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要]中國和巴西同為金磚國家成員國,都是全球進出口貿易大國,近年來兩國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從正常價值、出口價格、傾銷幅度、損害事實、國內產業和因果關系6個層面對兩國反傾銷立法的實體規則進行比較分析,從反傾銷機構、申請主體和立案、臨時反傾銷措施、價格承諾和司法審查5個層面對兩國反傾銷立法的程序規則進行比較分析。以找出我國反傾銷立法的不足之處,有助于我們吸取國外的有益經驗,以更有效地利用WTO規則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關鍵詞] 中國 ; 巴西 ; 反傾銷立法 ; 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2.295 [文獻標識碼]A
在國際貿易領域,由于出口競爭加劇,對國外傾銷由來已久,反傾銷立法是隨著傾銷行為而產生的。從《關貿總協定》到WTO,國際社會從立法角度對傾銷與反傾銷進行規范,以維護公平競爭,促進自由貿易。各國根據條約必須遵守的國際義務,在WTO《反傾銷協議》框架內制定本國的反傾銷法律制度。
一、傾銷的法學定義
傾銷,是指生產經營者向市場廉價地銷售商品,排擠競爭對手而搶占市場的營銷行為。根據1948年的《關貿總協定》,傾銷是將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方法進入另一國市場,如果對另一國領土內已建立的某項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則認為傾銷應該受到譴責。1995年WTO《反傾銷協定》規定了傾銷成立的三個要素,分別是:產品以低于正常價格向另一國銷售;這種銷售行為給進口國已建立的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或實質阻礙產業的新建;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根據WTO相關制度,各成員國必須在WTO框架下制定反傾銷立法,不得與之相背離。但是在實踐中,因為WTO《反傾銷協議》的規則留有彈性空間,各成員國的立法并非與其完全一致。
二、中國與巴西反傾銷實體法的比較分析
根據WTO的規定,傾銷和傾銷幅度的確定取決于三個因素:正常價格、出口價格以及正常價格與出口價格的比較。 各國的反傾銷立法,也都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認定傾銷和傾銷幅度的。
(一)正常價值的比較
我國《反傾銷條例》第 4 條規定了確定正常價值的方法:1.進口產品的同類產品,在出口國(地區)或產地國國內市場上在正常貿易過程中形成的可比價格;2.如出口國(地區)國內市場在正常貿易中沒有銷售該同類產品,或者該同類產品的價格、數量不能進行公平比較的,則以該產品出口到適當第三國(地區)的可比價格,或者以該同類產品原產地國(地區)的成本加合理費用、利潤為正常價值(簡稱結構價格)。
巴西《反傾銷條例》規定,在通常貿易過程中,相同產品在出口國用于國內消費時實際支付的價格視為正常價值。當出口國國內市場沒有相同產口銷售時,或者市場條件特殊,以及銷售量低不能作充分比較時,正常價值是指:1.相同產品向第三國出口所支付的價格;2.原產地國生產該產品的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與銷售成本以及利潤。
WTO《反傾銷協議》通過可比價格、正常的出口價格以及結構價格三種方式確定正常價值。兩國對正常價格的規定基本與WTO保持一致。區別在于,我國從進口方面來考慮正常價格,對于在何種情況下“該同類產品的價格、數量不能據以公平比較”并未給以明確規定。
而巴西從出口方面來考慮正常價格,且對不屬于市場經濟導向國家的正常價值的確定作了特別規定。
(二)出口價格的比較
我國《反傾銷條例》規定了三種確定出口價格的方法:一是買入商品時應該給的價格。二是當進口商品沒有可以比較的出口價格或者其價格不值得信任的時候,出賣的價格就是該買入商品第一次轉賣給獨立客戶的價錢;三是該相關商品沒有轉賣過給單獨買賣人或者在與買入時境況不同的時候再次賣掉的,根據合理的價格基礎推得出口價格。
巴西《反傾銷條例》規定,出口價格是指出口到巴西的已支付或將要支付的實際價格。如果由于出口商和進口商或第三方有協作關系或有補償安排,則出口價格可推定為進口產品首次轉售給獨立買主的價格或合理的價格。
兩國認為出口價格包括一般購買價格、獨立購買價格與推定價格三個部分。不同之處在于:我國對如何認定“價格不值得信任”并無明確規定。而巴西對于補償安排規定得較為籠統。
(三)傾銷幅度的比較
進口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其正常價值的幅度,為傾銷幅度。它是將加權平均正常價值與全部可比出口交易的加權平均價格進行比較,或者將正常價值與出口價格在逐筆交易的基礎上進行比較。
我國《反傾銷條例》第 6 條規定:“對進口產品的出口價格和正常價值,應當考慮影響價格的各種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進行比較。”
