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亞 葉良均
(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安徽合肥230036)
食品工業作為中國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產業,一直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近些年來,國內不少食品工業企業的產品質量與安全、勞工權益、環境污染等社會責任問題此起彼伏。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甚至還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突顯出中國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嚴重缺失,阻礙了中國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中國食品工業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問題不容忽視。在當今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全球化的趨勢下,中國政府和企業界在這場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并在不同方面積極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浪潮已漸進成為食品工業企業發展不可回避的外部約束,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全面建設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在探討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之前,首先必須厘清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到底是什么?換言之,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具體包含哪些?目前,國內學術界對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立足于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進行梳理,并結合食品工業企業的特點,構建了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時代對企業提出的要求,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經營與管理理念。國內外的大量研究以及企業發展歷史經驗都表明,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就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比如,員工在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即員工既是主體,又是對象[1]。食品工業企業自然也概莫能外。食品工業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對于企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企業積極履行對員工的責任,諸如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積極回應員工的合理訴求等,不僅會提高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增強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屬感,降低員工的流動率。此外,食品工業企業通過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可以為企業贏得良好的聲譽和社區公眾的認同,不斷提升企業的社區形象和社區影響力。從長遠來看,這些都在不同方面提升著企業的競爭力,保障和促進企業的發展,使企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食品安全問題如今越來越復雜,要想從根本上改善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需統籌整個食品產業鏈,堅持系統的全產業鏈模式建設。食品工業企業是食品全產業鏈中保障食品安全與質量的重要一環,是第一責任人,要充分認識到食品安全責任的重要性,認識到食品安全關乎人的生命健康,真正把食品安全作為企業的生命線,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品牌不可逾越的紅線,作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根基所在。通過合理、有效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可以逐漸提高企業的食品安全意識,促使企業在原材料采購、生產流程控制等環節上建立有效和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進而保證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此外,產業鏈模式需要企業與企業之間加強食品安全責任建設的聯系,實現食品安全責任建設資源與信息的共享、互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促進食品安全責任的建設,在源頭上保障國民的食品質量與安全。
食品工業作為工業行業中的支柱產業,由于其產品的特殊性,在保障經濟與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我國工業行業發展以及社會的影響毋庸置疑。就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而言,在工業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大趨勢下,食品工業企業積極地進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對整個工業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自明。推進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有利于在工業企業中營造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氛圍,逐漸提升整個工業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風氣,影響工業行業整體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成效。
一般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是英國學者歐利文·謝爾頓(Oliver Sheldon)首次提出的[2]。自該概念被提出以來,關于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的探討,理論界仁智互見。直至今日,雖然尚未形成某種公認的說法,但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影響較廣泛的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戴維斯(K.Davis)于 1960 年提出了“責任鐵律”[3]。他基于權利與責任的有機統一的視角探討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一是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應與其享有的社會權利相匹配。也就是說,社會權利大意味著責任大;反之,社會責任則自然小。這個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責任邊界問題的探討提供了思考。二是企業倘若一味地規避社會責任,那么企業將逐漸失掉社會所賦予的權利與權力。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除了重視傳統的經濟和法律等問題外,也應積極考慮和回應其他議題,努力實現企業傳統經濟目標和社會利益的統一??_爾(Carroll)在1979年提出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4]。在卡羅爾看來,企業社會責任其實是一個體現企業與社會關系的結構成分。這個結構成分涉及到四個層面,即經濟層面、法律層面、倫理層面與自行裁量層面。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包含了社會對企業四個不同層面的期望或訴求。該定義明確將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劃分為四個維度: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其中,經濟責任對企業來說,是其作為一種經濟組織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原因,也是企業履行其他責任的基礎。而法律責任則是企必須業履行的一種責任。此后,在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一種對歐美等國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發展有著較大影響的理論,那就是“利益相關者理論”。該理論是弗里曼(Freeman)于1984年在《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明確提出的[5]。該理論認為,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企業各利益相關方的投入或參與。所以,企業的發展不應該只停留在為自身或某些主體謀利益的理念上,而應努力追求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因此,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就是企業的發展要擺脫傳統的股東至上主義,與企業利益相關方患難與共。不僅要履行對股東的責任,還要積極地履行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包括對員工、消費者、政府、社區和對供應商和零售商的責任等。對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做出更為完善的闡述的是英國學者約翰·埃爾金頓(John Elkington),其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三重底線”原則[6]。他同樣以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為出發點,認為企業要承擔三種最基本的責任,就是經濟責任、社會責任與環境責任,即“三重底線”責任。其中,經濟責任是指傳統意義上的企業責任,主要體現在提高利潤、依法納稅和對股東、投資者的分紅等方面。環境責任就是在環境整體維護中應承擔的責任,保護環境。對企業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則歸屬于社會責任。
