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龍
銅鼓地處贛西北邊陲,修河之源,是兩省三市六縣通衢之地。全縣總面積154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7.4%,居全省之首,擁有世界最大的原始野生紅豆杉群落,天柱峰國家級森林公園,年均氣溫16.2度,空氣質量達國家一級標準,負氧離子含量達7萬個/cm3,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天然氧吧”。隨著武吉、奉銅、宜萬銅高速的建設開通,蒙西鐵路過境銅鼓并建站,九長、咸宜井兩條鐵路入規,區位優勢不斷凸顯。筆者認為,加快城市建設的發展步伐,樹立城市經營新理念,重點打好“五張牌”,對于突出發揮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培育經濟社會發展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要高點定位,打好規劃特色牌。建筑是凝固的藝術,高點定位,就是要努力做到“二十年站前列、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遺憾”,使之經得起歷史的檢查、后人的評說。可以說,規劃作為城市建設的藍圖,直接決定著城市建設的質量和水平,規劃的失誤是城市建設的最大失誤,必須牢固樹立規劃先導的理念,堅持把規劃作為城市建設的第一抓手,最大程度地發揮規劃的調控和指導作用,確保城市建設規范有序發展。一要注重前瞻性。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把近期、中期與長遠,需要、可能與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按照現代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兼顧、綜合布局,充分考慮區域特點、經濟基礎和資源條件,從宏觀層面上把握城市發展的定位、定性、定向,做到既切合城市發展實際,又符合未來發展趨勢,更有本地文化傳承的特色。二要體現科學性。要妥善處理局部與總體、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等一系列關系,加強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環境保護、城市綠化、交通、水利等專項規劃的銜接,充分體現規劃的科學性。三要維護嚴肅性。規劃一經法定程序批準,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要落實好規劃實施的主體和責任,把住規劃編制、變更和實施的各個環節、各個關口。對確有必要變更規劃的,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對擅自修改、違反規劃的,要依法從嚴查處,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第二、要創新思維,打好經營策略牌。實踐證明,城建工作是一個難題、一道難關、一場硬仗,征地拆遷、資金籌措、用地指標、工程組織、城市管理等等,沒有一項不勞心費力,沒有一樣不頭疼棘手。必須大膽沖破傳統觀念、經驗模式和條條框框,以創新的思維開展工作,堅持“只為發展找出路,不為失敗找借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在破除難題中推進城市建設,在迎接挑戰中實現跨越發展。一要抓好資金統籌。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改變以往財政單一投入為財政引導投入,致力于盤活土地資源存量,合理收儲部分土地和充分利用騰空土地資源,利用城市積累的物化資本建設城市,完善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制度,實現國有土地資產價值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為城市建設提供財力支撐;二要推進市場化運作。要著力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格局,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廣開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和鼓勵民資進入,積極探索捆綁開發、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尤其是要把棚戶區改造作為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和空間,不僅要把“舊房”變“新房”、“舊區”變“新區”,還要把“城市建設”變成“城市經濟”,積極引入城市綜合體、現代商業街區、鄰里中心等城市經濟新理念,形成政府、企業、群眾各方互惠互利、共建共贏的城市建設開發格局。三要加強政策研究。要認真研究、用足用活用好當前國家、省、市關于保障性安居工作、污水處理、小城鎮建設等城建政策,找準找實項目,并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聯系,爭取盡可能多的項目列入國家、省里計劃盤子,力爭取得最大限度的資金支持。
第三、要因地制宜,打好城市經濟牌。城市經濟對于整個區域來說,具有強大的聚集、擴散、輻射、帶動及創新功能等,是整個區域經濟的龍頭。要以城市效應吸引投資、消費和旅游,有效增強整個城市的經濟活力,帶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一要做強地產經濟。要認真研究扶持房地產經濟發展問題,積極幫助地產企業解決好資金、土地、拆遷、銷售等瓶頸制約;制定統一的房地產開發政策,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堅持房地產開發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業管理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提高住宅小區的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嚴格準入制度,推動全縣房產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二要提升商貿經濟。要大力優化城市環境,整合樓宇資源,通過開發、出租、招商等方式,引進各類企業和代理商做商場、辦公室、搞研發以及現代服務,不斷做大做強總部樓宇經濟。同時,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充分發揮流通在引導生產、促進消費方面的先導作用,堅持規劃先行、政策引導、優化服務、統籌兼顧,合理進行網點布局,努力把銅鼓建成南昌、長沙、武漢三地的物資中轉站和商品集散地。三要發展旅游經濟。認真做好旅游項目策劃,著力實施好溫泉小城鎮、鳳凰山公園、銅鼓公園、銅鼓印象、八大寨等景點的規劃開發工作,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加快相關產業發展,使游客愿意來、留得下、玩得好。

第四、要標本兼治,打好長效管理牌。要始終秉持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的工作理念,從抓難點、重點入手,轉變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機制,大力推進城區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作,使城區面貌煥然一新。一要堅持重拳出擊,鏟除管理“頑癥”。要堅決遏制新的“兩違”發展勢頭,做到發現一起,制止一處,處理一起,力求把“兩違”消滅在萌芽狀態。要進一步落實強制拆除行動屬地管理的原則,城關鎮要保證人員組織、施工機械及“兩違”涉及的人員物品安置地點等要素條件,確保拆遷工作的順利實施。與此同時,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大體量的項目建設大量涌現,務必以最強硬的手段、最嚴厲的懲罰、最大程度減少質量安全隱患;二要堅持堵疏結合,促進標本兼治。要“臉皮”與“肚皮”兼顧、“市容”與“繁榮”共進,對于流動攤點、小廣告、汽車修理、拆遷空地等嚴重影響市容、群眾反映強烈、矛盾突出的管理問題,城建、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門要現場勘查、集中疏導,綜合執法、專項整治、強制規范。同時,根據地域分布,細化分解、落實到隊、責任到人,實行長效管理;三要堅持公平競爭,激發內生動力。要在繼續開展“門前五包”的同時,積極探索推行考核競爭和市場化競爭兩大機制,將道路清掃保潔、戶外廣告、停車泊位經營權推向市場。要推行差別化考核,實行工作業績與考核獎懲直接掛鉤,加大獎罰兌現力度,以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調動工作積極性。

第五、要協調發展,打好城鄉統籌牌。小城鎮是個大戰略,必須要有大思路、大手筆、大力度,才會實現大發展。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一要優化城鎮布局。要綜合考慮區位、資源、人口及經濟發展水平和潛力等因素,科學規劃城鎮布局,以鄉鎮政府駐地為重點,以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為依托,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要逐個進行科學的功能定位、等級定位,切忌千篇一律,結構雷同,要建成工業型、農業型、商貿型、旅游型、資源開發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二要提高用地效率。要把土地增減掛鉤工作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節約集約用地、推進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保障用地需求、緩解用地壓力、破解用地難題的重要途徑,著力盤活農村土地資產,優化城鄉用地結構,以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帶動農民生活方式轉變,實現保護和增加耕地、解決工業和城鎮發展需要以及改善農民生活三個統一。三要實現以點帶面。發展小城鎮關鍵是繁榮農村經濟、培育主導產業。要加快大塅集鎮“六位一體”項目建設,深入推進鎮村聯動。各鄉鎮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明確發展重點,拿出得力舉措,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