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生武 梁有麗 郭東英 阮偉清 雷曉莉 周光清 伍 星
1.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急診片區黨總支,廣東廣州 510515;2.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產科,廣東廣州 510515;3.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健康管理科,廣東廣州 510515;4.廣東省高要市人民醫院審計科,廣東東莞 526020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干預社區中老年亞健康患者的效果評估
廖生武1梁有麗2郭東英3阮偉清3雷曉莉4周光清3伍 星3
1.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急診片區黨總支,廣東廣州 510515;2.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產科,廣東廣州 510515;3.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健康管理科,廣東廣州 510515;4.廣東省高要市人民醫院審計科,廣東東莞 526020
目的探討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干預社區中老年亞健康患者的效果。 方法選取2010年12月廣州市同和社區的88例中老年亞健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分別給予醫院層面+社區層面+家庭層面的綜合干預措施和單一的干預措施和方法。觀察并比較兩組的綜合療效和癥狀評分。 結果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93.18%比56.82%),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施干預后,兩組研究對象的亞健康癥狀積分水平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4.32±0.63)分比(10.23±3.10)分],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與單一的干預措施相比較,采用醫院、社區、家庭聯合干預措施和方法可有效改善社區中老年人亞健康狀態,是實踐過程中的理想選擇方式。
聯合干預;亞健康;干預效果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理論觀點也隨之更新和進步。在“生物-心理-社會”這一新醫學理論模式的指導下,亞健康狀態的相關問題逐漸得到了廣泛關注[1]。尤其是對中老年人群亞健康狀態相關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醫學領域研究的焦點問題之一。
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和報道結果顯示[2-7],亞健康狀態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關人員的生活質量,同時對于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均會產生不良影響。而研究和調查資料發現,社會、心理及生物等多方面因素可導致人體機體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或整體失衡[2]。在這樣的狀態下,可導致身體相關功能處于較低水平的中老年人群出現亞健康狀態。針對亞健康狀態采用相關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和方法,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身體的各項功能,同時能夠調整人體機體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并進一步平衡各系統的功能,從而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
鑒于此,本研究選取了社區中老年亞健康患者為研究對象,在相關醫學理論的指導下,針對社區中老年人亞健康狀態的有效干預措施和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提出采用醫院、社區、家庭聯合干預措施和方法,通過相關病例的驗證和比較,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所涉及的對象均為廣州市同和社區在2010年12月亞健康狀態流行調查過程中被確定為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全部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亞健康學術研討會上提出的亞健康診斷標準。入選本次研究的病例對象共計88例,采用隨機表數字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為44例,其一般資料如下:①性別分布:男43例,女45例;②年齡情況:年齡60~77歲,平均(59.88± 7.44)歲;③體重情況:平均體重(77.99±6.44)kg。
1.2 干預措施和方法
1.2.1 醫院層面的干預措施和方法 在醫院層面,由專業的醫生和健康專家采用集中宣教的方式,對研究對象實施保健宣導和健康教育講座,針對研究對象的個體健康問題給予專業的答疑解惑,并制訂系統化的“亞健康干預手冊”對研究對象個體日常的注意事項和干預要點進行指導[3-4]。
1.2.2 社區層面的干預措施和方法 在社區層面積極利用社區醫院的設施和資源對研究對象實施普查、篩檢和定期的健康檢查。針對體檢結果存在健康問題或是理化指標正常但身體確有不適感覺的亞健康人群和理化指標處于臨界狀態的人群,對其可能的不良后果提出警告,給與相關建議。
1.2.3 家庭層面的干預措施和方法 由本研究組成員針對研究對象個體差異情況制訂個體化和集體的保健計劃及其干預措施。并在研究對象的個體努力及其家屬的幫助配合下,完成各項保健計劃及其干預措。針對經常出現癥狀的研究對象,給予其針對性的健康調養指導,并采用定期家訪的方式對家庭層面干預措施和方法的開展和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對研究對象個體及其家屬的疑慮進行及時答疑。
觀察組患者均給予醫院層面+社區層面+家庭層面的綜合干預措施和方法。而對照組患者僅給予上述三種方式中的一種單一干預措施和方法。
1.3 觀察指標
兩組研究對象的綜合療效,其臨床判斷標準如下:①痊愈:患者癥狀或者體征消失,臨床證候積分降低超過90%;②顯效:患者癥狀或者體征消失大幅改善,臨床證候積分降低超過70%,低于90%;③有效:患者癥狀或者體征消失有所改善,臨床證候積分降低超過30%,低于70%;④無效:患者癥狀或者體征無改善或加重,臨床證候積分降低低于30%或升高;總有效率=(痊愈病例數+顯效病例數+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
兩組研究對象干預前后的亞健康癥狀積分,采用亞健康狀態評定量表[4]進行數據的收集和統計,亞健康癥狀積分水平越高說明患者的健康等情況越糟。
亞健康癥狀積分判定標準采用亞健康狀態評定量表[4]中所確定的標準進行判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PEMS 3.1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結果
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n(%)]
2.2 兩組干預前后的亞健康癥狀積分比較結果
實施干預前,兩組研究對象的亞健康癥狀積分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干預后,兩組研究對象的亞健康癥狀積分水平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的亞健康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的亞健康癥狀積分比較(分,)
?
