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東 張林松(.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 .江蘇省沭陽體育局 江蘇沭陽 3600)
對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
武小東1張林松2
(1.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 2.江蘇省沭陽體育局 江蘇沭陽 223600)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期不在其父母身邊,他們不僅缺少父母的關愛,而且更缺少與父母之間的思想碰撞與情感交流,長期如此,使他們逐漸形成了孤僻、寡言、不愛運動、無激情、性格內向等不良狀況,這就大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發展,特別是身體素質在逐漸下降。該文是依據農村留守兒童體育課外活動的現狀,引發了對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改革的設想,并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在實踐中進行了實驗性研究。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和舉措,大大激發了留守兒童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其身體素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不良的表現與狀況也得到了根本的改變。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體育活動身體素質
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指引下,課外體育活動這一“古老”而又興起的運動形式在全國大、中、小、幼兒園中得到更加廣泛的開展,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各個地區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特別是一些農村學校中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筆者就以本縣為例,隴集鎮中心小學有22個教學班共1124人,其中寄宿部的留守兒童就有420人,占總數的37.4%,通過對其跑、跳、擲三項基本素質的測試發現,這些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狀況則明顯要低于其他兒童。為了探個究竟,我們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發現,由于這些留守兒童的家長長期不在其身邊,他們也就長期缺少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久而久之,他們就表現出性格內向、不愛交流、孤獨感,甚至覺得自卑受歧視等不良狀況。這種狀況就導致了他們不愛體育活動,再加上學校對課外體育活動重視程度不夠,因而在留守兒童中,就很少能看到他們課外體育活動的身影。為此,圍繞如何抓好留守兒童的課外體育活動,盡快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成了一項急需解決的課題。所以,從2013年9月開始,在本校領導的支持和同行們的共同協助下,我們對本校420名留守兒童從課外體育活動入手,并在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上做了重新規劃、調整與安排,到目前為止,真可謂效果突出,正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文中的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為了家庭的生計,他們不得不遠走他鄉或外地城市去務工,把其子女留在了農村里,成為農村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文中的課外體育活動是指利用課外時間,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的一種身體鍛煉手段。
1.1研究的時間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
1.2研究的對象
該校420名留守兒童。
1.3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通過每天2次課間跑步的實施,來研究留守兒童的耐力素質較以前是否有較大幅度提高(統計法、對比法);通過每周每班2次體育課外活動的安排,來研究留守兒童對體育課外活動的興趣與參與度(觀察法、對比法);通過課外體育興趣小組的舉辦,來研究留守兒童對課外體育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是否得到增強(觀察法、對比法);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小型競賽等活動,來研究留守兒童哪些體育愛好與特長得到了培養(調查法、對比法)。
1.4實施要點與注意事項
1.4.1實施要點
首先,要確定全校1~6年級各班留守兒童的名單,并召開動員會,來大力宣傳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及作用。其次,要設計好課外體育活動的方案,確定輔導老師名單。最后,按計劃運作課外體育活動,并定期檢查通報活動情況。本學期課外體育活動安排如下:每周一至周六的早上6:00~6:30為早操(600 m跑),每周一至周六的上午9:20~9:50大課間跑操(800 m跑),每周一至周六的下午15:40~17:15為體育課外活動(活動內容各班自定),每周一至周六的晚上19:00~20:00為興趣小組活動(活動內容一般為游戲或小型競賽等)。
1.4.2注意事項
(1)由于留守兒童分布在全校的不同年級與班級,因此,每次的早操、課間跑步、班級體育課外活動都要以班級為單位,并由班主任來管理,而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則由不同興趣小組且相對應的輔導老師來管理。本學期,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留守兒童對體育活動項目的興趣,我們共設置了4個興趣小組,其中,參加田徑興趣小組的共有76人,有1位輔導老師負責。參加乒乓球興趣小組的共有123人,有1位輔導老師負責,參加羽毛球興趣小組的共有129人,有1位輔導老師負責。參加足球興趣小組的共有92人,有1位輔導老師負責。
(2)按活動計劃,每班每周安排兩節體育課外活動,負責人為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要制定學期的體育課外活動計劃及活動內容,并于每學期開學前交學校政教處,以便學校檢查通報。
