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承偉
誠實信用原則在商標法中的體現
■文/于承偉
古羅馬法諺“欺詐毀滅一切”是對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的格言式和文學化表述,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之于民法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商標法作為民法中的特殊領域,當然也有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空間。本文通過誠實信用原則在商標法中立法方式的變化展現其對商標行為的重要功能和價值。最新的《商標法》明文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使其得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惡意注冊、惡意異議、惡意撤銷的打擊和對在先權利的保護等。
商標法 誠實信用 惡意注冊
(一)私法領域的帝王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領域享有帝王原則的美譽,可見誠實信用原則在對民事關系進行調整時的巨大作用。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言而有信,遵守已經達成的協議,保護對方的合理期待;亦要求當事人盡合理的告知義務與披露義務;要求任何一方不得以不合理的方式導致另一方的不利益……
(二)誠實信用原則的意義
誠實信用原則如同水一樣,幾乎可以滲透進所有的民事領域。其在民法上的功能使得其在民法上的意義彰顯得淋漓盡致:它可以作為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及法官裁判的依據;它是法官解釋合同等法律行為,進而調整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的準則;它還是法官解釋法律,彌補法律漏洞的有力武器。在歷史上,誠實信用長期以商業習慣的形式存在,作為成文法的補充而對民法關系起著某種調整作用。之后毫無限制的契約自由和自由放任主義的種種弊端才催生了從道德中破殼而出的法律意義上的誠實信用原則。①
(三)誠實信用原則在其他民事特別法中明文規定與否
但在中國現行的民事單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有時以明文規定的形式出現,有時卻在條文中找不到其蹤影。譬如,《擔保法》第三條規定:擔保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合同法》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而《物權法》、《侵權責任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等中并沒有誠實信用原則的明文規定。而《商標法》則剛剛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變化,這部2014年5月1日施行的新法在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申請注冊和使用商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從而明確了商標法的整體價值取向。
為什么部分單行法在《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已有對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的基礎上再次重申、強調誠實信用原則,而其余民事單行法卻不再對誠實信用原則作再次提及。
(一)舊《商標法》相關條文
雖然在舊《商標法》中找不到誠實信用四個字,但整部《商標法》有多處條文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精神與內涵。如十三條對馳名商標的全方位保護和對惡意搶注馳名商標行為的打擊,此外還有十五條對代理人或代表人的商標注冊制約以及三十一條②“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等等。舊《商標法》體現誠實信用原則的情形大致包括如下幾種方面:第一,商標使用人應對使用該商標的商品質量負責,不得欺騙消費者;第二,申請注冊商標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注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第三,明確了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第四,使用未注冊商標不得冒充注冊商標,不得粗制濫造,以次充好。③
(二)列舉式規定的利弊
1、好處:嚴格限定了法官裁量的范圍
不采用原則式的規定,而采取列舉式的規定有其有利一面。因為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以概念法學建立起來的抽象的法律體系的平衡器,是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平衡器。列舉式的規定可以極大地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避免因法官的學識、經驗等的差異而對同一案件產生截然不同的判決結果,亦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法律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2、弊端:產生商標法中的誠信危機
舊《商標法》僅僅通過一些列舉式條款來矯正商標法領域的不正當、不誠信行為,造成了誠實商標權人的利益被損害的情形。使得商標法產生誠信危機:惡意注冊、惡意異議、惡意使用、惡意訴訟大行其道,誠信萎靡不彰。
眾所周知的“索愛”案中,索尼愛立信公司認為“索愛”是索尼愛立信公司在中國擁有的馳名商標,劉建佳惡意注冊該商標侵害了其公司的合法權益,索尼愛立信于2005年6月7日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撤銷申請,但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裁定維持了爭議商標。后索尼愛立信提起行政訴訟,認為劉建佳注冊爭議商標是惡意搶注行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一審判決撤銷了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并要求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就索尼愛立信公司對“索愛”商標提出的爭議申請做出裁定。④劉建佳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認為自己沒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最終二審撤銷了一審行政判決,維持了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裁定,即劉建佳的“索愛”商標得以繼續在市場上存在。⑤劉建佳的惡意搶注獲得法院支持是一個典型的誠實商標權人未獲得法律公允對待的案例。
此外還有輝瑞訴威爾曼偉哥案,威爾曼公司申請注冊了“偉哥”商標,輝瑞公司認為早在威爾曼公司于1998年6月2日申請注冊“偉哥”商標之前,相關公眾已經使用“偉哥”一詞指稱Viagra產品。在相關公眾心目中,“偉哥”商標唯一對應Viagra產品,是Viagra的中文名稱“偉哥”在事實上成為了標識Viagra產品來源的商標。法院認為Viagra正式的中文商品名為萬艾可,而“偉哥”并非其知名特有名稱。盡管公眾約定俗成地使用“偉哥”指代Viagra產品,法院還是沒能支持輝瑞公司的主張,⑥使得威爾曼公司可以順利地搭上便車:利用輝瑞公司之前的經營積累起來的“偉哥”口碑和名聲創造利潤。
