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張艷麗馬雷
(1,甘肅省合作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47000;2甘肅省合作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 747000)
甘南州藏區牛羊包蟲病感染情況調查
丁玲1張艷麗2馬雷1
(1,甘肅省合作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47000;2甘肅省合作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 747000)
通過對包蟲病的調查,進一步了解甘南藏區近幾年包蟲病的流行趨勢及感染強弱,為今后防治人畜共患病(包蟲病)提供科學的依據及切實可行的措施。
牛羊;包蟲病;棘球蚴病;感染率;調查;人患;甘南藏區
包蟲病亦稱棘球蚴病,本病在甘肅省甘南州牧區十分嚴重,不但給畜牧業造成巨大損失,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自2009年以來,為了科學掌握甘南州牧區近年來牛羊包蟲病的感染情況,為防治本病提供科學依據,筆者連續6年來對來源于不同區域的甘南州牧區夏河縣、合作市、瑪曲縣、碌曲縣等地區的牛羊進行了本病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隨機抽取來自夏河縣、碌曲縣、瑪曲縣、合作市的年出欄屠宰牛羊共17778頭(只);購買和捕殺甘南州不同區域的牧犬和野犬123只。
對年出欄屠宰牛羊進行肝、肺等內藏器官的外表和剖開觀察,再對其他組織如胸膜、骨髓、腦組織等進行表面或剖開檢查,看有無小如豆粒或大如拳頭的蟲體包囊;對牧犬和野犬剖檢小腸,進行蟲體檢查。
按區域、畜別和所侵害的組織器官逐一統計蟲體感染、蟲體檢出,并進行簡單統計學處理。
(1)通過剖檢不同區域來源的牛2191頭,羊15587只,發現夏河縣和瑪曲縣的牛羊棘球蚴的感染率較高,但各縣(市)自然區域棘球蚴的感染率無顯著差異,畜別的棘球蚴感染率也無明顯差異,牛羊總平均感染率為25.46%,平均感染強度為5.04個,感染強度范圍平均在22.5個,詳細情況見表1。
(2)通過剖解牛只2191頭和15587只羊結果表明,在感染棘球蚴的547頭和4036只羊中,棘球蚴多侵害牛羊的肝、肺臟器,肝的感染率達70.41%,肺的感染率達18.07%,肝肺混合感染的占9.43%,脾、腎、心肌和腦組織受感染的很少見,僅占2.09%,胸膜上、肌肉中和骨肉未見發現,詳見表2。
(3)剖析來源不同的123條牧犬和野犬,蟲體感染率達到48.5%,各地區犬的絳蟲感染率差異不大,詳細情況見表3。

表1 2009~2014年甘南牧區牛羊棘球蚴病調查統計表(單位:頭、只、個、%)

表2 2009~2014年甘南牧區牛羊棘球蚴病調查統計表(單位:頭、只、個、%)

表3 2009~2014年甘南牧區犬只棘球絳蟲調查統計表(單位:頭、只、個、%)
(1)本調查結果表明,甘南州各牧業縣(市)棘球蚴的感染區域性差異不甚明顯,但感染情況比較嚴重,牛羊平均感染率達到25.46%,牧犬棘球絳蟲感染率高達48.15%。通過醫院查閱和咨詢人患包蟲病的歷史記錄及檔案資料,人患包蟲病的病例亦相當多。夏河縣人民醫院1991~2001年占5.9%,肝、肺混合感染的一例,占2.9%。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1991~2001年住院的包蟲病患者有61人,其中肝包蟲占72.13%。由此可見棘球蚴多侵害家畜(主要是牛羊)和人的肝、肺器官,因其具有外生芽的特性,常成簇生長或浸潤整個臟器,臨床癥狀不明顯,患畜消瘦,可因衰弱、窒息而死亡,再人則被稱為人類的“第二癌癥”,醫治十分困難。
(2)甘南州牧區均有養犬的習俗,牧犬近半數帶蟲,平均感染率達48.15%,加之狼、狐的存在,他們糞便中的蟲卵污染水源、牧草及畜舍環境,被牛、羊、豬等家畜隨吃草、飲水而感染棘球蚴病,人因誤事被蟲卵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患包蟲病。患畜的病變臟器又被隨處遺棄或喂犬,造成了本病的流行,同時驅蟲不力或方法不當也是本病流行的另一原因。
(3)實行以犬的凈化性驅蟲和加強屠宰管理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可使本病的流行范圍不斷縮小,降低牛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首先,消滅野犬。選用丙硫咪睉吡喹酮等藥物給帶蟲牧犬驅蟲,保證年驅蟲四次和棘球絳蟲成蟲期前的驅蟲時間。其次,要嚴把屠宰季節的檢疫關,嚴禁用感染棘球蚴的患畜臟器喂犬,一律焚燒深埋。
(4)對常與犬接觸的人員應嚴格注意衛生防護,防止蟲卵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