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健 陳軍 韓冰 郭宣銘 劉曉蒙
(1.西南石油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500;2.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稠油所,遼寧 盤錦 124010)
遼河油田曙一區杜84 塊構造上位于遼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斜坡帶中段,為一軸向為北東南西的單斜鼻狀構造,地層原油粘度達23.191×104mPa·s,屬少見的超稠油。含油面積6.2km2,探明地質儲量為8273×104t,埋深550~1150m,屬中深層超稠油油藏,地層溫度為38~45℃,原油在地層條件下不能流動。其縱向上發育了三套層系,如圖1 所示,其油層相對集中,儲層物性好,為中~高孔、高滲~特高滲儲層,但興I 組油層存在著較活躍的邊、頂水,這對開發后期針對超稠油開展增產措施有著潛在的威脅,具體參數見表1。[1]

表1 杜84塊儲層巖石及流體參數表
現場上采取蒸汽吞吐后轉SAGD 的開發方式,其能提高采收率超過40%,但隨著SAGD 的持續進行,蒸汽超覆現象嚴重,蒸汽上升速度較快,頂水下泄及邊水侵入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等問題也日益凸現出來,故迫切需要開發出接替SAGD 的新技術。針對上述問題,目前廣泛認為應在SAGD 過程中加入非凝析氣,即SAGP(Steam and Gas Push)技術。[2]
SAGP 技術最早由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R·M·Butler博士提出,目的是為了解決SAGD 過程中蒸汽腔上竄過快、蒸汽向上覆巖層的熱損失過大和蒸汽熱效率低等問題。SAGP 通過注入非凝析氣(如N2、CO2、CH4、煙道氣等)來提高SAGD 的蒸汽熱效率、控制蒸汽腔的形狀。目前,SAGP 被廣泛認為是SAGD 后期的有效接替方案。但對于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實驗室內的小規模模擬,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在礦場的大規模應用的實例。此次結合遼河油田杜84 塊興I 組的研究可為今后的SAGP 的深入研究及技術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在SAGP 相似性模擬實驗實驗中,分析SAGD 汽腔所有的部分都達到蒸汽的飽和溫度,而SAGP 只有注采井間的部分達到蒸汽的飽和溫度,即從注汽井向上溫度逐漸降低,如圖2 所示。故沿SAGP 汽腔向上原油黏度增大,這導致SAGP 的汽腔橫截面的兩側會比SAGD 的汽腔橫截面更陡,甚至會近于垂直,如圖3 所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相等,這就減緩了汽腔向橫向擴展的速度。[3-6]

圖1 曙一區杜84 塊油層剖面圖

圖2 SAGP技術機理示意圖圖

圖3 相同注汽速率下SAGD與SAGP汽腔橫截面的對比圖
目前認為SAGP 提高超稠油采收率的機理有以下幾點。
(1)非凝析氣分布在汽腔上部,降低蒸汽向上覆巖層的傳熱速度,提高熱效率。
由于密度差異,N2、CO2、CH4與煙道氣等能夠分布在汽腔的頂部,這是重力分異原理與蒸汽冷凝作用的共同結果。由于注入氣的導熱系數小于固體和液體的,故針對目的層,利用非凝析氣的隔熱作用能減緩蒸汽腔向上突進的速度、延緩邊水及頂水泄入的時間。
(2)氣體的膨脹系數大,可維持系統壓力、向下推動原油、提高泄油能力。
SAGD 注入的蒸汽經傳熱后溫度降低,當溫度降至露點以下,蒸汽會凝結成水滴,此時不僅蒸汽的體積會明顯縮小,降低蒸汽腔的壓力,而且此時驅油機理就會從蒸汽驅轉化為熱水驅,這大大降低了油層的溫度、影響驅油效率。而注入非凝析氣后,利用其膨脹系數大的性質,可以有效保持蒸汽腔的壓力,維持蒸汽驅的繼續進行。
(3)降低蒸汽腔上部溫度,而注入井附近區域仍為飽和蒸汽溫度。
由實驗結果,SAGP 由于非凝析氣的加入,使整個驅油過程中蒸汽腔的溫度有所降低,而注入井周圍的溫度變化不大,仍為飽和蒸汽溫度,從而整體提升了蒸汽的熱利用率,如圖4 所示。

