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飛
(南京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 江蘇南京 210093)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歷史回顧與展望①
張宏飛
(南京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 江蘇南京 210093)
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即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歷史發展進行梳理和總結。分析指出,我國體育指導員發展盡管經過三十多年的奮斗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若要突破瓶頸,一方面需要繼續引進和借鑒國外成熟的機制;另一方面則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充分汲取國民的智慧,而不再是對政府和相關研究者傳統單一的依托。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盡管發展相對滯后,但因著與體育指導員千絲萬縷關系的特點,加強對其與體育指導員相關性的研究,勢必會為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發展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彎路,對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對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反思也必然產生很大價值。
體育指導員 殘疾人體育指導員 歷史發展 相關性研究
體育發展水平對于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體現是一個重要標志。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物質水平和經濟水平得到空前提升的同時,對體育的發展也得到空前重視。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并逐步發展開來,并且它在推動我國體育發展以及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落實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體育指導員發展歷史脈絡
1.1.1 我國體育指導員的孕育產生階段(1983—1995)
早在1983年,我國已經在探索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當時國務院批《關于進一步開創體育新局面的請示》中提出,“為群眾體育活動培訓大批骨干,提高社會的體育水平”。在1986年國家體委更加明確規定了“國家實施社會體育輔導員技術等級制度”。社會體育指導員政策的出臺以及體育指導員的產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漸漸推上歷史舞臺。
1991年《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開始立項研制并于1994年6月開始正式實行。與此同時在1993年5月,《國家體委關于深入體育改革的意見》正式提出要制訂并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并交由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科研所研究起草了《關于全民健身計劃的框架構思》[1]。歷經17次修改終于在1995年6月20日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通知》。這一文件的頒布實施,為我國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2 我國體育指導員快速發展以及探索開拓階段(1995—2004)
從1994—2004年短短十年間,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43萬多人。在這一階段我國社會指導員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產生到快速增長的階段。在快速、極盡的擴大體育指導員數量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諸如社會體育指導員很難達到所制定的標準,總體文化程度偏低等,體育指導員的發展不得不繼續探索開拓。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產生恰恰將體育指導員的發展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2001年頒布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這一《標準》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體育指導員管理向職業化邁進,也是我國體育指導員工作向職業化邁進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義[2]。與此同時,《標準》中體育指導員所表明的作用除了在《標準》中提到的體育指導員的基本作用外,還具有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擴大勞動力市場、增加就業渠道、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規范和工作質量等[3]。
1.1.3 我國體育指導員穩步提升階段(2005—2009)
2005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明確將“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進一步指出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是構建全民健身體系重要環節和主要內容。在接下來實踐的過程中,我國體育指導員的發展越來越趨于有序、正規、科學,在保證指導員數量穩步上升的同時,積極提高指導員的能力和發揮空間。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建設、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干部培訓班、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賽等促使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質量和能力又上升了一個新臺階[4]。
1.1.4 我國體育指導員全新、科學、快速的發展階段(2010至今)
2010年7月20日,中國體育指導員協會正式成立。此協會的成立對于充分整合社會體育資源、建立和完善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整個社會和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標志著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5]。緊接著,在2011年頒布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標準》,此文件的頒布增加并細化了更加具體實際并有可操作性的條例,比如對近5年取得高等體育專業學歷的人員、在職體育教師、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和優秀運動員在申請授予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時,可以放寬培訓考核與連續開展志愿服務年限的要求,直接批準授予二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這在很大程度汲取了又一批符合社會體育指導員標準的人員;在晉升制度等其他方面也同樣取得突破性的變革。故此,體育指導員數量從2011年的70多萬出現急劇增加,到2014年7月,我國已經擁有147萬名體育指導員,這意味著每千人就有一位體育指導員[6]。
如今,伴隨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高度認識和肯定,他們的需求從傳統的欣賞大幅度向參與轉化,從“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愛健身、我會健身”。而在這樣的轉化過程中,如何使群眾健身更加健康有趣又科學合理,社會體育指導員肩負重要的擔子和使命,可謂依舊任重而道遠。而對于國外成熟的體育指導員制度以及實踐方面的積極學習和借鑒,以及如何發揮人民智慧以促進我國指導員進一步高效、大步發展,仍是我國在當前階段需要考量和重視的環節。
1.2 殘疾人體育指導員歷史發展脈絡
在我國和諧社會不斷發展、體育指導員發展進程不斷成功運作以及殘疾人競技體育取得輝煌成就的背景下,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的的情形略顯薄弱。經過近幾屆殘疾人奧運會的出色表現,殘疾人體育事業得到了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尤其在2008年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后,殘疾人體育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但同時也面臨著眾多挑戰。目前,殘疾人體育事業己經成為一個國家體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體育制度、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7]。
