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丹 王占國(.內蒙古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00;.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體育部 遼寧大連 6650)
新時期我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的新思路研究
齊曉丹1王占國2
(1.內蒙古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體育部遼寧大連116650)
體育管理學作為是新興的一門學科,它的出現及其發展與體育管理的相關實踐活動是息息相關的。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也逐漸呈現出商業化與產業化的發展態勢,這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體育工作者需要在體育管理學相關培訓的指導下才能夠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這一趨勢對于我國體育管理學科總體發展需求的增大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對于體育管理學科發展的相關研究逐漸得到了體育管理學界的廣泛重視。該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與邏輯分析法,對新時期我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體育管理學科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我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的新思路提出了個人建議,以期能夠為未來我國體育管理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
新時期體育管理學學科發展問題新思路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1.174
體育管理對人們在體育活動中所反映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詮釋。體育管理作為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活動,是客觀存在的,而體育管理學就是將體育管理中相關的實踐活動作為是研究對象,同時對其中所包含的規律展開研究的科學。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體育領域所包含的內容得到了豐富,人們對于體育管理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如:體育旅游、體育贊助和體育營銷等等。體育產業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多領域、多功能的第三產業,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因此,對體育管理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體育管理學隸屬于體育學科的范疇,是體育學科中重要的學科之一,通常采用管理學的理論、方法對體育組織進行協調,這樣才能夠對體育目標更好地完成。體育管理學主要將管理者、被管理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作為被管理者存在的有人、物、財、信息、時間、管理方式和管理形式等等。體育管理學所包含的內容有:體育管理的發展歷史;體育管理的基本原理;體育管理的體制;體育管理的方法;體育管理的過程和體育管理的職能。
1.1體育管理學原理與體系方面的問題
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之后,在學科體系的研究問題上我國體育管理學已經獲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效,同時也涌現出了對體育管理學的發展和研究等方面都產生重大影響的專家學者,如:李新華、王雷和戴紅霞等。然而查閱相關的研究資料可以得知,當前我國體育管理學科體系的相關研究主要傾向于體育管理學的知識體系,而關于學科組成等的研究還不足。同時,由于我國的體育管理學原理大部分都是由體育學與管理學中衍生出來的,因此,在內容選擇問題上,體育管理學的內容體系與一般管理是相似度很高的。這樣的情況就導致體育管理學在內容設置體系上不能達到科學的標準,且內容上沒有足夠的實踐指導性。此外,現階段我國體育管理學教學所使用的教材會有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即體育管理的基礎理論與體育業務管理的理論,缺乏一定的創新性。當前體育管理大多對傳統體育行政管理給予重視,而對于經營管理則忽略對待,這也就致使教材的結構出現明顯的失調現象。
1.2體育管理學科沒有足夠學術支撐
追本溯源,我國的體育管理學科最早是在20世紀的80年代產生的,自其產生開始得到了長久的發展。但是盡管體育管理學在引進與創新方面都耗費許多精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來看,我國體育管理學中在學術沉淀方面仍舊是缺少的狀態,這也是對其發展產生一定制約的重要原因。上述問題的主要表現有:沒有對體育與體育管理的性質進行正確的認識,學科研究主要將政府作為是可以依靠的力量,在個人研究與團隊研究問題上沒有足夠的力量;對于體育管理學的理論來講,原創性的理論數量不足,只是對現代管理學與國外體育管理的相關理論進行借鑒,同時沒有將我國傳統管理學的思想充分展現出來。
1.3體育管理學科缺乏實踐指導性作用