臨床研究表明[5-6],亞健康患者在社會交往、心理以及軀體等方面均會產生各種不適癥狀,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既往文獻研究和報道結果顯示,目前針對亞健康的干預研究并未達成一致觀點,針對有效改善亞健康狀態的干預體系和措施并不完善。導致這樣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針對亞健康相關理論基礎研究較為薄弱,中西醫相關理論和實踐均為發現亞健康的最佳治療方式。
本研究在積極探索實踐的基礎上,以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理論模式為指導,按照“治未病”的思想從多個措施提出了醫院、社區、家庭的聯合干預措施方案。按照“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理論模式分析:患者身體上的疾病或虛弱將會促使其心理上產生一種無力感與挫敗感,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喪失信心、情緒抑郁等精神類疾病;心理上的挫敗感以及身體上的疾病與虛弱,均會降低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逐漸失去朋友、單位同事以及家庭成員的支持,促使社交關系變得緊張,社交障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并引起身體上的疾病[7-14]。
按照上述理論邏輯,本研究提出了應重視調節患者的情緒。通過亞健康狀態過程中醫院層面的干預措施,開展知識講座和自我保健意識等會議,提高民眾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保健意識,加強診斷知識。但是,僅給予患者單純的醫院層面干預措施后,研究發現,患者癥狀并未有明顯改善。他們需要進一步地咨詢專業醫師,實施定期健康檢查、身體篩查或普查,并結合亞健康狀態評估量表,對患者的健康狀態加以判斷,再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最佳治療或保健方案,這也就是所提出的“社區層面的干預措施和方法”。而對于“家庭層面的干預措施和方法”而言,主要是在醫院和社區層面的基礎上,對專業的、系統的治療方案進行有效的落實和實施,從患者個體的社交能力、飲食、運動以及心理上進行干預,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促使其身體、心理快速康復。
從本研究的比較數據上分析,實施聯合干預的患者其臨床整體效果更佳,患者的癥狀改善也更加明顯。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和啟示,與單一的干預措施相比,采用醫院、社區、家庭聯合干預措施和方法可有效改善社區中老年人亞健康狀態,是實踐過程中理想的選擇方式。
鑒于本研究所涉及人群的規模和范圍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針對醫院、社區、家庭聯合干預措施和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可以進一步推廣驗證,從而證實其臨床實際效果[15]。
此外,結合本研究的相關結論建議:一是,全社會各領域應加強對亞健康狀態的整體認識,不斷提升廣大人群的健康意識和觀點,做到疾病的積極預防和監控,以亞健康問題為切入點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16];二是,各企業、事業單位在組織開展健康體檢的過程中,要針對亞健康問題引起高度重視,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對職工的亞健康體檢結果進行詳細解讀,從而積極幫助其改善亞健康狀態,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三是,把社區老人健康教育納入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規劃[17-18];納入社區主要領導任期責任。制訂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時間表,確保社區健康教育,健康考核評估正常運作。大型綜合醫院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幫護教育,確保健康教育質量[19-21];四是,綜合醫院積極培訓社區醫護人員,提高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醫院、社區、家庭聯合做好社區老人的健康知識、健康行為、健康習慣等教育。
[1]王文麗,周明潔,王力,等.亞健康的概念、特點及與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關系[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1):91-93.
