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 炬
論當前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
■ 霍 炬

當前,習主席強調指出,要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把我軍建設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強大戰斗隊,經濟動員作為聯接經濟與軍事的橋梁和紐帶,要貫徹落實好習主席上述重要指示精神,必須堅持保障軍隊能打勝仗這一根本標準和要求,瞄準實戰,積極推進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建設,整體提升經濟動員實戰能力。
實戰化準備是貼近實戰、類似實戰、模擬實戰、符合實戰的各種經濟動員訓練準備方式的總和。它是針對經濟動員缺少實戰經驗的實際,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發展的客觀需要,而采取的一種有效訓練的準備方式。當前,習主席強調指出,要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把我軍建設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強大戰斗隊,經濟動員作為聯接經濟與軍事的橋梁和紐帶,要貫徹落實好習主席上述重要指示精神,必須堅持保障軍隊能打勝仗這一根本標準和要求,瞄準實戰,積極推進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建設,整體提升經濟動員實戰能力。
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是指經濟動員各項建設和工作以作戰需求為牽引,以保障打贏為根本標準,通過建立以作戰與動員整體聯動為基礎的體制機制,提高經濟動員平戰轉換效率與能力,有效實現經濟動員潛力向軍隊戰斗力轉化的動態過程。
這其中,第一,經濟動員潛力調查是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在實戰化準備要求下,應采取“區分層次、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和“逐級調查、分業統計、逐項核對”的辦法,每年對轄區內戰略物資、生產企業、交通運輸、醫療衛生、財政金融、科研機構、電子通信等潛力情況進行調查核對,實時跟蹤掌握潛力變化情況,并隨著經濟的發展,定期對各種潛力進行平戰轉換能力評估,為戰時經濟動員準備決策提供依據。第二,制定經濟動員方案是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中的一項關鍵性工程,應緊貼戰時動員支前保障任務,組織和指導各級經濟動員部門,采取分層次、分行業、分重點的辦法,制定經濟動員方案。省、市、縣三級主要根據戰時動員保障任務,分層次制定經濟動員綜合性保障方案和專項配套計劃。各級經濟、衛生、交通、商貿、金融等行業部門則需結合行業特點,分別制定經濟動員專項方案,參與重大戰備演習,檢驗并論證各類方案的可行性。第三,戰備物資儲備是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中的一項核心類工程。各級軍事機關應在實戰化準備要求下,積極會同地方經濟動員部門,對各項物資儲備的種類、數量、時機和方法手段進行認真研究論證,按照“寓軍于民、軍民共儲”的原則和“儲—銷一籌一儲”的方式,對各類作戰和保障物資進行科學儲備。對于軍民通用物資,則采取企業儲備和市場儲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藏物于民”;對軍隊專用物資,主要由軍隊儲備成品,地方有關部門儲備技術和生產能力,確保戰時一旦需要能立即轉(擴)產。對戰時需求量大、投入資金多、儲備期短的物資,平時主要是儲備技術和生產能力,盡量減少實物儲備,避免資源浪費;對戰時部隊可能途經、中轉、集結、裝載的地域,有計劃地安排糧食、油料、藥品、維修器材等主要物資的儲備,形成國家、省、市三級儲備體系和多渠道籌措、多環節儲存、多形式流通的物資儲備格局。第四,按照實戰化準備與“儲供合一”要求,完善經濟動員中心建設。這一經濟動員準備實踐中創建的新型動員生產組織,是經濟動員走實戰化低耗型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應按照“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原則,搭載地方經濟建設項目,重點抓好各類國民經濟動員中心建設,建立工程機械、醫療衛生,物資油料,野戰食品,信息資源等經濟動員中心,形成具有特色的經濟動員中心格局。第五,按照實戰化準備要求,緊貼戰時保障任務,優化專業隊伍建設,按照“規模適當、人裝結合、專業對口、訓練有素”的要求,調整加強醫療救護、車船運輸、裝備修理、油料保障等民兵對口專業分隊,同時采取“軍民兼容、人裝結合”的方法,組建經濟動員專業保障隊伍,形成以民兵為主體、以專業保障分隊為骨干的支前保障力量。第六,緊貼軍事斗爭準備需要,推動經濟動員法制建設。應加強現行國防動員法規的宣傳教育和貫徹執行,增強全體公民依法履行國防義務的觀念,依法推進國民經濟動員準備工作落實,同時,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國民經濟動員地方性法規和有關政策,具體明確各級黨政軍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在國民經濟動員中的權利和義務,明確有關經濟動員支前保障的補償、撫恤、經費保障和法律責任等內容。
經濟動員是聯系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橋梁和紐帶,是加強經濟建設對國防建設支撐與保障作用的重要手段,更是準備戰爭、打贏戰爭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經濟動員堅持以作戰需求為牽引,在聚焦實戰準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主要有:
(一)經濟動員實戰化的思想觀念不強
當前,由于長期處于和平環境中,在經濟動員工作領域中部分人員對動員實戰化準備還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對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對其在國防和經濟建設中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到位,忽視經濟動員的質量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延用傳統戰爭樣式的“人海戰術”、“以量求勝”的動員觀念,使得經濟動員準備工作落而不實。還有的人認為經濟動員就是軍需后勤物資動員,是屬于軍隊的任務,因此在抓動員工作時,敷衍了事、拖沓扯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的深入開展。還有的人認為動員是國家的事,是政府和軍隊的事,與個人無關,認識不到動員是一項國家戰略行為,是每位公民都必須承擔的義務。有的人則認為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不需要組織大規模動員,憑借軍隊自身力量就基本能完成保障任務。此外,不少人應戰意識不強,近年來動員在處置應急事件中的突出表現,使得部分人員過分強調動員的平時服務和急時應急功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應戰功能重視程度有所降低,導致平時動員的各項工作偏重于平時力量積蓄和應急服務,影響了平戰轉換和戰時應戰功能的有效發揮。

模擬地震來襲 消防演練通信能力
(二)經濟動員準備與實戰化要求適應不夠
經濟動員準備是和平時期國民經濟動員的基本形式,是搞好動員實施的重要基礎。作為“向世界顯示決心的一種有效手段”,經濟動員準備不僅是加強自身力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對敵方構成直接威脅、起到威懾作用的重要手段。經濟動員準備平時準備與實戰要求相一致,是構建動員實戰化體系的必然要求。然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在動員潛力建設、預案編制及動員演練方面,還存在著與實戰要求不相適應的現象。如在動員潛力建設方面,受軍民技術標準不兼容、軍事需求難定等因素制約,平時的動員潛力建設在實現軍地通用、貫徹國防要求、結構布局調整等方面與實戰化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動員預案編制方面,受未來戰爭需求不確定的影響,動員預案編制有的過于強調通用性,缺少針對性和有效性;有的則過于強調預案的唯一性,缺少應有的彈性和靈活性,導致不能實現與作戰需求的有效對接;在動員演練方面,在演練的內容和形式上與作戰聯系不夠緊密,標準樣子化、指揮條令化、要求套路化、演習觀摩化等現象還較為突出,與實戰化準備的現實要求還存在相當的距離。
(三)經濟動員體系與其他體系對接不力
經濟動員體系與作戰指揮一體聯動是現代戰爭對動員實戰化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受體制機制等因素制約,經濟動員體系與作戰指揮體系還缺少有效對接,存在兩線分離現象,一方面,各級動員領導機構作用不明,作為動員的領導機構,各級動員委員會實際被定位為動員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缺少參與一線作戰指揮的條件,無法準確掌握實戰需求,其職能定位與擔負的任務不相匹配。另一方面,軍地信息溝通存在體制機制性障礙,軍地雙方在網絡信息處理和聯系方面尚未建立起溝通平臺,領導指揮關系不順暢,職責任務不清晰,軍地雙方在供需對接,任務布置和工作銜接方面還存在脫節現象,無法做到有效溝通、融合與整體聯動,導致地方動員系統很難掌握軍隊作戰需求,而軍隊作戰指揮系統又經常無法了解地方動員潛力狀況,與信息化戰爭的無縫保障要求相去甚遠。
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建設,是當前經濟動員建設中一項十分緊迫的關鍵性任務,需要我們長抓不懈、持久推進。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經濟動員的發展需要,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建設應重點抓好以下三大工作:
(一)增強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建設的思想意識
思想意識落后,就不可能有實戰化準備建設的行動,也就不可能做好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的各項建設工作。長期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我國的動員工作,在閩浙滬工作期間就曾親自領導了應急作戰動員準備的有關實踐。自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以來,就國防動員作了很多重要論述,其主要精神有:從戰略高度將國防動員定位為黨委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國防動員要以實現中國夢和強軍夢目標為引導,明確指出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及領導要把國防動員納入職責范疇、不當掛牌領導。為此,我們有必要努力領會習主席相關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思想意識建設,盡快樹立起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的理念。要從戰略高度上,認清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的重大意義,搞好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的思想教育,充分利用新聞廣播、報刊雜志、網絡媒體、國防教育等手段,積極向大眾宣傳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的理念,強化實戰意識,樹立戰斗思想,突出經濟動員應戰功能的核心地位,以保障打贏為核心,將有限的國防資源集中到實戰能力建設上來,不斷提高保障打贏能力。
