鉆天楊就是那時候從美國引種的。”紫竹院與動物園相距咫尺之遙,從樹的粗細和大小來看,紫竹院的鉆天楊應該與動物園的是一個年代的產物。除了美國楊,紫竹院里還有加拿大楊和中國的毛白楊,它們都高大挺拔、雄性十足。
銀杏樹是紫竹院的又一種風景。春天時,銀杏樹并沒有顯示什么特別的,但到了每年的11月份,秋風拂過,銀杏葉翩翩飄落,銀杏樹便迎來了它最美麗的時刻。此時,走進紫竹院,就像走進一個夢幻一般的金色王國里,但見樹葉金黃、大地金黃,甚至連河道、湖面都鋪上了一層令人心醉的金黃。那金色的黃,美得讓人銷魂、美得讓人心動、美得讓人目不暇接……為了讓更多的北京市民和游人能夠欣賞到這一秋天的麗景,這幾年紫竹院的管理人員都會有意不對落下來的樹葉進行清掃,這樣,那些金色的銀杏樹葉便可以多保留數日。
說到銀杏樹,不能不提位于紫竹院北門的一棵已有近800年歷史的古銀杏樹。這棵樹高27米,樹干周長9.8米,遮陰面積300多平方米,茂密的樹冠像一把巨大的綠傘,透著旺盛的生命活力。關于這棵樹雖然有很多傳說和故事,但最讓我感興趣的卻是它曾和已仙逝的著名科學家、地質學家李四光有過一段不解之緣。紫竹院的北門與李四光曾工作過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隔路相望,李四光的家也安頓在附近。當年,工作之余,李四光常在這棵銀杏樹下散步、思考問題。有時累了,他還會在樹下坐下來休息一會,與這棵古銀杏默默地對話。其實,這是李四光在以另一種方式考慮工作上的事。或許,當年許多重大的地質勘探計劃和油田開發建設方案,李四光就是在這棵大樹下思考形成的。如今,古銀杏樹猶在,但斯人已逝,撫今追昔,讓人感慨萬分。
紫竹院的樹無疑是北京一道靚麗的城市綠化風景線。除了上述那些樹們,像國槐、白樺、槭樹、水杉等眾多的樹,它們都在默默地為北京奉獻著綠和美。
我愛紫竹院的樹,因為它們是這座城市市民的健康樹、幸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