如果類似這樣的搶注之風借用商標法中商標取得的“先申請”原則盛行于社會,那么誠實信用作為一種文化、一種信仰將愈行愈遠,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也不復存在。這種狀況一定程度上可歸因于中國的商標法沒有關于誠實信用原則的明文規定,才使得不誠信、不正當競爭大行其道。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沒有誠實信用原則的明文規定大大束縛了商標法功能的彰顯,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修正案,第一次明文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標法第七條第一款規定“申請注冊和使用商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并通過其他規定將這一原則具體化。
(一)誠實信用原則入法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1、商標法是民事法律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知識產權”屬于“民事權利”,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商標權從其私權屬性來看可謂民事權利之一種,商標法可謂民法之特別法,當然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2、商標法不是技術性規范
技術性規范指規定包括法的解釋權、法的生效時間、法的修正程序、法公布的文字形式等內容的條文。技術性規范是不含價值評價內容的規則,而誠實信用顯然融入了人的主觀評價和感受,故誠實信用原則在技術性規范中無適用余地。但商標法不是技術性規范,商標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關于商標的歸屬、利用、交換和收益分配的利益關系。所以商標法是可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
(二)誠實信用原則入商標法可能帶來的改變
1、對惡意注冊的打擊
國內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理解主要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詮釋,具體包括思想理論、價值體系、發展道路、制度設計等方面。在研究視角上,主要包括整體性的角度、歷史語境的特殊性、發展的角度等方面。
惡意注冊指以獲利等為目的、用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在該領域或相關領域中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域名或商號等權利的行為。這些行為中搶注人都具有主觀上的故意,即惡意。誠實信用原則入商標法,使得在相關規則沒有對特定案件的情況進行規定的情況下,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對惡意搶注人的行為進行規范。新《商標法》還在第十五條增加了第二款,用以杜絕不法分子搶注因合同、業務往來關系或其他關系而獲知的他人的商標。⑦
2、對在先權利的保護
商標法規定申請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在先權利主要指他人具有商業價值的商號、外觀設計、作品、姓名、肖像以及當中蘊含的在先權利人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不僅通過打擊惡意注冊行為間接保護權利人的利益,而且直接保護權利人的在先權利。誠實信用原則由于側重于對行為人主觀心態的要求,故之前可能因相關規則的缺失而游離于法網之外的侵害了他人在先權利的商標行為在誠實信用面前無處遁形。假設侵權人行使行為時是出于不知損害他人在先權利的心態,但當對方提出救濟時,就應清楚自己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倘若這樣的情況下,即已明知損害他人在先權利的情況下仍繼續實施,則與誠實信用原則中的“盡其所能地避免損害他人的權利和利益”的要求相違背。所以誠實信用原則進入商標法可以加大對在先權利的保護力度。
3、對惡意異議、惡意撤銷的打擊
商標異議制度在減少權利沖突、避免商標之間的混淆以及制止不正當搶注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實踐中,部分個人和組織濫用異議程序,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提出異議阻止他人商標的合法注冊而達到非法牟利的目的。行為人具有損害他人合法權利以實現自己不正當牟利的故意,惡意異議顯然是一種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但我國法律對商標異議程序的規定不盡如人意,之前僅由舊《商標法》的第十九條和實施細則的第十八、十九條作了原則性規定。這些規定對異議人的資格和異議理由沒有任何限制,似乎任何自然人、任何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基于任何理由對初步審定的商標提出異議。在這樣的立法面前,我們有理由相信部分人會在利益的驅使下肆無忌憚地申請異議從而阻止合法申請商標的順利注冊,在商標局裁定異議不成立時,行為人還可能繼續通過提出異議復審來實現該目的。
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完善商標異議程序,阻擋惡意異議人于門外,二是通過誠實信用原則對惡意異議行為進行規范和處罰。
4、對商標代理人和商標代理機構的規范
誠實信用原則不僅約束商標使用人,其法律效力還及于商標代理人、商標代理機構等在商標的注冊和使用過程中提供服務的主體。商標代理機構應遵照委托人的意思行事,且對代理過程中知悉的被代理人的商業秘密進行保密;若委托人申請注冊的商標可能有不得注冊情形的,商標代理機構應明確告知;商標代理機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委托人申請注冊的商標屬于《商標法》第十五條和第三十二條規定情形的,不得接受其委托;商標代理機構不得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簽名,還不得以詆毀其他商標代理機構等手段招徠商標代理業務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擾亂商標代理市場秩序。⑧
注釋:
①梁慧星.誠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J].法學研究,1994(2).
②在2014年5月1日施行的《商標法》中,該條文的序號已是第32條.
③閔科強,沈濤.誠實信用原則在商標法中的體現及意義[J].商標知識產權保護,2014(8).
④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2008)一中行初字第196號.
⑤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2008)高行終字第717號。
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7)高民終字第1685號.
⑦2014年5月1日生效的新《商標法》第15條第2款規定:就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與他人在先使用的未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申請人與該他人具有前款規定以外的合同、業務往來關系或者其他關系而明知該他人商標存在,該他人提出異議的,不予注冊.
⑧2014年5月1日生效的新《商標法》第19條和68條.
⑨張玉敏.誠實信用原則之于商標法[J].知識產權,2012(7):43.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