圖4 純蒸汽SAGD與氣體輔助SAGD實驗溫度分布對比圖
從中可以看出:SAGD 蒸汽腔的所有的覆蓋區域幾乎都達到了蒸汽飽和溫度。而SAGP 只有在注入井附近的區域達到了飽和蒸汽溫度,蒸汽腔的上部保持低溫。
(4)減少蒸汽需求量,提高油汽比和經濟效益。
實驗表明,非凝析氣體需求量小于蒸汽體積的1%,減少1/4 的蒸汽注入速率,同時對比累積產油量和汽油比可以看出SAGP 產出的原油比SAGD 少10%,但是油汽比提高40~50%。
(5)控制蒸汽的粘性指進,防止汽躥。
氣體粘度大于蒸汽粘度,溫度越高,差異越大,減小蒸汽的粘性指進有利于驅油。注入的非凝析氣能夠控制蒸汽的流動性,使汽腔均勻擴展,原理類似于聚合物驅。
(6)非凝析氣能有效調控蒸汽腔的延伸方向,擴大蒸汽波及范圍。
添加非凝析氣能減緩蒸汽超覆速度,增加油藏動用儲量;此外還能提高SAGD 開采的泄油速度。但添加非凝析氣有一個合理的范圍,在此范圍內才能有效調整蒸汽腔擴展形態和擴大波及體積、提高SAGD 過程熱效率。[7—12]
本次數值模擬研究采用CMG 軟件,選擇了多組分熱采模型對區塊進行模擬。
選取層內1 個雙水平井組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實際,采用均勻網格建立三維地質模型,網格系統為90×14×50,I、J 方向網格步長5m,K 方向網格步長2m,頂層埋深560m。孔隙度為36.6%,Ki=Kj=5.5D,Kv/Kh=0.8,Pi=6MPa。下水平井在48層;上水平井在45 層,井長均為300 米,如圖5 所示。
水平井組在進入SAGD 前要進行四個周期、共兩年的蒸汽吞吐:上水平井注汽15 天,注汽溫度320℃,干度0.4,之后停注、生產6 個月,之后重復以上操作;下水平井在上水平井的前三個周期內關井,在上水平井第四次注蒸汽時開井與其一同注蒸汽15 天,隨后一同生產6 個月,期間注采速度300t/d,之后轉SAGD。
根據SAGD 研究結果,采用的SAGD 注采參數為:注蒸汽溫度250℃、蒸汽干度0.7、注汽速度250m3/d、采注比1.3。

圖5 模型示意圖
2.2.1 注入非凝析氣種類的優選
在研究過程中,以相同的注氣方式分別連續注入N2、CO2、CH4以及煙道氣,與不注入非凝析氣相比,其相對于SAGD 提高的采收率結果如圖6 所示。

圖6 注入不同非凝析氣提高的采收率
可以看出,相同條件下CO2提高的采收率最高,分析其原因除一般非凝析氣共有的隔熱、提高波及范圍以及控制汽腔形狀等因素外,還因為CO2微溶于稠油,當稠油中溶有CO2時,其可以顯著降低稠油黏度,提高超稠油的流動性,進而提高采收率。
2.2.2 注氣連續性優選
現場存在兩種注入CO2的方式:連續注入CO2和注入CO2段塞,故需對這兩種方式進行優選。
此次研究模擬了注入CO2速率相同時,連續注入CO2和注入CO2段塞的兩種情況,與轉SAGP 前僅蒸汽吞吐相比雖然都能大幅提高采收率,但由結果看,注CO2段塞的效果更好,如圖7 所示。
分析其原因是由于CO2與超稠油的黏度相差巨大,導致CO2與超稠油的流度比>>1,進而在連續注入CO2時會出現嚴重的指進以及竄流現象,這大大降低了CO2的利用率,同時連續注入CO2還會因為CO2的持續流動而降低其隔熱性。
2.2.3 注氣段塞大小優選
針對礦場上較為常見的幾種段塞大?。?.1PV、0.15PV、0.2PV、0.25PV 和0.3PV 展開工作。計算結果如圖8 所示。