在現有的有關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中,其內涵的界定基本上都是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擴展所得。由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關于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內涵自然是眾說紛紜。但總的來說,學者們普遍認同保障食品安全應是食品企業的首要責任,也是主要責任之一。高志宏認為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應有所差異。人權、環保、勞動以及反腐敗等基本原則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高標準,食品行業也要在此原則下,結合行業特點制定特定標準。其中,保護食品安全和質量、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食品行業的主要社會責任[7]。姜啟軍從供應鏈的視角,綜合利益相關者理論和卡羅爾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認為食品企業應該把健康、安全和環境放在首位,注重于利益相關者的對話與溝通,自覺履行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與慈善責任[8]。趙越春、王懷明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從股東、債權人、消費者、員工、供應商、政府等維度出發,闡述了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9]。陳煦江等則主要從食品安全責任、經濟責任、慈善責任等對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進行了考察[10]。
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是要求企業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而是企業根據其業務特點,關注與企業經營活動最為相關、對利益相關方具有重大或潛在影響的實質性議題[11]。就從事食品的生產銷售服務這一特殊性來看,與一般類型企業相比,保障食品質量和安全無疑最能突顯食品工業企業的特殊性。這也是與企業經營活動最為相關、對利益相關方有重大影響的實質性議題。因此,食品安全責任應是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內容?;诳_爾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和“三重底線”原則理論,將食品安全責任單獨剝離出來,構建了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五維度模型(見圖1),將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劃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食品安全責任、環境責任、自愿責任。
圖1 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五維度模型
結合利益相關者理論,把企業的不同利益相關方歸入以上不同維度,并根據不同利益相關者權益和需求的相關議題,進一步明確食品工業企業五維度責任的具體內涵(見表1)。
食品工業企業作為一種經濟組織,經濟責任是其承擔的最基本的責任。履行經濟責任首先要求企業要生存下來,然而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盈利,這是任何一種企業存在的宗旨,也是食品工業企業履行其他責任的前提和基礎。作為保證企業盈利的政府、投資者或股東、員工,他們應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獲得自身利益與需求。因此,食品工業企業經濟責任就是對維持企業生存和發展者的利益和需求予以滿足的企業行為。首先,政府為食品工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環境、政策與服務等,食品工業企業依據自身的能力,對政府的責任最起碼包括提高利潤、繳納稅款、積極配合政府的相關工作、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只有提高利潤,企業才能穩定的繳納稅款,進而保證政府的稅收收入。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能適當地分擔政府的擔子,這與政府發展經濟的目標也相吻合。其次,投資者和股東為企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人、財、物,所以食品工業企業對投資者和股東的責任包括努力實現股東的利益最大化,及時向股東披露企業的相關信息,保證股東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決權,爭取投資者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按照規定向投資者支付投資收益。最后,食品工業企業多數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所以食品工業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包括保障員工的基本合法權益、積極回應員工的合理訴求、努力改善員工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表1 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
法律責任是食品工業企業承擔的基本責任,也是必須履行的責任。在一個法治社會里,政府是法律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規,通過合法經營來獲取利潤和利益。因此,食品工業企業需要承擔對政府的法律責任。食品工業企業對政府的責任應包括遵守《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相關食品衛生行業標準。此外,在市場經濟中,法律通過契約關系保障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就目前來說,對食品工業企業構成訴訟威脅的主要包括供應商和債權人。故食品工業企業的法律責任也體現在與這些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上。因為企業與這兩個利益相關者是一種契約關系,企業必須按照契約的規定履行應有的責任,一旦違背,受損的一方自然就會尋求法律的幫助,這對企業無疑是不利的,所以食品工業企業要履行對供應商和債權人的責任。對供應商的責任包括按約定供應產品和支付貨款,積極回應合理的退貨或換貨要求等,而對債權人的責任主要包括按時向債權人歸還所借款項。
食品安全責任是食品工業企業的首要責任和核心責任。因為食品行業關系國計民生,影響著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問題。消費者是食品企業的直接利益相關者,給消費者提供安全、有質量保證的食品是每個食品企業的使命,也是食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責任包括嚴格把關原材料,強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生產管理,提供正確的食品信息,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在經濟可行的情況下增加“綠色安全”食品研發投入等。首先,食品工業企業尤其是中小食品工業企業的原材料是從農戶或市場上直接采購,原材料的質量和安全與否將在源頭上直接決定食品的安全性。因此,企業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嚴格把關。其次,食品的生產加工是影響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一環,食品工業企業需要不斷強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生產管理,從而保證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履行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責任。其次,提供正確的產品信息主要體現在食品包裝和宣傳上。