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振畝(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3000)
百色市小反芻獸疫流行狀況及防控對策
蒙振畝(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3000)
為有效防控小反芻獸疫,百色市通過廣泛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小反芻獸疫疫情羊場4個,共飼養山羊394只,發病215只、死亡105只,發病率、病死率分別為54.5%、48.8%。經采取普查、監測、診斷、檢疫、監督、封鎖、撲殺、消毒、免疫等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認為,采取綜合防控技術措施是有效阻止小反芻獸疫蔓延擴散的成功經驗。
小反芻獸疫;調查;防控
小反芻獸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稱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PPR病毒(PPRV)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山羊和綿羊易感,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是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年-2020年)優先防控的外來病。2014年4月,PPR歷史上首次傳入廣西百色市。疫情傳入后,百色市按照《小反芻獸疫應急預案》和《小反芻獸疫防治技術規范》規定要求,采取了普查、監測、診斷、檢疫、監督、封鎖、撲殺、消毒、免疫等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為保障山羊業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7年7月,PPR首次傳入我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1]。2014年4~5月,百色市田陽、隆林2個縣4個羊場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審批,擅自到PPR疫區S省引進種羊80只,引進7d后相繼引起4個羊場山羊發病,經使用氟苯尼考、地米考星等藥物進行治療未見好轉,羊群均全部注射口蹄疫疫苗。4個發病羊場飼養山羊394只,發病215只、死亡105只,發病率、病死率分別為54.5%、48.8%(詳見表1),隆林縣D羊場引種山羊較少,且使用藥物對癥治療,死亡率、致死率相對較低。經百色市重大動物疫病臨床診斷專家深入羊場進行臨床診斷及病理解剖,初步診斷為疑似PPR。采集病料逐級送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實驗室檢驗,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判定為疑似PPR,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為PPR。2014年4月,PPR歷史上首次傳入廣西百色市,因違規引種導致發生了輸入性重大動物疫情,給山羊業發展造成了嚴重威脅。

表1 百色市4個發生PPR羊場流行情況調查表
山羊和綿羊是PPRV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綿羊更易感[2],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途徑以呼吸道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雨季節和干燥寒冷季節多發。PPR潛伏期為4~10d,《國際動物衛生法典》規定PPR的潛伏期最長為21d[3]。
經實地調查,病羊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毛色無光澤,體溫升高(40.5℃以上),呼吸困難,咳嗽,鼻腔分泌大量濃性卡他樣鼻液,出現結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且遮住眼瞼,病羊嚴重腹瀉,部分病羊有口腔潰瘍。經解剖發現病死羊口腔黏膜出現糜爛,肺尖肉樣病變,盲腸和直腸出現特征性條紋狀出血,呈斑馬狀條紋,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出血。
2014年4~5月,經百色市重大動物疫病臨床診斷專家初步診斷為疑似PPR疫情后,采集發病山羊樣品62份,其中:鼻腔棉拭子23份、血清33份、組織(肝、肺、淋巴結)樣品6份。采集樣品的山羊均未使用PPR疫苗進行免疫。廣西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采用PPR阻斷ELISA檢測法檢測血清樣品,RT-PCR方法檢測鼻腔棉拭子、組織(肝、肺、淋巴結)樣品,結果判定為疑似PPR,檢測結果詳見表2。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檢測確診為PPR。

表2 百色市抽樣檢驗4個發病羊場結果統計表
2014年4~5月,百色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組織技術人員和執法人員深入疫點調查疫情發生原因,分析評估疫情流行趨勢,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疫情進一步蔓延擴散。撲滅疫情后,每月定期組織1886名村級動物疫病防治員對轄區活羊開展PPR專項調查,以行政村或社區為調查單位,重點普查活羊是否有發熱、口炎、腹瀉、肺炎為特征的臨床癥狀,詳細填寫專項流行病學調查表信息。2014年6月以來,百色市共調查轄12個縣(區)135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1822個行政村,調查1473個羊場31.73萬只活羊,沒有發現疑似PPR病例。
根據全國大部分省、直轄市(區)相繼發生PPR的流行狀況,百色市從2014年6月起,對活羊實施PPR強制免疫。因首次開展PPR免疫工作,免疫前對防疫人員進行系統的技術培訓,統一要求活羊頸部皮下注射疫苗1頭份,做到一羊一針頭,PPR疫苗對熱敏感,稀釋后的疫苗避免陽光直射,并將稀釋后的疫苗放在冰水中保存,規定稀釋后1h內使用完畢。免疫注射工作先從受威脅區開始,最后對疫區內羊只進行免疫,防止疫情傳播。免疫前嚴格進行羊只的臨床健康檢查,對臨床表現不正常或60d以下羊只暫時不進行注射。百色市免疫活羊近104.9萬只,沒有發生免疫副反應,免疫保護期長達3年,建立起堅強的免疫屏障。
2014年7月以來,百色市一直持續開展PPR監測工作,以原疫區縣和引進山羊較多的縣為監測重點,共抽檢百色市轄8個縣(區)68個羊場的山羊鼻腔棉拭子樣品340份、血清樣品1600份,采集血清樣品的山羊均進行PPR疫苗免疫注射。抽檢屠宰山羊組織(肝、肺、淋巴結)樣品58份。經廣西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百色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采用PPR阻斷ELISA檢測法檢測血清樣品,RT-PCR方法檢測鼻腔棉拭子、組織(肝、肺、淋巴結)樣品(按飼養點合樣檢測),檢測血清樣品免疫抗體陽性率達83.75%,PPRV核酸全部呈陰性(詳見表3、附圖)。

