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陳斌華)6月1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印發《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決定》,將精準扶貧攻堅實績作為市縣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通過建立貧困縣考核、約束、退出機制,樹立“摘窮帽為榮、戴窮帽為恥”的觀念,堅決杜絕“戴著貧窮帽子、過著炫富日子”的現象。
我國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于1986年,并經歷了三次較大調整,但江西省貧困縣名單多年未變。對此,江西省提出要制訂全省25個貧困縣的考核約束辦法,引導貧困縣黨政班子和領導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財力和各類資源,放在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上;對在貧困縣埋頭苦干并取得突出成績的干部,提拔使用時優先考慮,對不勝任、不稱職的,及時調整;按照“鼓勵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認真研究“脫貧摘帽”辦法,及時出臺我省貧困縣退出機制。
江西省力爭提前兩年實現精準扶貧攻堅目標。到2018年,力爭全省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貧困縣脫貧摘帽取得突破性進展;具備勞動能力但缺乏發展條件的輕度貧困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勞動能力的中度貧困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2019年-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縣全部退出,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掉隊。
全省精準扶貧攻堅將按“找準原因、精準施策、建立機制、形成合力”的要求,對25個貧困縣進一步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力度,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58個縣設立“產業扶貧信貸通”,并新增安排資金支持58個縣以外的產業扶貧;著力提高救助水平,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困難群眾實行應保盡保,逐年提高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對因支出型貧困造成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群體予以特別救助;著力改善生活條件,2015年底基本解決貧困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力爭2020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2017年基本解決38個重點扶貧攻堅縣農村貧困群眾的安居問題。
(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