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俞汶
【摘 ?要】近年來,學者對大學生利他行為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給予我們許多有價值的參考,也透露出目前大學生利他行為忽視了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作用。因此,筆者提出大學生利他行為培養的開展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方能使其發展方向更明確,更具有針對性、思想性。筆者將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成大學生利他觀念的養成,促進大學生利他行為的踐行并引導大學生日常行為的反思三方面論述大學生利他行為的培養。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利他行為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利他行為
大學生作為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推動者和建設者,對他們的培養和教育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以及國家的未來。而利他行為是一種自愿的、以幫助他人為目的的親社會行為,它有助于人與人之間和諧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大學生是否具有與和諧社會發展要求相一致的利他行為至關重要。
近年來,學者們對大學生利他行為的培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有結合和諧校園建設角度論述大學生利他行為的必要性,有通過分析當代大學生心理癥結來探索大學生利他行為的教育路徑,也有重點分析大學生利他行為的現狀從而探究教育對策等,他們對這一課題所進行的有益探索給予了筆者許多有價值的參考。然而,通過學者們關于目前對于大學生利他行為的教育探索也透露出目前大學生利他行為的研究重視與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結合以及西方相關理論的借鑒,但忽視了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作用,以確保大學生利他行為培養朝著社會主義方向和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實現。
十八大以來,黨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指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學生利他行為的培養實際上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對大學生開展利他行為的教育實踐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有利于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也有利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
筆者認為,大學生利他行為培養的開展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方能使其發展方向更明確,更具有針對性、思想性。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
利他行為培養的必要性
當今的大學生,思想上,他們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和中華民族,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肯定國家的發展與進步;不管是在天災人禍降臨,還是在上海世博會及廣州亞運會等影響較大的事情中,當代大學生都表現出了高度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弘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得到了人民群眾和社會的充分肯定。
然而,我們的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有不盡如人意的方面,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社會公德、親社會行為等,都存在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當代的大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甚至是“獨二代”,他們正在經歷著從思想到行為的整個變化,尤其是在人生價值觀、道德狀況、外在行為等方面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利己傾向,直接導致利他行為的弱化。首先在人生價值觀方面,受當今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人生觀影響,許多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沒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過分追求個人利益,過分強調主體主觀意愿的滿足,在集體、團體活動中缺乏集體觀念與團隊觀念。在道德方面,他們所呈現的是利己主義傾向嚴重,缺乏單純的助人動機,欠缺維護公平正義的決心與勇氣。在行為方面,他們表現出不主動、不積極、不負責的“過客心理”,對待生活持觀望態度。以上問題的出現,正說明了大學生利他行為培養的必要性。“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由于其思想處于不穩定狀態,同時對事的認識和辨別能力有待提高,其價值取向易受資產階級庸俗功利主義的誘導。因此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功利觀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要以我國當代主流的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利他行為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利他行為的培養是高校開展集體主義教育的現實需求。大學生利他行為是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部分,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大學時期是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有其獨特的發展特征,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強。在這一黃金時期對大學生進行利他行為的引導、培養有助于消除當今社會上消極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的影響,使其自覺在集體的交往中做出有助于他人的行為,尤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灌輸、影響是高校開展集體主義教育的現實需求,有助于大學生在激烈的矛盾和沖突中的正確地認識自我與他人的相互關系,促進心理、知識與道德的健康成長,以集體主義的原則做出自愿的、以幫助他人為目的的親社會行為。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利他行為培養具有必然性,具體表現在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當中。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在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要緊密結合時代特點,提出新的人才培養標準。大學生自發的親社會行為符合并且應被列入高校教育人才培養的標準。相應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一標準之下能夠滿足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對于大學生利他觀念的養成、利他行為的踐行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廣大大學生判斷行為得失、做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大學生利他行為的培養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內在一致性。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
利他行為培養的路徑
關于大學生利他行為培養,筆者認為有利他觀念的養成、利他行為的踐行、日常行為的反思三方面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這三方面的內容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成大學生利他觀念的養成
利他行為的培養要首先從思想上促成利他性發生的可能,利他性是指由于個體或群體的利他行為所產生的對他人有益的客觀效果,即利他的自主意愿(道德責任感、愛心等)、利他的主觀能力(知識、智慧、經驗、業務素質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加強大學生對各種觀念、事物和行為的判斷,有助于個體發現事物對自己的意義,從而確定自己奮斗的目標,并按照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目標努力去做,即學生能夠在思想上判斷是與非,做出正確、積極的判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綜上,在教育內容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利他觀念教育的內容具有一致性。因此,大學生利他行觀念的養成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成大學生利他觀念的養成的主渠道主要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它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肩負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相關理論灌輸給學生,從而為大學生利他觀念構建的理論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理論接受和內化、價值反思和重構、行為實踐和約束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科學有效的理論灌輸路徑,充分發揮理論引導作用,促進大學生利他觀念養成,進而良好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途徑。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利他行為的踐行
除了上述的利他觀念的養成,還應額外重視促進學生自發踐行利他行為,即積極參與課外的道德實踐活動,以及發揮道德模范的作用。為了達到提升教育效果,希望大學生從自發的親社會行為中,使其情感、態度、價值觀都能有所收獲。在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利他觀念的引導之后,還要特別關注課外道德實踐活動的參與,積極促進學生將利他的道德認知轉化為現實的實踐行為。如在高校中最常見的課外道德實踐活動是志愿者活動,除了特定的社團組織,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能夠自覺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的道德建設中來,形成一種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校園新風氣。
同時,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樹立榜樣是對利他行為者的極大肯定,對其他人也具有鼓舞作用,特別是榜樣是來自于我們身邊生活當中的人時,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的模范,促進作用會更大。以我們要引導大學生找到和榜樣的共同點,散發出自己憐憫之心,結合實際情況,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享受幫助別人的樂趣。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日常行為的反思
以大學生個人行為來說,不管實施利他行為與否都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日常行為,培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鼓勵大學生時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引導自己的行為,對行為進行反思,不斷地思考、批判、總結、完善。“思之不縝,行而失當。”因此,大學生這一特定的群體必須在不斷的反思中審視自己的行為,對自己進行自我察覺,能對自己的效能進行自我評價,能對自我的行為變化進行調控。通過反思,可以提煉經驗,使自我認識得到逐漸的深化,逐步培養,逐步深化利他性人格的構建。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的反思,應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為行為標準,建立屬于具有學校特色的公正激勵和懲罰機制。建立起一套優化的獎懲體系,賞善罰惡,最大限度地激發利他行為的產生。一方面對大學生的利他行為要給予宣傳以及表彰和獎勵,使利他者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愉悅,同時能夠起到榜樣和示范的作用,激發其他學生的利他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對于那些違反社會公德、損人利己的丑惡現象則要進行輿論譴責及懲處,絕不姑息。在獎懲體系之下,也會使學生在行為前思考,做出理性的行為判斷。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反思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唐如前.論當代大學生的功利化行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5).
[2]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J].黨建.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