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玉 董巖波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101300)
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開設女子防身術選項課的可行性研究①
——以首都醫科大學個案為例
董彥玉 董巖波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101300)
該文以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開設女子防身術選項課的可行性研究為切入點,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運用實驗教學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對比法,選取首都醫科大學開展女子防身術選項課進行實驗教學研究,以探析女子防身術選項課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開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為我國普通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高等醫學院校 女子防身術 選項課 教學 可行性
處于深化改革時期的中國,社會各階層的貧富差距有擴大的趨勢,涉恐、醫暴事件、女大學生失聯等暴力違法犯罪事件時有發生,對女大學生這一弱勢群體來說,女子防身術更能凸顯其本身的價值,通過對女大學生進行必要的自衛防身、安全教育來彌補女大學生先天身體與心理方面的弱勢。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中進行女子防身術選項課的實驗教學研究,設置相應模擬情景教學,改革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旨在為滿足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拓展女子防身術在高等醫學院校的價值與功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
為了探析女子防身術選項課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開展的可行性,隨機選用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本科二年級40名女大學生的實驗教學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教學法
以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本科二年級40名女大學生為實驗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20人,對照組20人,實驗組進行為期16周的女子防身術教學,對照組進行其他常規體育教學,實驗結束后將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分析。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重點收集與整理關于女子防身術課開展現狀、女子防身術課開設的影響因素、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等相關資料,按照預先設定的研究框架汲取有益于本研究的素材。
1.2.3 專家訪談法
針對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開設女子防身術選項課的可行性與影響因素,探討開展女子防身術課程的相關問題,對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有關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訪談,拓展了本研究的相關內容。
1.2.4 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邏輯學方法,并結合教育學、體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對獲取文獻資料等內容進行逐層逐類的邏輯分析。
1.2.5 對比法
根據實驗研究的需要,通過現場觀察評價、定性評價、定量考核方法及實驗前后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與回訪,對實驗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2.1 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開設女子防身術選項課的可行性探析
女子防身術作為一項既傳統而又新興的體育項目來說,在高等醫學院校開設女子防身術選項課,必須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打破傳統醫學院校體育教育的模式,適應當前醫學院校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
2.1.1 高等醫學院校校園安全教育需求
校園安全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內容。在首都醫科大學開展校園安全教育大背景,為順利開展女子防身術選修課奠定穩固的安全生態環境。僅僅依靠安全教育基本知識講解,或事故后進行補救性的安全教育難以從深層次上引起大學生警惕,都屬于比較消極的回避危險舉措。在學校安全教育層面,女子防身術課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充分滿足校園安全教育的歷史使命。
2.1.2 女大學生群體身心內在需求
女子防身術基于女大學生的興趣與自身防衛需求為出發點,結合當前高等醫學院校的缺少女子防身術選項課的現狀。通過女子防身術的知識與技能學習,強化了女大學生自衛防范意識的教育與引導,逐步掌握了自衛防身的處突技能,增強了女大學生的自信心,磨練了醫學生意志品質,提高了女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為女大學生宣泄情緒,減輕壓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2.1.3 體育硬件教學設施的物質條件
硬件設施配備條件是保證體育教學的重要物質條件。高等醫學院校的基礎設施條件完全能滿足女子防身術的開設,在室內場所的教學效果會更佳,但也對體育設施提出必要的硬件要求,如配備體操墊子、道具等體育設備。
2.1.4 潛在師資條件的支撐作用
高等醫學院校雖未配備專門的女子防身術課程的師資力量,但開設太極拳、武術、散打等專項課的教師,具備相應的女子防身術方面的知識與技術,基于這個有利的條件,通過專門化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能掌握女子防身術課所需的相關防衛技術的動作要領和教學方法,滿足女子防身術課的教學需要。
2.1.5 女子防身術的技術特點與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