比如,部分食品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相當一部分銷往鄉鎮地區,然而,這些地區的消費者大多缺乏相關知識。因此,食品工業企業應在產品包裝和宣傳上為消費者提供正確的產品信息,幫助他們正確使用和消費本企業的產品。第三,企業應通過各種途徑,對其生產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跟蹤,及時收集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對出現安全問題的食品,應及時確定需要召回的食品,并制定召回計劃,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生命健康。最后,企業在經濟運行可行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綠色食品”的食品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條件和發展的根基,也是社會發展的保障。企業作為社會的一部分,無論大小,都應該為保護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環境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方,而在現代社會中,環境常常成為企業發展的受害者。環境問題沒有得到企業足夠的重視,這不僅阻礙了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直接危及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關于企業環境污染問題的大量報道中,關于不同類型的食品工業企業環境污染問題的新聞屢見不鮮,如肉類加工企業、油脂加工企業等,造成了不良的行業風氣。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食品工業企業中,雖然單個企業或區域的環境影響可能不明顯,但食品工業企業整體則會對環境產生大范圍的影響,他們的環境責任建設無疑影響著工業行業的環境責任建設成效。因此,食品工業企業同樣有必要承擔應有的環境責任。食品工業企業對環境的責任主要包括:第一,識別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污染源和容易引起環境污染的環節,并且評估它們對環境的影響。第二,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漸改善食品生產和加工的工藝流程、技術及設備等,努力實現節能減排。第三,積極與企業利益相關方協商,爭取降低彼此關系中負面的環境影響。
在這里,自愿責任主要是指慈善捐贈等公益性責任,這是一種非強制性責任,更多地取決于企業單方面的意愿。公益性責任代表了企業作為一個好的社會公民對社會應有的貢獻,同時公益活動可以為企業帶來良好的聲譽。食品工業企業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社會做出貢獻。所以說,食品工業企業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也應適當地履行慈善公益等公益性責任。食品工業企業大多數屬于原料與勞動力導向型企業,而原料與勞動力自然依賴于社區,取之于社區就應當用之于社區。因此,食品工業企業的自愿責任主要是對所在社區的。食品工業企業對社區的自愿責任是指慈善捐贈、參與社區服務等其他公益性活動。
企業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主體,是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過程中至為關鍵的一環。首先,食品工業企業要積極主動地轉變發展理念,消除把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當作負擔的錯誤思想。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審視企業的發展,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客觀地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承擔社會責任能夠有效地增加企業的社會資本,從而為企業爭取到更多的發展優勢。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業經營者須發揮聰明才智,譬如中小型食品工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小型食品工業企業自身的管理優勢,如靈活多變的經營方式、先天具有的人性化優勢等,逐漸將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內化到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去。
毫無疑問,政府在推進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對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缺乏科學、全面的理解和認識,那么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定將難以順利開展。因此,政府相關部門需合理地定位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并通過法規政策和各種途徑的示范宣傳,鼓勵和引導食品工業積極進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制定完善的、可操作性的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法規政策,實現有法可依,并注意和相關企業支持政策相互銜接。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評價機制。對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較好的企業,給予融資、賦稅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通過各種激勵政策與措施,提高他們進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利用各類傳播媒介,并通過不同途徑開展消費者教育,激勵與監督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建設。一方面,充分利用當今新聞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和號召力,積極宣傳和報道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的良好榜樣,通過引導和監督,營造食品工業企業積極進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的優良氛圍。同時,也借助不同傳播媒介的宣傳報道,讓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食品工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構建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輿論環境。另一方面,要重視公眾教育,培養消費者的責任意識,發揮消費者在食品工業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1]Davies L A,Crane 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Investigating Employee Engagement in Fair Trade Companies[J].Business Ethics:A European Review,2010,19(2):126-139.
[2]李立清.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理論與實證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南方經濟,2006(1):105-118.
[3]Davis K.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60,2(3):70-77.
[4]Carroll A 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3):497-505.
[5]Freeman R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 Press,1984.
[6]李彥龍.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內涵、理論基礎和責任邊界[J].學術交流,2011(2):64-70.
[7]高志宏.食品行業的社會責任及法制監管[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2(2):95-102.
[8]姜啟軍.食品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分析[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6):1087-1091.
[9]趙越春,王懷明.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應用——基于層次分析法[J].青海社會科學,2013(6):47-53.
[10]陳煦江,高露.領導人視察與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基于食品飲料業和農林牧副業的證據[J].理論經濟研究,2014(3):44-52.
[11]邵寧.在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提升專題培訓班上的講話[C].北京:國資委研究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