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華
摘 要: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實踐研究就是在欣賞課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欣賞課教學模式,設計充滿新意的、有個性的、帶有一定創造性的教學構想,并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開展自主性教學模式,實施新點子、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劃、新方法。分析了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所做的一輪教學行動研究的成果,探討行動研究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開展自主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課;自主性教學;教學行動研究
美術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學生對美術課堂重視不夠,特別是欣賞課,老師講得累,學生也聽得累。為此,我在初二美術欣賞課教學中開設了行動研究。本研究希望解決在美術欣賞課中存在的問題,努力尋找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一、發現問題
美術欣賞課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含義。面對一件件藝術品,該如何欣賞?怎樣讓學生自主地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與觀點表達出來呢?這是每一個人都會在心里想的問題。
我在初二學生中進行10個班1000人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是占很高的比例(占調查學生人數的60%),但不喜歡上欣賞課(占53%)。通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意識到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1)教師講授時間,學生聽的機會多,學生動手機會很少,學生學得累。(2)教師教學內容未能與時俱進。
二、制訂方案
根據上述發現的問題,可以看出,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如何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重要手段來解決。而這些問題不是通過一兩節課就可以達到的,而是要在保持美術欣賞的目的情況下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因素進行改變才能實現。我們決定在欣賞課教學中開展自主性教學模式:(1)讓學生課前收集材料,開啟自主學習的心靈。(2)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自主探索與交流的空間。(3)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4)讓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感受身邊的藝術之美。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我根據初二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能力,以初二年級為主,以5班和10班為研究對象,在美術課堂教學進行了為期16周的欣賞課教學行動研究。
三、實施方案
新學期開始,我們對初二美術課程重新設計,在課程中增加了美術欣賞教學節次,并開展自主性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美術欣賞課堂動起來,更多地參與到欣賞的教學中。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讓學生課前收集材料,開啟自主學習的心靈
美術欣賞課課前資料收集是一種更直覺的、感性的、表現性的美術學習活動。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學習美術的樂趣,為接下來的自主性學習開啟了智慧的大門,讓學生收集身邊的資料,就是要求學生用藝術的眼光,有目的地觀察查找,從而發現他們不同尋常的美,開啟學生藝術的心靈。
如,《現代藝術與科技融合的魅力》一課的教學中:
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藝術珍品。在初中有限的課時內無法讓學生全面了解這些作品,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由于《現代藝術與科技融合的魅力》一課的藝術品離我們的年代久遠,所以課前,我將學生分小組搜集資料,讓學生可以從書上或網絡查找關于本課幾件藝術品的歷史背景、科技含量、藝術價值等。讓學生不只是聽老師講解,還要有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心靈。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給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去發現收集資料,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引起學生共鳴的情景,學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和自己知道的知識拿出來與同組同學一起探討、交流,讓學生自己去發掘、自己去探索,更容易被記住和接受。
2.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提供自主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美術欣賞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情趣、獲得更深刻的體驗。在美術欣賞中學生只有主動積極參與,把自己直觀的感受與老師、同學分享,才能更深刻地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
如,以七年級《世界遺產之旅》一課為例,按以往的教學方法,教師只能對圖片分析作品的藝術特點、建筑風格等。在備課時,我很想知道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學生會從哪個角度來介紹世界遺產。所以,第一節課時,我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6人一組,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對哪個世界遺產感興趣,然后根據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決定要介紹哪個世界遺產,在課后制作一個10分鐘的課件,制作課件的過程,學生非常積極,總是給我審閱他們的課件,要求我提出修改意見,在下節課上臺演示和分析。在演講的過程中,學生課件制作水平頗高,動畫、圖片、布局、文字、重點、興趣點都很到位,更沒想到的是學生興趣濃厚,非常積極,認真參與,每個小組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各有特色。在演示和講解中根據自己所見所聞從思路、人文、藝術特點、建筑風格都一一和同學分享,還和同學分享去這個地方怎樣才省錢,有些介紹的知識是教師意想不到的有趣,同時臺下的學生有時還來個提問探討。從學生的演示分析中,作為老師有些問題是無法思考到的,學生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欣賞世界遺產,學生將他所見所聞和大家分享,讓世界遺產的美更深刻、更形象,同時留給學生更多的探究與交流的空間。
3.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
實踐表明,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喚醒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如,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典雅優美的古希臘雕塑欣賞》一課為例,因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涉及男女全裸人體藝術,學生這個發育年齡接觸人體藝術會有所觸動,稍微不注意會留下不好的影響效果。導入時,我用一個輕松、從容、和諧的態度導入新課,運用古希臘地圖,讓學生了解古希臘的文化背景,從而更深一層欣賞古希臘的雕塑作品,讓學生以端正的思想,對人體藝術有個高度認識。通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上講臺為維納斯的雙手復原—做出擲鐵餅的動作—最后學生當一回雕塑家,設計一個運動的雕塑,學生大膽主動積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了解古希臘雕塑藝術形式美的特點,培養學生對世界多元文化的認識和尊重,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正確對待裸體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達到了比較好的課堂效果。
四、讓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感受身邊的藝術之美
藝術源于生活,美術課應該適時走出課堂,親近自然,融入社會,感受藝術之美。縱觀歐洲的藝術教育,美術課堂只是美術教育的一個方面,在國外,經常有教師帶領孩子們在博物館、藝術館里上課的身影,并且都是免費向市民提供的,在這些地方,保存著大量的藝術品,對學生開放。他們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己得出結論。他們強烈反對“你聽我講”的教學方式。有個諺語是這樣說的:“你告訴我的,我會忘記;你演示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動手做的,我會理解它。”同樣,在我們校園——有藝術長廊,有學生的優秀作品,也有大量的大師印刷作品,操場上有許多雕塑作品、浮雕圓雕等,藝術氛圍十分濃厚。
因此,在上欣賞課《永恒的雕塑》時,我們讓學生走出課堂,尋找、體驗、感受、創作課堂外的美,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細細體味雕塑與校園的和諧之美,理解雕塑的含義,比在課堂上欣賞圖片講得細、講得全、講得穩,效果更好。而且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美術教學內容,適當走出課堂,引導學生善于思考表達,自主感受身邊的美。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生并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
五、反思
通過一學期對初二美術欣賞課堂開展自主性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我們發現,初二學生對作品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合作的能力等各方面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這次行動研究過程中表明:行動研究的開展,有助于解決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種自主性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喜歡,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說是老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用心,這一切的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我收集、自我探索、自主合作得來的,老師作引導,同時也讓我對學生學習美術的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也促進我對現代美術教育更深刻地思考。
參考文獻:
嚴永金.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名師最激發潛能的課堂提問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