1.2.1 我國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緩慢發展階段(1985—2010)
對殘疾人體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田麥久教授表在《人民日報》上的《殘障者奧運會淺談》和8月8日在《體育報》上的《殘障者體育漫話》,這是我國最早研究殘疾人體育的文獻,也是我國第一次系統地介紹殘疾人體育[8]。隨后,1985年田麥久教授在《體育科學》雜志上發表了《試論殘疾人體育》,這是國內第一篇研究殘疾人體育的論文。文中詳細敘述了國際上殘疾人體育的現狀以及我國開展殘疾人體育的意義和設想,提出了開展殘疾人體育應遵循的原則等等,同時也提出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各種特定要求急切地需要得到科學研究工作的支持和指導[9]。這為我國殘疾人體育發展以及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研究拉開了帷幕。借著1995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開始在發展殘疾人體育方面豐富殘疾人體育健身方法,培養體育骨干并積極發動宣傳發動和進行改革試點,初步掀起健身熱潮。到2000年時全民健身計劃各項工作普遍取得一定成效并建立全民健身體系的基本框架,而對體育骨干的培養無論在規模還是人數都尚處于初級階段。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的繼續推進,進一步落實殘疾人體育健身發展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培養,通過依托社區來發揮社區體育組織在殘疾人體育活動中的積極作用。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發展也因此初步收到成效,但與實際需求和要求相比仍有更大進步的空間。
1.2.2 我國殘疾人體育指導員重點、積極、快速發展階段(2010至今)
2010年,《關于使用2010年末全國殘疾人總數及各類、不同殘疾等級人數的通知》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已達到8502萬人,占全國總人數的6.34%[10]。對于如此龐大的數字,殘疾人體育的發展以及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開展顯得迫在眉睫。2011年2月,《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殘疾人體育。建立健全殘疾人體育組織,培養為殘疾人服務的體育教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開展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11]。同年6月,《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指出要發揮社會指導員的職能,積極組織幫助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促進殘疾人康復健身,增強廣大殘疾人體質,促進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12]。在政府政策方面,給予積極扶持,即完善人才保障和激勵機制,積極落實殘疾人服務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傾斜政策。體育指導員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也助推體育指導員在數量的發展以及專業化、長效化的進展中得到了保障。2014年7月11日,《中國殘疾人事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體育人才培養工程方面,到2020年,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要達到3萬人[13]。并且要制定人才培養工作計劃和教育培訓指導大綱,建立國家和省級培訓體系,尋求與國內外知名殘疾人體育協會和培訓機構建立穩定合作關系。
到此,我國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與發展無論從政策扶持、指導細則、培訓方式還是最終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均很明確。但在與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同時相比,在具體實施細則和細節問題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而恰恰這也給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發展提供了在一定程度可參考、可借鑒,從而避免多走彎路的有利資源。
2.1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越來越專業化
從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制度的探索,到培養大批體育骨干人才;從使指導員人數不斷擴增的目標,到充分發揮指導員的職能,舉辦多種健身系列活動,切實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健身的積極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目標越來越明確,職責越來越清晰,內容越來越科學,方式越來越多樣,這是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值得肯定的地方。
2.2 在統籌兼顧全民健身運動的同時,殘疾人體育的發展也得到重視
在國家積極的支持與引導中,在社會體育指導員正確發揮作用的過程下,全民體育健身發展的如火如荼,與此同時,人們不僅關注到殘疾人體育問題,并且無論從國家政策層面,還是社會關注
程度,都越來越傾向于對殘疾人的扶持,并且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發展也正在快速進行中。全民健身被扎實并真實的一步一步落實到位。
2.3 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關聯性很弱
體育指導員的發展無論在時間還是在制度完善上相比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發展,更加全面和完備。社會體育指導員經過長期的探索已經在指導水平、指導能力、科學健身的組織水平以及與群眾健身期望目標的融合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水平。而殘疾人體育的發展雖在20世紀末就有涉及,但真正的發展卻是在近幾年,尤其是在北京殘奧會之后才得到重視并快速發展,殘疾人體育指導員也仍處在探索發展階段,倘若借著加強研究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關聯性,能夠在一定程度和階段使殘疾人體育指導員更捷徑、快速的發展。
2.4 殘疾人體育指導員隊伍政策細則的實施有待實化
在國家與社會的關注下,盡管殘疾人體育指導員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并且隊伍也很薄弱,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但一系列關于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發展政策的頒布要促使其快速、科學的發展,并且到2020年要達到3萬人。在這個過程中實踐的落實就顯得尤為重要。積極落實與國外知名殘疾人體育協會合作,在制定人才培養大綱和教學大綱時能發揮群眾力量從而根據切實需要制定目標,借鑒與學習體育指導員在實施細則時的優勢,同時強化國家的監管力度和社會的監督強度,這些都具有重要作用。
2.5 對信息網絡的利用不夠
在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的過程中,主要以政府和相關研究者為主要推動力,而忽視了大數據時代的有利法寶,借著網絡信息平臺,一面能夠更廣的宣傳推廣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認識;另一面,能夠最大限度收集人民的智慧,切實、高效的服務于所需要的人。
3.1 借鑒國外成熟的優勢,取長補短,充分利用資源
在美國和日本,社會體育指導員(即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發展較早,并且比較完善。通過借鑒這些國家已經比較成熟的機制,引入到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中,可以避免多走彎路。在《中日殘疾人體育指導者培養體制及資格認定比較分析》中,通過比較發現日本在培養體制、資格認定和課程體系中都很詳實并且可操作性高,這對我國體制培養和資格認定的應用具有實際意義[14]。而對國外這方面的研究我國目前還尚少,還需要繼續開拓。
3.2 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發展的相互借鑒以及優勢互補
