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娥 艾顯斌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內容,探尋湘西民俗旅游與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保護的互動關系,并對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提出建議:利用湘西民俗旅游和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整體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面向民俗旅游市場,促進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處理好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旨在為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湘西 民俗旅游 傳統體育文化遺產 保護 利用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0—0080—03
1 前言
湖南西部地區又稱“湘西”。歷史上的湘西是一個廣義的地理概念,本文所指的湘西是少數民族分布相對集中,且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與鄂、渝、黔接壤,轄七縣和一個縣級市的湘西自治州。湘西廣泛分布著土家族、苗族、回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具有豐富的民俗旅游資源。近些年,湘西民俗旅游迅速發展,不僅帶動了湘西經濟的發展,而且促進了湘西社會生活的快速變遷。然而,隨著湘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快速變遷,少數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導致許多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失真、失傳。保護與利用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既是我國傳統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湘西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2 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內容
2.1 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
湘西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境內有土家族、苗族、瑤族、白族、侗族、回族等43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長期以來處于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湘西居民以勤勞和智慧,創造和傳承了許多別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隨著湘西民俗旅游的快速發展,一些極具健身、娛樂和教育等價值的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逐漸被納入到民俗旅游中,成為民俗旅游接待的常規產品。其中,就湘西苗族、土家族、瑤族、白族、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主要有:
2.2 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特征
湘西一直以來相對閉塞,民俗旅游資源保存較為完整且豐富,是湘鄂渝黔地區民族風情表現最鮮明、最濃郁的神秘之地。湘西歷史悠久,其民族文化遺產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原生態性和自然性、多樣性和趣味性等特征,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民族性和地域性。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適應本民族的特點而形成發展的,都具有獨立的民族性格和社會意識。湘西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擁有40多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活動從開展方式、內容和形式上都各具特色,如湘西苗族的武術與土家族武術,兩者在器械的選擇及動作內容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是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形成的基礎,由于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產生的環境差異性,導致其發展在空間上呈現出獨特的特點,反應出地域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不同的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所在的地域不同,另一方面,同一個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風格特點。
原生態性和自然性。湘西是湖南省相對落后的一個區域,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交通欠發達,正是由于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使得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保持著鮮明的原生態性和自然性,尤其是在湘西較為偏遠的地區,其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中的現代化因素極少,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態性和自然性。此外,湘西大多數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如土家族的擺手舞、苗族的跳蘆笙等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大多具有上百年歷史,使得其原生態性得以保持良好。
多樣性和趣味性。湘西傳統體育文化氛圍濃厚,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眾多,每個民族都有幾種甚至數十種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在一些重要的節日里,都會有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表演,如舞龍舞獅、跳茅古斯、擺手舞等。這些傳統體育文化遺產項目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而且具有強烈的趣味性,如苗族的跳蘆笙、土家族的斗角、白族的打陀螺等,既可以觀賞,又可以參與其中,感受其樂趣,得到了廣大游客的一致好評。
3 湘西民俗旅游與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保護的互動關系
湘西民俗旅游賦予當地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生存空間和發展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一方面,民俗旅游為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游客除了欣賞當地的自然風景外,還可以了解到當地特有的傳統體育文化。另一方面,民俗旅游可以促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創新和產品創新,強化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特色。再者,民俗旅游為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了經濟支持。因此,湘西民俗旅游對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發展大有裨益,是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民俗旅游既是一項經濟活動,又是一種文化行為,民俗旅游若缺少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和吸引力。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極高的健身、娛樂和觀賞等價值,而且具有易包裝、易被旅游者接受的特點,把這些各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引入到民俗旅游中,能形成文化價值獨特的旅游產品,甚至成為民俗旅游中的優秀旅游品牌,滿足游客的文化求知需求,帶給游客獨特的精神享受,從而實現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民俗旅游的發展。
4 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建議
4.1 利用湘西民俗旅游和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整體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回歸自然,融入文化,注重參與”是當今旅游業發展的趨勢,反映了當代人民的需求變化,界定了未來旅游業的基本走勢和整體格局。湘西自然環境秀麗,民族風情濃郁,民俗旅游資源和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利用二者的整體優勢,在民俗旅游中對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是經濟與文化共同發展的最佳結合點,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再生和創造的真正驅動力,不僅可以提高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知名度,還可以促進民俗旅游事業發展,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4.2 面向民俗旅游市場,促進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
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發展要立足于本地優勢,面向民俗旅游市場,充分發揮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自身優勢,并形成產業,只有形成了產業,才會形成經濟利益鏈,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力、財人、物力等投入到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當中來。在民俗旅游中,將一些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打造成旅游品牌產品,并加強宣傳,如舉辦各種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活動,如國際·鼓文化節、百獅會等,提升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知名度,擴大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影響力,推進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才能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得到永續發展。
4.3 處理好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
不談開發而純保護的民族文化只能是“遺物”,而不是“遺產”,只有把民族文化資源在開發中進行保護,在保護中進行開發,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得到永續利用,真正造福于后代目。在開發利用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中,既要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精華,又要防止外來文化的侵蝕,同時要強化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特色,突出當地的民族風格。此外,還要建立健全傳統體育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在開發與利用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時,不能單純的為了經濟利益,對其進行盲目的包裝和改造,這樣會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價值不斷降低、內涵逐漸消失。
5 結語
湘西具有豐富的民俗旅游和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其中,傳統體育文化遺產既是豐富的體育資源,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加強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湘西民俗旅游發展。同時,湘西民俗旅游的發展賦予了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生存空間和發展動力,對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在民俗旅游中開發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要處理好二者的互動關系。針對湘西民俗旅游和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實際,筆者提出:利用湘西民俗旅游和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整體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面向民俗旅游市場,促進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處理好傳統體育文化遺產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等建議,以期為湘西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