女子防身術主要是依照女性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點,以人體的手、肘、肩、足、膝、骸和頭等部位的功能,運用合理的防衛擒拿格斗術,以對抗性巧妙的單個動作或組合動作綜合而成的一種女性使用簡便、易于操作的、突出以小勝大、以弱克強、以巧制蠻等特點的防身自衛術[1]。高校女子防身術的教學方法:講解示范結合與糾錯法相結合;設立場景與體驗式教學法;理論與技術教學相結合的
教學法;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法[2]。
作為弱勢群體的女大學生,應利用女子防身術的技術特點,積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通過模擬情景等教學法,不僅讓女大學生掌握實用性的運動技能,而且要教授女大學生有關女子防身術實用性的知識與能力,從而達到終身體育的目標,積極探索女子防身術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推廣應用的新路徑。
2.2 首都醫科大學女子防身術的教學實驗
2.2.1 教學內容
鑒于首都醫科大學女子防身術是一種實驗性的教學嘗試,實驗教學周數僅為16周,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具備自衛防身術的特點,簡單實用、合理有效,在強調隱蔽而突然進攻,做到“穩”“準”“狠”“快”的基礎上,突出條件性反射的功能,實現“一招制敵”。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結合實際,精選女子防身術理論部分包含擒拿格斗理論、案例解析、人體解剖知識等內容;女子防身術實踐部分包括擒拿格斗技術、情景模擬解脫、心理學知識等內容,通過這16周的女子防身術學習,強化教學內容的指向性,突出女子防身術的“快、巧、準”。實驗教學結束后,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實驗組的學生均能熟練掌握所學的自衛防身技能與防衛知識,實驗教學效果顯著。
2.2.2 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是教學改革的基礎。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并決定體育的教學方向。以女大學生對女子防身術課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通過為期16周的有計劃、系統性的實驗教學,實驗組學生不僅提高了女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滿足了不同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女大學生克服了膽怯的心理,強化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與精神,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女大學生防范暴力侵害的能力,培養了女大學生遇到突發危險情況的應變能力。
2.2.3 教學方法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除了一般的體育教學方法如示范法、完整與分解法、糾正錯誤法等外,還創新性地運用適合女子防身教學的“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體育教學方法。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比分析,實驗組對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滿足了當代女大學生的個性化教學需求,有助于激發與培養女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強調女子防身術課的教學是以實用性為目的,突出了師生的互動性,強化了教學效果的時效性,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2.2.4 師資條件與硬件條件
首都醫科大學教師隊伍中,現有兩名格斗類任課教師,均是武術專項教師,一名從事武術散打教學的男教師,一名從事武術套路教學的女教師,都屬于中青年階段的年齡結構,教師都具備研究生學歷、中級職稱,通過一定外出進修學習或自學女子防身術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完全能勝任女子防身術課程的教學工作。首都醫科大學具備多處室內與室外開展女子防身術課的練習場地,另外,我校配備了拳擊手套、腳靶、墊子等訓練器械能滿足課程正常教學和訓練,實驗教學的順利完成也能充分證明了以上所述。
2.2.5 課程評價
在實驗教學的評價中,實驗組教學評價打破了過去應試教育的傳統評價方法與標準,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呈現出評價內容多樣化特點,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模式,例如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并制定了詳細的評價方案,達到了充分調動女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等教學目的,實現了預期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女子防身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強,內容豐富,并集強身、健體、自衛為一體的新興課程,是一項非常適合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開展的體育項目。當前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女大學生防身能力普遍較差的問題,已然成為全社會的問題,在普通高等醫學院開展女子防身術課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首都醫科大學女子防身術實驗教學的實踐證明,首都醫科大學已經具備開展女子防身術的各種課程條件,具有開設女子防身術選項課的可行性。包括首都醫科大學在內的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還應借鑒其他運動項目教學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依托雄厚的人力物力優勢,優化課程設置,完善相應的軟硬件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使女子防身術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中得到推廣與發展。
[1]王東升.山東省普通高校女子防身術選項課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2]張琳.普通高校女子防身術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26(1):81-83.
G807
:A
:2095-2813(2015)09(a)-010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05
董彥玉(1985—),男,漢,山東臨沂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