圖7 連續注CO2與注CO2段塞提高的采收率對比圖

圖8 段塞大小與SAGP提高的采收率的關系
從結果可以看出,隨著注入段塞的增大,兩種采收率都隨之提高,尤其是從0.1PV 到0.25PV 時,SAGP 提高采收率近8個百分點,總采收率也提高約5 個百分點,但段塞大于0.25PV時,兩種采收率的提高幅度明顯下降,其原因為當注入的非凝析氣段塞尺寸超過一定規模時,注入的非凝析氣會竄入生產井,未能發揮隔熱降黏作用,且注入段塞過大會增加投資成本,降低開發效果。故最終優選出的最佳注氣段塞大小為0.25PV。
2.2.4 注氣速率大小優選
對幾種常見的注氣速率模擬結果如圖9 所示,其表明隨著注氣速率的增加,兩種采收率均有增加,其中速率從10000m3/d 增加到15000m3/d 時,SAGP 提高的采收率增幅明顯,約3%;總采收率也增長顯著,約3%;而注氣速率超過20000m3/d 時,SAGP 提高的采收率與總體采收率增長幅度明顯下降。其原因是當注氣速率超過一定界限時,注入氣會產生竄流現象,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隨著注氣速率的增加,操作成本也會攀升,故綜合考慮開發效果及經濟因素后,優選的注CO2速率為20000m3/d。

圖10 轉SAGP時機與SAGP提高的采收率的關系

圖11 注氣速率與SAGP提高的采收率的關系
2.2.5 轉SAGP時機優選
SAGP 時機也會影響開發效果,過早注入非凝析氣會使加熱效果變差,超稠油黏度得不到有效的降低,降低采收率;而注入時間過晚會導致熱量損失嚴重,蒸汽冷凝,采出油的含水率升高,且存在邊、頂水侵入的危險。
此次研究了SAGD 開始后1、2、3、4、5 年后轉SAGP 的五種方案,結果如圖10 所示。
從中可以看出,兩種采收率隨著轉SAGP 時機的推遲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其最大值為SAGD 開始后兩年轉SAGP,SAGP 提高采收率為47.76%,總采收率達到52.39%。其原因為開始時隨著SAGD 進行時間的延長,蒸汽腔不斷擴大,波及范圍不斷增加,在SAGD 進行兩年后注入非凝析氣可大幅提高蒸汽的熱利用率,取得較好的增產效果。而隨著轉SAGP 時間的延后,注入蒸汽的熱損失與日俱增,而且會有邊、頂水侵入,加劇了熱損失的程度,大幅降低了采收率與開發效果。
2.2.6 注氣方式優選
本次結合現場應用實際提出三大類、共六小類共三十六種注氣方式,包括:設計二/三/四個注氣的大周期,每個大周期持續五/四/三/年,期間包括一年或兩年的間隔。分別對每種注氣方式進行運算,并通過SAGP 提高的采收率、總采收率、累計注入CO2量進行比較篩選,最終優選出一種開發效果最好、CO2用量合理的注氣方式,其最終結果如表2—表3、圖11—圖12 所示。