盡管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針對工作對象不同,但它們的工作性質和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在通過科學的培養方式培養出合格的體育指導員情況下,充分作用于這些有需要的人群,使這些人群最終可以處在科學健身的行列中。所以,社會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在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相似性,在一些方面,可以相互借鑒。比如體育指導員的發展較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發展較早,在等級制度的制定、課程內容的設置方式、職責的劃分等等方面較為具體,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發展相對較滯后,因此殘疾人體育指導員在發展中可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和需要,對體育指導員方面已具備比較完備的進行一定程度的參考,從而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發展的速度、縮短其進程。
3.3 加強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關聯性研究
截止2014年我國已經擁有147萬名體育指導員,意味著每千人中即有一位體育指導員,而如此成就的背后不僅是政策的支持,還與在實踐細則每一方面中科學、有序的實際運作有莫大的聯系。這對于在2020年才能達到每三千殘疾人中才會有一位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的目標來講,具有實際借鑒和學習的寶貴資源優勢,并且與對外學習相比,減少很多社會制度干擾因素的影響。而國內這一關聯性的研究目前還尚少,仍有待深入研究。
3.4 利用網絡平臺發揮群眾優勢
在當今大數據的互聯網時代,要充分借用網絡平臺的優勢,獲得最大限度對自身發展有益的有利資源。通過網絡,一面可以積極、快速的傳播科學的健身理念,使人們對健身有正確、理性的認識并對體育指導員作用發揮有積極肯定的認同,從而可以激勵更多的人投身于體育指導員的行列造福群眾;另一方面,借用網絡平臺,可以集思廣益,對于體育指導員和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和建議,并且對于在體育活動健身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有及時的反饋和回應,這具有重大的意義。并且在國家政策落實過程中,能夠起到積極的監督和督促作用。
3.5 繼續加強宣傳力度
通過繼續不斷的加大科學健身理念宣傳,加深群眾對科學健身的了解以及對體育指導員的認可。在科學健身的過程中,群眾能夠積極配合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充分發揮體育指導員的職能,有序、井然的在舉辦的各種活動中科學鍛煉,以滿足無論是廣大群眾還是殘疾人的需要。
[1]全民健身綱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9868.reference-[2]-139868-wrap.htm.1995-06-20.
[2]戴儉慧,馮贛梅.《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的頒布于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5):4-5.
[3]李相如,劉國永.關于我國兩種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比較研究兼論構建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體系的設想[J].體育科學,2005,25(3):78-80.
[4]李相如.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走向[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1-4.
[5]新華網,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在京成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0-07/21/c_12356132.htm.2010-07-21.
[6]人民網人民日報[EB/OL].http://sports.qq.com/a/20140802/022236.htm.2014-08-02.
[7]魏曉梅.中美殘疾人體育現狀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8]田麥久.殘障者奧運會淺析[N].人民日報,1980-08-29.
[9]田麥久.試論殘疾人體育[J].體育科學,1985(4):65-68.
[10]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0年末全國殘疾人總數及各類、不同殘疾等級人數[EB/OL].http://www.cdpf.org.cn/sjzx/cjrgk/201206/t20120626_387581.shtml.2012-06-26.
[1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808585/1808663.html.2011-02-24.
[12]國務院關于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的通知[E B/O L].h t t p://w w w.g o v.c n/j r z g/2 0 1 1-0 6/0 8/content_1879697.htm.
[13]中國殘疾人事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EB/OL].http://www.cdpf.org.cn/ghjh/qtgh/201407/t20140711_329272.shtml.2014-07-11.
[14]李波等.中日殘疾人體育指導者培養體制及資格認定比較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4,35(3):101-109
History Reviews and Expectations of Instructors of Social Sports
Zhang Hongfei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njing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210093,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nstructors(refer to sport instructors and those of the disabled) of social sports in China by the literature metho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after developing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Chinese sport instructor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but if we want to make further breakthrough,on the one hand, we need to continue importing mature systems of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as using them as
;on the other hand,we are suppose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big data era to draw on peoples'wisdom, rather than relying just on the government and researchers.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structors of the disabled is rather slow,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 to sport instructors, it surely will avoid some unnecessary obstacles and facilitate its process.This could be quite important to its study, and also give selfexamination to sport instructors during the study in return.
Sport instructor;Sport instructors of the disabled;Historical development;Relevant research
G812
:A
:2095-2813(2015)09(a)-0131-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31
張宏飛(1991—),男,山西太原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特殊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