附圖 RT-PCR電泳圖
百色市轄12個縣(區)135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設立動物產地檢疫申報點205個,以鄉鎮為單位動物產地檢疫開展面達100%。動物檢疫員嚴格按照《反芻動物產地檢疫規程》的規定,對申報檢疫的活羊認真檢查是否有PPR臨床特征癥狀。2014年7月至今,百色市產地檢疫活羊7.3547萬只,未發現PPR可疑活羊,把疫病真正控制在源頭,防止疫病遠距離傳播。

表3 百色市監測山羊PPRV核酸及免疫效果情況統計表
現百色市設78個家畜定點屠宰場,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嚴格按檢疫程序定崗、定員、定責,嚴格執行屠宰檢疫制度。動物檢疫員認真開展頭部、內臟、胴體等項目檢疫,特別注意檢查屠宰羊只是否有PPR特征病變,保證上市動物產品質量安全。2014年7月至今,百色市開展屠宰檢疫羊2.1087萬只,均末檢出疑似PPR有害肉產品。
從2014年5月起,百色市禁止從疫區引進羊及其產品。從非疫區調入的活羊,必須持有調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所出具的檢疫合格證明。調入后必須隔離觀察30d以上,著重觀察羊只的動態、靜態、食態等臨床表現,定期測定體溫、呼吸、脈搏,必要時進行病原學、血清學實驗室檢測,確認健康無疫后方可混群飼養。2014年7月至今,從市外調入活羊0.4586萬只,監測未發現PPR陽性。
在百色市隆林縣平班鎮、那坡縣城廂鎮設立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堅持24h值班制度,嚴格開展動物防疫監督執法檢查,對進入百色市的活羊及其產品嚴格驗證查物、臨床健康檢查和消毒工作,嚴防境外、市外PPR疫情的傳入。
為清除傳染源,2014年百色市對發生PPR的4個羊場病羊及同群山羊289只,在不放血條件下全部撲殺并作無害化處理。同時,對羊場的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飼料和墊料、污水等也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置疫情期間,縣人民政府發布封鎖令,封鎖發病羊場21d,關閉疫區縣所有活羊交易市場1個月,暫停活羊上市交易。處置疫情做到“早、快、嚴”,嚴防疫情擴散。
PPRV對大多數化學消毒劑(如酚類、NaOH、酒精)敏感,為了凈化污染場所,百色市對羊場的金屬設施和設備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羊場的圈舍、場地等使用2~4%氫氧化鈉等高效消毒藥噴灑消毒;羊舍的飼料、墊料等采取深埋發酵處理或焚燒處理;對羊糞便采用堆積密封發酵方法處理。皮毛消毒采用環氧乙烷、福爾馬林熏蒸等,這在控制PPR的流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PPR免疫注射方法簡單,基層動物防疫員容易操作,免疫效果好,免疫持續期長。在疫病廣泛流行的特殊情況下,單靠撲殺和封鎖措施難于奏效時,實行強制免疫制度是行之有效的。
PPR流行癥狀及解剖病理變化的特征明顯,基層獸醫技術人員易于掌握。實驗室檢測耗時少、特異性強。只要認真開展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就能夠及時排除疫情隱患。
百色市歷史上首次發生PPR疫情,必須采取嚴厲防控措施。病羊及感染羊是傳染源,必須及時、果斷地進行撲殺并作無害化處理,絕不留后患。及時撲殺疫點內病羊及同群羊并作無害化處理是清除PPR傳染源的重要措施,是防止疫病繼續傳播擴散的主要環節。
2014年全國大面積流行PPR,主要是無序引種或跨省調運活羊引發。只有加強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嚴格落實檢疫審批、落地報告、隔離觀察、抽樣檢測等工作制度,實行調運前、中、后全程監管,才能防止疫病遠距離傳播。
[1]王志亮,包靜月,吳曉東,等.我國首例小反芻獸疫診斷報告[J].中國動物檢疫,2007,24(8):24-25.
[2]蔣梅,楊仕標,張念祖.小反芻獸疫的流行趨勢與防控[J].動物醫學進展,2007,28(增):88-91.
[3]董春霞,黃恒,凌洪權,黃誠.重慶市一起輸入性小反芻獸疫應急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獸醫雜志,2015,51(5):112.
蒙振畝,男,廣西田東縣人,高級獸醫師,長期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