巴西《反傾銷條例》規定傾銷幅度為正常價值與出口價格的差額,它有兩種方式:一是正常價格加權平均值與所有出口價格的加權平均值進行比較, 二是每筆買賣的正常價格與出口價格進行比較確定。巴西還規定,如果價格因購買者、地區或不同時間而有很大差別,且差別不能用加權平均值對加權平均值或交易對交易來比較,則用加權平均值計算的正常價格與出口價格做比較。
通過對比得出,我國對于傾銷幅度的規定較為簡單,“影響價格的各種可比性因素”規定得較為含糊,而巴西的相關規定較接近WTO的標準。
(四)損害事實的比較
實行反傾銷措施的根據是損害,根據WTO的相關規定,只有進口國的相關產業受到了損害,才能實行反傾銷措施。
我國《反傾銷條例》第7條規定,損害是指傾銷對已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性損害威脅,或者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阻礙。巴西《反傾銷條例》第14條規定,損害是指對已存在的特定產業,或特定產業的建立造成實質上的損害或實質損害的可能性。
中國和巴西都是WTO的成員國,因此在損害確認上基本相同。WTO《反傾銷協議》約束所有成員國,它規定損害包括三種:帶來實質損害;造成實質傷威脅害;對國內相關產業的不良影響。endprint
(五)國內產業的比較
我國《反傾銷條例》認定的國內產業,是指我國國內同類產品的全部生產者,或者總產量占國內同類產品全部總產量的主要部分的生產者,但是要排除與進出口經營者有關聯的企業,此外,還規定了在特殊情形下確定單獨產業的標準。巴西《反傾銷條例》第17條規定,國內產業是指特定產品國內的所有制造商,或對于特定產品占國內產量大部分的多數制造商,但是不包括與制造商有關聯的進出口商。
兩國對于國內產業的界定基本相同,區別主要體現在排除的例外情況。我國《反傾銷條例》在認定單獨產業時,主要依據是銷售同類產品。同類產品是指與傾銷進口產品相同的產品,沒有同類產品的,參照與傾銷進口產品特性最相似的產品。在巴西《反傾銷條例》第17條,強調了區域市場的概念。
(六)因果關系的比較
傾銷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是傾銷成立的法律要件。根據目前各國的立法實踐,決定損害和傾銷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有三種模式:1.主要原因說;包括三種判斷標準,傾銷對損害發生所起的作用,大于其他所有原因的共同作用之和;傾銷對損害發生所起的作用,大于其他任一原因所起的作用;傾銷是最主要的原因。2.原因之一說;認為傾銷行為是造成損害事實的原因之一,即可判斷因果關系的存在。3.實質性原因說;認為傾銷行為是造成損害事實的實質性原因,才能判斷因果關系的存在。
確定傾銷和損害的因果關系,我國《反傾銷條例》未明確規定采用何種標準,但從第2條、第7條和第8條等條款的規定及我國反傾銷實踐中可以推斷出我國采用的是“主要原因”標準。
巴西《反傾銷條例》第15條規定,損害必須與進口傾銷或補貼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為了調查這種因果關系,還需要將造成損害的其他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可見,巴西也采用“主要原因說”的標準。
三、中國與巴西反傾銷程序法的比較分析
(一)反傾銷機構的比較
我國反傾銷的主要機構有商務部、海關、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及農業部等其他部門,各部門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商務部受理反傾銷的調查申請并決定是否立案,就傾銷做出初步裁定和最終裁定;海關執行臨時反傾銷措施、征收反傾銷稅;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臨時反傾銷稅、反傾銷稅和退稅等;農業部則會同商務部進行涉及農產品的產業損害調查。 此外,人民法院負責處理裁決的執行。
巴西《反傾銷條例》第2條、第72條規定,工業貿易與旅游部是采取臨時和最終反傾銷措的主管機關。工商旅游部下設的國際貿易局決定傾銷差額、實質損害以及傾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有研究表明,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機構采用的是混合模式,即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兩個主管機構是平行和獨立的,但最終采取措施則由這兩個機構的共同上級機構決定。巴西反傾銷采取的是平行模式,在這種模式里,進行反傾銷調查并做出初步裁定與最終裁定的由兩個主管機構組成,它們是平行和獨立的,不存在上下級隸屬關系。在巴西,由工商旅游部和財政部共同實施反傾銷措施,批準價格承諾。
(二)申請主體和立案的比較
我國《反傾銷條例》第13條規定,國內產業或者代表國內產業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的書面申請。在巴西,國內產業可以親自或通過代理人向國際貿易局提出反傾銷申請。
