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業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 史獻營
內環封嚴套的加工與模具設計
■中航工業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 史獻營

某設備內環封嚴套零件,是用高溫合金GH600板料成形的零件,厚1mm,如圖1所示。是一個易損零件,內形為配合尺寸,要裝配到設備內環上,φ381.3-0.05-0.1mm表面焊接密封環,起封嚴作用,磨損后再換新件。該零件是橫截面尺寸與圓弧尺寸精度高的小型鈑金件。
內環封嚴套零件材料為GH600,料厚1mm,此材料是一種強度高,塑性較好的耐高溫材料。零件截面類似為長方形的弧形鈑金件,其形狀由彎曲與拉深復合變形而成。此件截面尺寸較小且精度高,彎曲邊尺寸小,截面內形為配合尺寸,必須用模具保證。模具形式和套數決定工藝方案,工藝方案的選擇又決定模具設計形式,模具設計是該零件加工的關鍵,零件的工藝方案與模具設計必須綜合考慮。
由于此件的加工批量小,加工方案定為:下料→預成形→成形→再成形→再成形→鏜→線切割。
根據設計圖樣計算展開,弧形及截面展開都有余量,展開尺寸為:260mm×44mm,下料后根據模具(見圖2 a)預成形φ391mm弧形。因為GH600材料強度高,回彈較大,理論計算回彈與實際成形后的回彈量有較大差距,所以用試驗方法確定回彈量。通過試驗驗證零件尺寸φ381.3mm,加工成φ368mm,回彈后與尺寸φ381.3mm相同,如圖2 b所示,但弧長要按φ381.3mm的展開弧長計算。圖2a是第一次零件成形所設計模具,成形零件如圖2b所示。之后再用另兩套模具成形如圖3a、圖3b所示,成形后零件如圖4a、4b所示,之后進行鏜加工如圖5所示,把定位環放到400mm的度盤上壓緊找正,夾緊零件后加工尺寸2-0-0.1mm。最后線切割,保證弧長角度75°,整個零件加工完成,經檢驗零件合格。

圖1 內環封嚴套零件

圖2 第三工序成形模具

圖3 第四、五工序成形模具
內環封嚴套零件的加工關鍵是模具設計,模具設計的思想是保證零件 加工質量,模具結構簡單可靠。從內環封嚴套的形狀看,其是方形截面的弧形鈑金件。其截面形狀規則、截面尺寸較小,而且截面尺寸精度高,給成形造成困難。零件所用材料為高溫合金GH600,此材料強度高,塑性較好。由此材料制成的鈑金零件彈性變形大。設計模具時要考慮零件的回彈因素,此件的回彈主要發生在第三工序的φ381.3mm圓上,其是大圓弧形狀,用計算回彈量的方法很難計算準確,必須通過試驗獲取回彈量。通過試驗驗證尺寸φ381.3-0.05-0.1mm加工成φ368mm回彈后與φ381.3-0.05-0.1mm相同,但弧長要按設計φ381.3mm尺寸計算。
第三工序成形模具設計的關鍵點是確定模具形式及回彈量,第三工序成形是后續零件成形的基礎,同時也確定了后續工序成形的方向。
第四、第五工序成形模具的設計,主要問題是成形方式,成形次序,模具結構。由于內環封嚴套的形狀結構小且尺寸精度高,造成模具設計困難。此工序零件的成形受到第三工序的限制,如果還是單件壓形,上模受零件形狀限制造成其結構強度低,容易損壞,而且如果模具采用上下模具都固定在壓力機上,將使得模具結構復雜,其原因是半成品零件(見圖2b)無法放在模具上,即使半成品零件能放到上下模之間也不安全或影響零件成形質量。如果采用圓形模具結構可解決上模的強度問題,但零件還是無法放在模具的工作位置上成形,為解決半成品零件放入模具的工作位置的問題,模具設計成圓形且上下模具都不固定在壓力機上,模具結構形式如圖3所示。兩次成形零件用兩套模具,共4個零件組成,模芯通用,模芯在這里起兩個作用,一是起定位作用,二是起限位作用(限制壓力機下行)。下模可通用(兩面使用),上模分別設計為兩件。
為使上模強度高些,先成形零件5.9+0.11+0mm一端,成形如圖3b、圖4a所示;再成形零件3.8+0.11+0mm一端,如圖3a、圖4b所示。每次可同時壓4件,先把4個半成品零件均勻放入上下模圓周之間,這樣能使上下模受力均勻,在推入壓力機工作臺中壓形。此模具上下模均不固定在壓力機上,模具自定位并在成形零件時限位(限制壓力機下行)。壓完零件后手工將上模撬開或用螺栓(頂出螺孔圓周均布6處)頂開上下模,取出零件。上模重5.4kg,全套模具重31kg,上模的重量完全可以手工操作,整體模具可以在壓力機工作臺上移動。此模具結構既簡單又實用,零件經檢驗符合圖樣要求。

圖4 第四、五工序成形零件

圖5 鏜工序夾具
鈑金零件加工工藝方案與模具設計是緊密相連的,工藝方案決定模具設計形式,模具設計影響工藝方案。有些鈑金零件結構特殊,使得模具無法固定在壓力機上,采用模具自定位上下模,將毛料或半成品放入上下模之間壓形是一種很實用加工方法。內環封嚴套是采用這種模具加工的典型零件。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