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鬲向前
著力增強人大司法監督實效
文/鬲向前
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2014年,省委召開人大工作會議,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決定》,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省委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陜西建設的《實施意見》及《分工方案》,這是省委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以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維推進依法治省和人大工作與時俱進的重要決策。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意見和決定,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助人大常委會做好司法監督工作。
加強司法監督,維護法律權威,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省委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陜西建設的《實施意見》及《分工方案》,涉及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的工作任務有40項,其中牽頭的10項,參加的30項。這些任務和要求,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司法公正,既是司法機關的核心價值追求,也是人大監督司法工作的目的所在。當前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司法公正與否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維護和合法權益的實現,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人大司法監督對于健全司法機關的工作機制,減少失誤,防止和消除各種司法腐敗起著重要作用。
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對司法實施監督,是國家司法監督體系中最高層次、最具權威的監督。人大的監督地位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所以人大行使監督權也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依法開展司法監督一定要堅持黨的領導和堅守法律的一致性,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覺。
一是要宏觀監督。要著眼于確保憲法、法律的遵守和執行中的宏觀重大事項,圍繞司法改革工作大局,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社會普遍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領域帶有宏觀性、傾向性的問題實施監督。
二是要依法監督。按照民主集中制,權力機關的監督權只能集體行使,即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常委會會議來行使,從而使權力機關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具有集體監督的性質。要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遵行形式、方法、步驟、時限等有關程序,依法提出監督意見,做到監督依法有據。解決有爭議的問題要切實依法依規,避免監督工作的隨意性。
三是要維護司法權威。人大對司法機關的監督是在司法程序結束以后進行,一般不在事前或事中干預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尊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不直接處理具體案件,不代行司法權,盡職不越位,決定不處理,督促不代替,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一是要針對問題確定監督事項。人大開展司法監督要直面關乎司法公正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監督事項,建立監督事項議題的收集、篩選、評價機制,要重視對群眾涉訴信訪問題進行梳理分類,針對案件審判質量、司法隊伍建設、審判紀律等重點問題開展監督。凡是確定的監督事項,要通過調研把問題找準,把問題分析透,為常委會依法實施監督打好基礎,這是確保監督效果的基礎性工作。人大司法監督的出發點不是對個案進行監督,要突出對司法運行整體狀態的監督,是通過對司法人員、司法制度、司法政策的監督,讓司法權始終在法律框架內運行。
二是要依法推進剛性監督方式的運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通過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備案審查等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監督法實施以來,人大監督比較多地運用聽取專項報告和執法檢查等監督形式,但在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詢問和質詢、特定問題調查、撤職案的審議和決定等方面還不多,有的監督形式甚至沒有用過,說明我們的監督工作不是缺少手段,而是還有很大的空間。省人大常委會近年來組織了多次“專題詢問”,常委會組成人員準備很認真,被詢問單位很重視,新聞媒體也很關注,社會效果很好。所以,人大開展司法監督一定要敢于和善于把法律規定的、但過去很少有實踐的監督形式用起來,讓法定監督形式活起來。
三是要加大跟蹤督辦的力度。監督法規定,常委會的審議意見要分送“一府兩院”研究處理,有關專門委員會負責督促整改。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的《決定》指出,人大常委會要對“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和審議意見辦理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向同級黨委、“一府兩院”主要負責人和黨委組織部門通報。監督有沒有實效,有多大實效,不少情況下取決于督促整改是不是到位。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要嚴格按監督法的規定,督促有關部門拿出整改方案,切實改進工作。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敢于動真碰硬,持續跟進,確保監督出效果,監督出公平正義。
法治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公平正義不僅應當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我們相信,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全面落實,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我省依法治省進程的不斷推進,在陽光下運行的司法權力不僅能獨立地行使職權,更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