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飛 馬文國
摘要:文章以武術教育在我國普通高校的傳承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傳統武術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進行研究。研究認為:當前傳統武術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傳承存在著師資匱乏、內容分散、方法單一等問題。今后我國高校武術教育加大武術課程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并與學校德育相結合。
關鍵詞:傳統武術教育 普通高校 傳承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0—0001—02
1 傳統武術教育在普通高校傳承的問題
1.1 師資匱乏
從目前普通高校武術課教學的師資配置來看,雖然較之中小學有所優勢。各高校體育部均配備了武術專業的教師,很多高校武術教師的學歷還在呈現增長趨勢。而在中小學中很多學校并沒有專業武術教師。但是,與普通高校其它項目相比,如大球類、小球類相比,普通高校的武術教師資源還是較為缺乏的。從師生比來看,當前我國普通高校武術課教學與其它運動項目一樣采取班級授課制,班級規模在30-40人之間。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武術教育非常強調師徒制的傳授模式,由于傳統武術強調口傳心授,在授課時多是一對一。30-40人的班級規模,按照傳統武術教育的要求,一個教師很難勝任。他無法做到口傳心授,實戰指導。
1.2 教學內容分散
當前普通高校武術課程的內容設置較為分散。很多高校將跆拳道、拳擊與套路與散打課程混在一起開設。更甚之,有的老師本身就身兼“中外”多項目武術課程。這首先就使得普通學生直觀上對武術的概念產生模糊。現今,我們按照現代武術的內容體系,習慣性地將武術分為套路與散打兩類。但是,現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多為選修課,很多高校為了便于學生選課就將“中外”搏擊類運動項目都劃為一類。但是,當普通大學生在選課時面對眾多體育課程時,會有多少人會這樣追根述源呢?因此,當前我國普通高校武術課教學內容較為分散。套路與散打課程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在很多學校其關注度還略遜于跆拳道、拳擊等項目。
1.3 教學方法單一
從當前我國普通高校武術課教學來看,教師基本在采用西方“三段式”教學方法,即示范——練習——指導。這種教學方式來自于西方體育教學模式,將其直接套用于武術課,雖然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但對學生而言,較多地在學習武術的技術而對武術的文化內涵卻習得較少。當然,這種原因不是武術教師造成的,而是當前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的整體現狀。另外,由于考慮體育運動風險的存在,我國普通高校武術課程對于實戰積極的教授很少。散打課程由于其課程性質原因對實戰技擊還較為重視。而對于套路課程,為了避免運動風險,教師基本只是在傳授套路的技術動作,而對于這些技術動作在實戰中的作用與運用則介紹較少,甚至基本不教。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很多學生轉而選則跆拳道與拳擊等項目。因為這些項目有清晰的護具與練習方法,技擊性強,滿足了學生防身、健身的需求。傳統武術教育非常強調武術的實戰技擊性,這是傳統武術得以存在與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國普通高校武術課程教學應加強對傳統武術技擊性的教學。
1.4 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據筆者對當前我國普通高校武術課程的調查來看,高校基本將武術運動與其它運動項目一視同仁。當然,沒有項目歧視本身是件好事。但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就略顯不公。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符號,是國家的瑰寶。由于它的傳統性,在現代化的沖擊下,自然會受到較大地沖擊。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應擔負起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只有這樣,傳統文化才可以得以傳承和發展。傳統武術在高校的發展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將其與其它體育項目等同,應該將武術視為傳統文化的瑰寶給予重視。
2 傳統武術教育思想在高校中的發展
2.1 加大高校武術課程中傳統文化教育成分
雖然《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強調了“健身性與文化性統一”的原則。其中,提出武術類課程是以攻防技擊動作為練習手段,以武術知識、武術技能和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融健身、防身、修身為一體的體育實踐性課程。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高校還是更多地將武術課程置于其它體育運動課程之中由學生選修。在選修過程中,雖然有些學校也強調了武術文化教學的課時,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并沒有得以實現。除理論引導課外,武術課教學基本以技術教學為主。因此,當前我國普通高校武術課的課程設置中對武術文化的教育明顯不足。
2.2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由于現今我國普通高校的武術課程多采用班級授課制,這就致使傳統武術的很多教學方法難以實施。傳統武術強調師徒的口傳心授,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班級授課制雖然使得教學更加標準化,但由于人數眾多,無法像傳統武術那樣兼顧學生的個性。因此,真正想要發揮傳統武術教學方法還是在于對現有班級制的改良。應該將武術課程視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瑰寶加以區別對待,進行小班授課。在這樣的前提下,發揮傳統武術教學的個性化、實戰性的特點。從當前西方現代體育的教學方法來看,從實戰與興趣出發是青少年運動項目的出發點,傳統武術的教學方法恰恰更加注重這些方面。從實際效果來看,當前武術課特別是套路課程教學中采用的三段式教學方法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不甚理想。因此,我國普通高校應在武術課程教學中引入更佳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2.3 將傳統武術教育與學校德育相結合
傳統武術教育非常重視德育。傳統武術教育師徒制的傳承模式較之現代的班級授課制其選材標準更加嚴苛,師生溝通也較為充分。在傳統武術教育中,拜師具有一套嚴格的規范。師傅在選擇徒弟的過程中,除對身體條件、智力有所要求外,也非常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篩選。由于武術是從中國傳統社會走來,具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武術自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學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高等教育,更應該重視傳承文化的傳承。但是,當前很少有高校將武術教育與學校道德教育相結合,普通高校武術教育基本與其它體育運動項目等同。傳統武術教育較之其它傳統文化學生更加熟悉,而且在道德教育的同時還具備健身功能。事實上,學校完全可以將傳統武術文化教育作為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