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張里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現在,轉型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詞,其實,轉型這個詞已經提出快20年了,那時叫調整產業結構。我認為國家整個產業結構還沒有實現真正結構上的轉型,包括企業也是一樣。大家都在思考,為什么要轉型?既有商業模式還在延續,為什么還要轉?轉型是為了未來,企業要追求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如果一個企業在十年、二十年之后還能生存,就是成功轉型。
我希望3-5年之內把“地產”去掉,變成商業發展公司或者商業服務公司,我們正在為此努力。
萬達之所以能夠真正實現轉型,并開始向正確的方向走,最重要的是確定正確的戰略轉型方向。商業之所以要輕資產化,是為了更快地發展。商業發展起來了,這個平臺上就會有附加值。這樣一來,用戶數量就會增加,用戶數量的增加會使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公司產生更多的附加值。
在韓國,曾經有一公司實現兩家公司的并購,現在公司名字改了,以前叫樂喜金星。它有自己的足球隊、棒球隊,但是球隊上場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喊樂喜金星加油,因為名字太長了,所以這家公司在市場上被提及的時候從來不會與這四個字連在一起。公司后來請了美國著名的營銷公司給改名字。他們為此花了5個億,最后就叫L G,這是營銷學上的經典案例。
在現代企業經營中,很多公司做得不好或者在做的過程中逐漸衰敗,不完全是戰略因素,最根本的一個因素是執行力不到位。也就是說,有很好的想法,但沒有落地的能力。如果公司的執行力不足或者執行當中走樣,那么這家公司是做不好的。萬達如何做到轉型?我們有堅強的執行到底和執行轉型的能力,比如商業轉向輕資產的問題。前兩天我和一位著名企業家溝通,他說非常佩服萬達,認為我們這么多年來有一個特點,即說到做到,包括轉型。我說,我們不是說轉型就轉型的,為了轉型,我們制定了一系列保證轉型的制度和措施,而且在執行制度和措施時態度非常堅決,跟獎懲、干部任免都掛鉤的。在中國,萬達為自己打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品牌,就是執行能力強。以萬達廣場開業為例,我們會在第一年9月份宣布第二年有20個或者30個廣場開業,比如我們將在今年9月份宣布2016年有5 5個萬達廣場開業,后年也許會有更多。這幾十個廣場、十幾個酒店,還有大型度假區,定下哪一天開業就會在哪一天開業。
那么,做到這一點有多么不容易?這個過程不是企業說了算,還有辦證、驗收等很多問題。那怎么做到呢?這就得益于我們擁有的一套工作計劃管理模塊軟件,這個軟件是獲得全球專利的。
從宣布萬達商業要轉型、要去地產化以后,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轉讓我們現在已拿到的、將在20 17年以后開業的重資產項目。什么是重資產呢?就是我們自己投資并與住宅銷售稍帶關系的項目。而這樣的項目,我們要堅決轉讓。轉讓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們會丟掉一部分開發利潤,也得不到資產增值的好處。但是我們就能痛下決心,該舍棄就舍棄,不要開發利潤,也不要資產增值。為什么要把這些利潤和增值舍棄?因為這樣會換來更大的好處,即集中我們的人力資源、資金做現在的輕資產。
什么叫輕資產?就是用別人的錢。有兩個方式:第一種叫直投,就是機構直接跟萬達商業地產簽約。機構投資,我們負責設計、建造、管理、招商等,我們分30%的租金。第二種叫眾籌。我們推出了一個項目叫“穩賺1號”,50億推出來,一千塊錢起,搞眾籌。這會涉及一些內部規定,例如,如何流通、如何保證收益等。這個項目推出以后,第一天就賣光了,第二天、第三天又拿出一小部分出來賣,很快就賣掉了。
所謂50億眾籌遭秒殺。這就說明,中國現在還有很多社會過剩資金在找出路,而像我們這樣比較穩健、收益比較高的產品也比較少。利用這些錢更快地投資,就可以獲得很多增值的東西。
所以,真正確定了轉型的戰略目標以后,如何將這個目標執行到位?這是實現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即我們要擁有堅定的執行能力。萬達既然決定轉型,就不怕打破壇壇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