體育管理學的價值所在就是其是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的存在,這也就意味著體育管理學在社會轉型的階段,需要對自身存在的政策影響力與時間支持能力進行提高。然而,由實際情況上來講,我國體育管理學對于體育管理實踐方面會產生有效的作用,缺乏體育實踐指導上的效力。致使這樣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筆者做出了如下的總結:我國的體育管理學界還沒有深刻地認識現實世界,大多數的體育管理學者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沒有對當前體育管理的現狀與特征進行參考,導致最終的研究結果沒有真正的效用;體育管理將宏觀政策作為是立項的方向,沒有重視體育領導角色與體育管理心理等這些微觀的范疇。以上都會對體育管理學科的實踐指導作用造成削弱的影響。
2.1對體育管理學科體系進行完善
體育管理學界應當在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深刻地反思體育管理學科的合法性,此外還要對體育管理發展體系加強研究,對于那些會對體育管理學科發展的自我認識與學科體系優化產生影響的要素進行客觀認識,對體育管理學所特定的概念框架進行明確,將兼具系統性與實用性特征的體育管理學的方法作為核心,從而來構建體育管理學科的內容體系,同時要重新對體育管理學的相關問題進行劃分,對那些正在形成或者是已經開始規范化發展的體育管理學科知識體系進行優化處理,對學科的專門方法論進行建立。
除此之外,在對管理學的知識架構進行構建的問題上,要堅持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依據體育發展的規律與學生的興趣對內容進行安排,同時研究、驗證多個層次上的系統知識,要對形成或者提出的原理進行質量上的保證,使其能夠經受得住實踐過程中的考驗。
2.2對體育管理學科學術研究要加強
如果想要我國的體育管理學得到科學化的發展,就勢必需要其所在學界對國際化的意識進行提高,使國際上的學術交流與學術互動能夠得到加強,此外還要與體育管理學中國化發展的現狀相結合,深入地探究體育管理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現實圖景,同時還要研究體育管理應用與體育法學中的一些新的問題,從我國古代管理學中對其蘊含優秀管理理論與思想進行吸收,對各種類型的業務管理性質進行明確,這樣能夠使管理理論與體育理論之間的相互融合得到一定的促進。體育管理學會組織要對自身所存在的
學科學術研究方面的優勢進行充分地發揮,采用研究規模化發展的形式對體育管理學同其他學科之間在知識上的聯系進行加強,同時對體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進行鼓勵,支持他們從全新的視角(本論文中所指為私人視角和個體視角)研究體育管理學的學術價值,進而促進具有我國本土特色的體育管理方法體系,這樣對于我國的國情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2.3對體育管理學科實踐需求現狀進行改變
體育管理學界在全民體育生活化發展的過程中使體育領域中科學管理的意識得到提高,使體育史學與體育實證方面的研究得到加強,同時要將體育管理學的理論成果在實踐中進行檢驗,這樣能夠使體育管理學科實踐的需求得到改觀。這也就意味著體育學界不僅僅要對具有我國本土特色的體育管理學內容體系進行建立,還要對體育理論和管理理論的相關內容加強研究,能夠有利于兩者的融合發展;要對體育管理學的二級學科進行完善,對于體育管理學中各項管理業務的研究要加強,在體育管理的實踐中對管理理論進行提煉與驗證;在對學校的培養目標與招生方向進行設定時要將社會需求與市場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對學校資源、社會資源與學科資源進行有效綜合,這對于復合型體育管理人才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體育管理學科是體育學科的重要構成部分。現階段我國體育管理學中仍舊面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體育管理學原理與體系方面問題、體育管理學科沒有足夠學術支撐問題、體育管理學科缺乏實踐指導性作用,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如下解決辦法:對體育管理學科體系進行完善、對體育管理學科學術研究要加強、對體育管理學科實踐需求現狀進行改變。希望為未來我國體育管理學科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理論貢獻。
[1]王衛國,石磊,梁勇.體育管理學科發展研究綜述[J].體育文化導刊,2007(8):63-64.
[2]王學實.我國體育管理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反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6):92-95,100.
[3]史明.中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5(36):56-57.
[4]白利丹,唐剛.拓展我國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4(7):40.
[5]王洪珅,韓玉姬.我國體育管理學科教材建設的現狀與改進思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8):17-20.
[6]郇昌店,孫國方,李長勇.中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存在的問題[J].體育文化導刊,2008(4):70-72.
[7]易劍東,詹新寰,舒競.當前中國體育學科發展的出路[J].體育學刊,2014,21(2):1-11.
G822.8
A
2095-2813(2015)11(a)-0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