(3)由于小學生按規定不上晚自習,所以,我們把晚上7點至8點的時間作為在校留守兒童興趣小組活動時間,負責人是4位興趣小組相應的輔導老師,并于每學期開學前上交活動計劃與內容,政教處參與興趣小組的全過程管理并在學期末進行評定與考核。
(4)每周六、周日的上午,仍然是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負責人還是4位輔導老師,具體活動內容與形式則由他們制定并上報學校政教處。每周六、周日的下午是留守兒童自行活動時間,晚上可以復習與預習文化課等。
一學期以來,通過對留守兒童在課間跑步、體育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游戲、小型競賽等內容的實施下,他們在耐力、速度、力量、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較以前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孤獨、內向、不愛交流、自卑等不良表現得到了很好的轉變。特別是體育興趣小組的建立與實施,讓許多留守兒童對課外體育活動已產生了新的認識,他們不僅能按時參加班級的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而且較以前有了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在這些活動中,以前很少見到的身影,現在都能頻繁地活動在“隊伍”之列,目前,有的同學已向愛好與特長方向發展。另外,周六、周日開展的一些小型競賽、游戲等活動,更加拓展了留守兒童體育活動的視野,激發了他們體育活動的興趣與熱情,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本學期,正是以上這些活動的開展,才大大提高了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下面,筆者就把本學期留守兒童在耐力、速度、力量幾方面素在實驗前后的對比情況報告如下。
(1)在實驗前,五、六年級留守兒童400 m跑的平均成績(1′58″)要弱于其他兒童(1′52″),而在實驗后,留守兒童400 m跑的平均成
績(1′42″)不僅趕上了其他兒童(1′43″),并且超過了其他兒童。再從差值方面來看,留守兒童上升的,幅度(16″)則大大高于其他兒童(9″)。
(2)在實驗前,本校各年級留守兒童50 m跑的平均成績(分別為13″1,11″6,10″4)都要弱于其他兒童(分別為12″4,11″3,10″1),而在實驗后,留守兒童的成績(分別為12″2、10″8、9″5),不僅趕上了其他兒童(分別為12″3、10″9、9″5),而且有的已超過了其他兒童。
(3)在實驗前,本校各年級留守兒童立定跳遠平均成績(分別為1.05 m、1.30 m、1.52 m)都要低于其他兒童(分別為1.12 m、1.35 m、1.58 m),而在實驗后,留守兒童的成績(1.20 m、1.48 m、1.73 m)不僅趕上了其他兒童(分別為1.19 m、1.46 m、1.73 m),而且有的年級已超過了其他兒童。
(4)在實驗前,本校各年級留守兒童擲實心球或擲沙包的平均成績(分別為4.6 m、2.9 m、4.2 m)都要低于其他兒童(分別為4.9 m、3.2 m、4.5 m),而在實驗后,留守兒童的成績(分別為5.5 m、3.7 m、5.3 m)不僅趕上了其他兒童(分別為5.4 m、3.7 m、5.4 m),而且有時已超過了其他兒童(分別為5.4 m、3.7 m、5.4 m)。
大家都知道,留守兒童之所以成為兒童中的弱勢群體,主要原因是他們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而他們的父母是為了獲取家庭的收入而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之路,同時他們的父母還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在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就從這一點來說,關心、愛護、幫助這些留守兒童是我們廣大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作為普天下的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龍、成鳳、成人、成才呢?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既然黨和人民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給了我們,那么,我們一定要不負眾望,肩負起責任,盡心、盡力、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真心去關愛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弱勢群體的學生,因為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長的寄托,如果能把他們教育好、培養好,那么,產生的效應將會更好,影響將會更大,意義將會更深。
本學期,通過對留守兒童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使他們在耐力、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都較以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課外體育興趣小組的開展,則更加激發了留守兒童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前那種孤獨、內向、不愛交流等不良表現得到了根本轉變,這充分說明,針對留守兒童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所采取的一系列因應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今后,我們要在認真總結本學期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求增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良方”,大力推動陽光體育運動,認真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讓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能更加豐富多彩、充滿陽光,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再做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耿培新,毛振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鐘秉樞,劉亞平.中國學校體育[M].北京: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2005.
[3]王川,杜兆才.田徑[M].北京:中國體育報業總社,2013.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