(二)確保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與作戰需求的精確對接
經濟動員準備與作戰需求的精確對接,是確保國家平時儲備的動員潛力高效轉化為實戰能力的重要前提。在當前形勢下,要想實現經濟動員準備與作戰需求的有效對接,就必須堅持平戰“一體化”訓練,按照“作戰需要有什么,經濟動員就準備什么”的要求,不斷提高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水平。首先,要按照作戰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經濟動員潛力建設。應依據十八大提出的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政策,以及當前新的軍事戰略方針,針對未來可能的作戰對象,加快調整我國生產力布局,以完善經濟動員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經濟動員資源快速轉換能力和戰時生存能力,積極引導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點的經濟區域,促進全國經濟布局合理化,為經濟動員資源合理分布創造條件。本著就近就地的原則,繼續將部分配置不合理的國防工業企業相對集中,在戰略后方形成若干個國防工業基地;在調整國防經濟資源布局的同時,加強重點戰略方向的經濟動員資源配置,根據各個地區的具體任務,結合當地的經濟、地理特點,建立各具特色的經濟動員區,使之與戰略后方相匹配,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經濟動員資源配置結構,從而為經濟動員潛力的轉化提供支撐點。其次,要按照作戰要求科學編制動員預案。要結合未來可能的作戰任務和作戰模式制定動員預案,摸清動員什么、動員多少、為誰動員等關鍵性問題,分部門、分行業、成體系地分解細化需求對接預案內容,強化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預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最后,要以實戰化標準搞好經濟動員演練。經濟動員演練,是按照預先想定,模擬國民經濟動員準備、動員實施和復員有關活動的演習。它是經濟動員準備活動的重要內容,是檢驗平時經濟動員準備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有效措施,是檢驗和提升經濟動員實戰水平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動員訓練內容和方法上,要盡量使演練時機、內容、重點和方式的確立,按照對未來戰訓練和經濟動員網上對抗演練,走開“模擬練技能、網上練指揮、實兵練戰法”的經濟動員實戰化訓練路子。同時,以統一、安全、高效、實用為原則,使各信息子系統能夠可擴展、跨平臺、能移植,實現經濟動員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有效對接。結合經濟動員涉及到的多行業、多系統的業務需求,加強經濟動員軟件系統的綜合集成,充分利用經濟動員既有軟件研發的豐碩成果,推動經濟動員軟件系統向規模化、實用化方向發展,實現經濟動員與其他動員如人民防空動員、交通戰備動員、科技信息動員等多系統的高度融合,提高基于信息系統作戰體系下經濟動員的效率,通過構建上下聯通、橫向聯網的信息網絡,實現經濟動員保障機構與作戰單元實時交換戰場需求與保障力量損耗情況這一目標,消除經濟動員與作戰指揮體系的信息隔閡,努力實現經濟動員中的信息對稱,有效促進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整體水平的提高。爭、突發事件和緊急狀態的設定,緊貼經濟動員的實際而進行預先設計。并努力突出領導機關聯合演練,充分利用指揮網絡開展網上訓練,適當進行實兵演練。在訓練時機上,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經濟動員與作戰部隊進行聯合訓練、聯合演習,強化聯合指揮意識,在不斷完善經濟動員實戰化演訓內容,創新經濟動員演練方式的過程中,使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落到實處。
(三)加快構建以信息互聯為關鍵的經濟動員實戰化技術平臺
在當今無戰不觸網、無網不成軍的時代,推進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建設,要想實現信息的高度互聯,互通,就必須構建起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建設所依附的專用技術平臺。要突出經濟動員實戰化準備中的網絡訓練,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模擬逼真的戰場環境及作戰條件仿真,可以最大限度地貼近經濟動員實戰化需求。近年來,全國各個地區信息網絡建設發展很快,使經濟動員網絡化、模擬化準備具備了成熟的條件。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資源,組織開展動員需求模擬、技術模擬

湘潭參加“湘江 2014非戰爭軍事行動”演習
(霍炬,后勤學院學術部國防經濟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