表2 按SAGP提高的采收率為指標優選的注氣方式表

圖11 表2中各自最優注氣方式SAGP提高采收率比較
在綜合考慮SAGP 提高的采收率、總體采收率與累計注入CO2量幾個因素后得出的最佳注氣方式為:在開發階段共分三個大周期注入CO2,每個大周期持續三年,大周期之間間隔兩年;注氣時連續注入CO2三個月、之后停注一個月,之后重復注氣。以此方式進行,直至達到經濟極限。分析結果可知,注入CO2三年后,留出兩年的緩沖期為其充分發揮蒸汽熱量,且在注入CO2時選擇注三個月、停一個月的方式,也能留出合理的時間間隙使CO2充分發揮隔熱與調整蒸汽腔形狀的作用。
將各參數進行匯總,如表3 所示,按照此參數進行動態預測,按優選參數模擬出的蒸汽腔形態如圖13—圖14 所示。

圖12 各注氣方式的累計注入CO2量

表3 SAGP優選參數

圖13 SAGP達經濟極限時的汽腔形態

圖14 SAGD達經濟極限時的汽腔形態
SAGP 由于在SAGD 過程中加入了CO2,利用CO2的隔熱、降黏等作用使得最終的的蒸汽腔形態比SAGD 蒸汽腔的形狀更為圓滑,其推進與擴展更為均勻,類似活塞式推進;而SAGD最終的蒸汽腔邊界則更為不規則,相比之下采收率不及SAGP的采收率。
通過以上分析及計算,可得出以下結論。
(1)相關研究表明SAGD 中后期主要采用加入N2、CO2、CH4和煙道氣的方式來改善生產效果,這為遼河油田杜84 塊興I 組油層實施SAGP 先導試驗研究提供了思路。
(2)創新地提出了SAGP 的優選注入參數:注入非凝析氣時采用段塞式注入,最佳段塞大小為0.25PV,最佳注入時機為實施SAGD 后兩年,最佳注氣速率為20000m3/d,最佳氣汽比為80。
(3)優選出的注入非凝析氣方式為:整個開發階段分為三個大的注氣周期,每個周期間隔兩年,而在注氣時注氣三個月,停注一個月。
(4)本次研究為現場應用提供了依據,為SAGP 的現場應用建議進行室內物理模擬實驗研究工作,為進一步搞清氣體輔助SAGP 的生產機理,為更深層次的研究提供基礎。
[1]余五星.超稠油蒸汽吞吐井注入CO2 相態變化及熱能消耗研究[J].中外能源,2006,11(6):38-41.
[2]王磊.遼河油田多介質組合重力泄油SAGP 技術研究[J].中外能源,2012,17(17):50-53.
[3]R.M.BUTLER,Q.JIANG,C.-T.YEE.Steam and Gas Push (SAGP)—4;Recent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and LaboratoryResultsUsing Layered Models[J].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2001,40(1):54-61.
[4]胡海霞,喻高明,石爻.稠油油藏化學輔助蒸汽吞吐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33(11):131-133.
[5]Q.JIANG,R.BUTLER,C-T.YEE.The Steam and Gas Push (SAGP)—2:Mechanism Analysis and Physical Model Testing[J].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2000,39(4):52-61.
[6]J.Y.Wang,C.C.Ezeuko,I.D.Gates.Enery(Heat)Distrib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SAGP Process[A].SPE Heavy Oil Conference Canada held in Calgary,Alberta,Canada[C].SPE,2012.
[7]劉志波,程林松,紀佑軍等.蒸汽與天然氣驅(SAGP)開采特征——與蒸汽輔助重力泄油(SAGD)對比分析[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1,38(2).
[8]劉振宇,張明波,周大勝等.曙光油田杜84 塊館陶超稠油油藏SAGP 開發研究[J].特種油氣藏,2013,20(6):96-98.
[9]朱斌.杜84 塊蒸汽與非凝析氣推進(SAGP)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08.
[10]張明波.杜84 塊館陶超稠油油藏SAGP 開發研究[D].黑龍江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4.
[11]劉志波,程林松,紀佑軍.超稠油SAGP 采油物理模擬相似準則及其應用[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9,31(2):322-325.
[12]汪國文,孟巍.蒸汽與天然氣驅(SAGP)[J].特種油氣藏,2000,7(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