[2]姚國利.推拿按摩腧穴經絡護理在疲勞性亞健康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11(36):4603-4605.
[3]McCord GC,Liu A,Singh P.Deploy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across rural sub-Saharan Africa: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and operational assumption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3,91(4):244-253B.
[4]Hosseinpoor AR,Victora CG,Bergen N,et al.Towards universalhealth coverage:the roleofwithin-country wealth-related inequality in 28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1,89(12):881-890.
[5]Veillard J,Moses MA,Tipper B,et al.Methods to stimulate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benchmarking through international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e comparisons:a Canadian approach[J].Health Policy,2013,112(1-2):141-147.
[6]許韶君,陶芳標,郝加虎,等.青少年心理亞健康對自傷及意外傷害行為的預測作用[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2):150-153.
[7]張亮.腦心同治開創亞健康防治新未來——記第三屆全國中西醫結合腦心同治學術交流會[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3,28(8):18.
[8]張斌,王園,朱向輝,等.抗震救災官兵256例心理亞健康調查分析與康復療養對策[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1,10(8):845-847.
[9]田豐,孫妍.急診護士亞健康與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9):2236-2239.
[10]秦小潔,秦希文,莫秀枚,等.廣州疾病控制人員亞健康狀態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0,8(7):903-904.
[11]徐華麗,張翔,陸艷,等.廣東省城鎮居民生存質量與亞健康的相關分析[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4,23(5):442-444.[12]許軍,張金華,羅仁,等.Delphi法在篩選亞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6):562-565.
[13]Carapinha JL,Ross-Degnan D,Desta AT,et al.Health insurance systems in five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medicine benefits and data for decision making[J]. Health Policy,2011,99(3):193-202.
[14]Wong EL,Yam CH,Chan FW,et al.Perspective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on delivery of sub-acute care in Hong Kong:a qualitative study in a health system [J].Health Policy,2011,100(2-3):211-218.
[15]孫大中,修宗昌,胡嘉雯,等.中醫養生理論和“治未病”思想干預大學生亞健康現狀[J].當代醫學,2014,20(34):156-157.
[16]劉漢嬌,夏西燕,王海燕,等.中西醫結合社區護理干預對城市社區亞健康失眠居民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9-11.
[17]王建文,李梅,葉芝蘭,等.針灸干預女性亞健康46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8):123.
[18]高自軍,秦愛華.有氧運動對心理亞健康護士的干預技術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4,33(1):59-61.
[19]謝俊祥,張琳.應關注亞健康檢測、干預技術的研究與相關器械的開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5,21(1):34-39,53.
[20]蔣平平,賴逸貴,趙曉山,等.小生六湯加減干預亞健康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6):876-879.
[21]張旸.體育運動在防治心理亞健康中的干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5):131-131.
Effect evalu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sub-healthy patients
LIAO Shengwu1LIANG Youli2GUO Dongying3RUAN Weiqing3LEI Xiaoli4ZHOU Guangqing3WU Xing3
1.Emergency area of General Party Branch,South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15,China;2.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outh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515,China;3.Health Management Division,South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515,China;4.Audit Divisio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yao City,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602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sub healthy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Methods In December 2010 in Tonghe Community of Guangzhou City,88 cases middle-aged and elderly sub health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y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hospital level+community level+family level and singl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methods repestively.The effects and symptom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93.18%vs 56.82%),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P<0.01);After intervention,the sub healthy symptom scores of subjec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4.32±0.63)score vs(10.23±3.10)score],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single intervention measures,the hospital,community and family joi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mmunity middle-aged and elderly sub healthy state,which is the ideal choice for practice.
Combined intervention;Sub-health;Intervention effect
R193
A
1673-7210(2015)11(b)-0127-04
2015-07-24本文編輯:趙魯楓)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2B031800467)。
廖生武(1968.10-),男,碩士,副研究員,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醫院管理及健康教育。
伍星(1963.9-),男,碩士;研究方向: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