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振杰
凝聚改革共識積極探索實踐推進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 周振杰
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幾乎每講到國防和軍隊建設必講軍民融合,每講到改革必講軍民融合,每講到裝備工作必講軍民融合。我們深深感到,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特別是要深刻領會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核心要義,切實掌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時代內涵、內在規律和核心要求。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點領域。近兩年來,總裝備部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指示要求,積極探索實踐,不斷推進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納入黨和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布局,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習主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堅定決心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去年“兩會”上,習主席又深刻指出:“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已成為新形勢下國家安全發展、國防和軍隊改革發展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重大時代課題。借此機會,我簡要談談對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幾乎每講到國防和軍隊建設必講軍民融合,每講到改革必講軍民融合,每講到裝備工作必講軍民融合。我們深深感到,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特別是要深刻領會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核心要義,切實掌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時代內涵、內在規律和核心要求。
(一)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實現富國強軍相統一的戰略抉擇。軍民融合發展歷來是黨和國家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也是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做法。軍民融合涵蓋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個領域,既包括傳統領域,也包括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新興領域;既包括人力和物質等要素的共享融合,也包括政策制度、發展規劃、標準規范等管理方面的銜接協調。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是國家安全發展的戰略舉措,必將對增強國家國防實力和戰爭潛力,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推進軍隊建設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日益完善,國防工業與國民經濟、軍事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聚合點越來越多、結合面越來越廣、融合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經濟發展方式和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加快,對軍民融合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最大限度地推進軍地設施、信息、技術、資金和人才等要素的雙向流動和協調發展,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國防建設規律,努力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轉變軍隊建設發展方式,將裝備建設深深植根于國家經濟科技發展體系之中。這既是國防和軍隊改革必須抓住的“綱”,更是加快推進軍隊建設發展的根本保證。
(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合力構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根本舉措。從根本上講,國際競爭核心是爭奪民族發展主動權、維護國家發展利益,比拼的是誰的生產關系更適應生產力發展、更具變革能力,誰更能夠凝聚國家意志和全社會力量。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就是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與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結合起來,在國家層面建立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特別是推進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新興重點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搶占科技、軍事競爭制高點和發展先機,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奪取未來戰爭和國家發展的主動權。
目前,我軍民融合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依然突出。針對當前實際,我們研究認為,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從體制、機制和政策上進行頂層設計和全面規劃。

63A水陸兩棲坦克
(一)指導思想上,切實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堅持問題導向,打破軍民二元分離結構,消除體制壁壘,建立順暢機制,推進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拓展深化,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二)目標任務上,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平衡兼容發展。一是形成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二是形成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三是形成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
(三)管理體制上,在中央層面,成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領導機構,制定軍民融合發展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略布局、重大項目、重要資源配置等。整合現有相關協調機構,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分領域設置有關專項協調機構,具體負責相關領域軍民融合工作的協調落實。
(四)運行機制上,一是建立完善部門聯席會議、情況通報、重大事項工作協調等制度;二是建立完善需求對接機制,明確規范軍地需求對接程序、方法和內容;三是建立完善資源和成果共享機制,引導支持具備條件的軍地單位在基礎設施、信息、人才資源、科研設施、研究成果、物資儲備、社會服務等領域開放共享:四是監督與評估機制,加強對軍民融合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實施情況的檢查與監督。
(五)政策措施上,加強軍民融合立法頂層設計和分領域法律法規建設,確保軍民融合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有序發展、規范運行。
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點領域。近兩年來,總裝備部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指示要求,積極探索實踐,不斷推進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
一是改革裝備采購體制,在海軍裝備系統開展試點,按照“計劃制定、合同訂立、合同履行”相對分開的原則,調整裝備采購管理體制,組建裝備采購中心、招標中心等專門機構,調整軍事代表基本職能,改革軍事代表派駐方式,建立職業資格制度和獨立保障體系;同步開展裝備采購審計、評價工作改革試點,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裝備采購管理體制。二是建立信息交互機制,會同國家有關部門,舉辦首屆“民營企業高科技成果展覽暨軍民融合高層論壇”;建設開通了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打破了多年的信息壁壘,社會反響極大,在軍民融合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三是完善軍民融合政策,全面改革市場準入制度,頒布《關于加快吸納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的措施意見》,發布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申請受理點,改革企業參軍“四證”審查方式,實施分類審查、減少重復審查、取消收費等一系列措施;頒布《競爭性裝備采購管理規定》,擴大裝備預研指南發布范圍,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項目申報,從源頭上積極培育市場競爭主體,改善競爭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在前期探索實踐基礎上,按照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總體部署,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搞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方案深化論證,抓緊推進國防科技創新、裝備采購制度、軍事代表制度和裝備保障體制等改革工作;二是加快健全完善專項政策法規,包括軍品價格、國防知識產權、競爭性采購、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配套法規,形成上下銜接、系統配套的法規體系;三是持續培育競爭主體、優化競爭環境,打破行業壟斷和軍民界限,研究制定競爭性裝備采購負面清單,全面推進競爭采購,推進免稅、投資等政策落地實施;四是拓展完善信息發布機制,啟動裝備采購涉密信息異地查詢點建設,提高信息交互效率和質量,切實發揮裝備采購信息網的“裝備采購需求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優勢企業產品技術的匯集渠道、引導‘民參軍’的重要服務窗口”作用;五是建立完善監管機制,開展民營企業履約信譽等級評價,構建軍地多方聯合監管體系,加強合同履行監督管理工作;六是推進重大項目融合發展,在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發展上,全力推進軍民資源和成果共享,力求突破,為全面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奠定實踐基礎。
(周振杰,總裝備部綜合計劃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