兩國都規定申請必須是書面形式,且申請書應當附帶必要的證據。證據一般包括傾銷、損害以及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內容。但是,我國反傾銷法對申請主體的資格限制較為嚴格,巴西的規定較為寬松,國內產業也可以通過代理人提出反傾銷申請。此外,兩國關于因果關系證據的規定也有差別。我國規定的較為籠統,巴西則詳細規定了因果關系證據所包括的信息。
兩國都規定反傾銷立案包括申請立案和自行立案兩種形式。在我國,商務部收到書面申請后,在60天內決定立案或不立案調查。在特殊情況下,商務部即使沒有收到反傾銷書面申請,但有證據證明存在傾銷的三大要件,可以決定立案調查。巴西規定,申請進行反傾銷的國內生產商數量超過國內相同產品總產量的25%,當局在接到申請后的30天內決定是否開始調查,這一點與我國不同。
(三)臨時反傾銷措施的比較
我國主要是從傾銷法律要件成立的角度規定采取臨時措施的條件。我國《反傾銷條例》第28條規定,初裁裁定傾銷成立的,可以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巴西具體規定了可適用臨時反傾銷措施的四種情況:1.調查已開始,調查決定已發表;2.初步肯定行的傾銷決定已作出;3.當局認為該措施是必須的;4.期限為開始調查之日起至少超過60天。
(四)價格承諾的比較
價格承諾是指被控傾銷產品的生產者和出口商與進口國調查機關達成的協議,主要內容為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以消除產業損害,進口國以此終止反傾銷調查。價格承諾也可由進口國主管機關提出建議,但不得強制出口商做出價格承諾。
我國與巴西的反傾銷法,都規定了出口商、主管當局均可提出價格承諾的建議,兩國同時也規定主管當局有拒絕價格承諾的權力。我國規定如果商務部不接受價格承諾,應盡快向出口方說明事由的義務。巴西規定如果主管當局認為價格承諾的建議不適當,可以拒絕。
做出價格承諾的效力,是中止反傾銷案件的調查。我國規定,如果價格承諾能被接受且符合公共利益的,商務部可以中止或終止反傾銷調查。巴西規定,調查程序、臨時措施或最終反傾銷措施,可因價格承諾而中止。
(五)司法審查的比較
兩國反傾銷法都規定了性質與司法兩個層次上的救濟機制。我國《反傾銷條例》規定,對最終裁決、征收反傾銷稅、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巴西規定,任何利害關系當事人,都可以提出上訴,外國出口商和政府可以直接申請行政復議,不用采取代理制。但是,我國《反傾銷條例》沒有規定法院的管轄權,在實踐中要依賴其他的法律規定。endprint
加入WTO以來,我國參與世界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在逐步提升,但是涉及到的貿易糾紛也在不斷增加。盡管我國初步建立了反傾銷的立法體系,但是企業參與反傾銷、反補貼的實踐經驗還有待提高。通過比較分析,可以找到我國反傾銷立法的不足之處,有助于我們吸取國外的有益經驗,以更有效地利用WTO規則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吳仕明.中歐反傾銷機制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
[2]李楠.WTO 與中國反傾銷法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
[3]呂悅.中國與東盟三國反傾銷法之比較研究——以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為視角[D].廣西大學,2013.
[4]國家《反傾銷》課題組.巴西反傾銷法簡評[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1999(2).
[5]葉全良,王世春.國際商務與反傾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尚明編.反傾銷——WTO 規則及中外法律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胡小紅.中國反傾銷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Abstract: Brazil and China are members of the BRIC countries, and hav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countries' anti-dumping legislation in the substantive rules and procedural rules, both have the same points and different poi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anti-dumping legislation system.
Key Words: Brazil ; China ; anti-dumping ; comparative analysis
(責任編輯:馬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