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皓宇
(山東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061)
我國體育產業結構改革布局及對策分析
褚皓宇
(山東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061)
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產業相比,在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性、市場效益性的同時,更具有有別于其他產業部門的特性,即其產品的研發及上市,有利于提高廣大人們的身體素質水平、振奮民族精神,是發展社會文明建設的推動力。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提是合理的體育產業結構布局。完善的體育產業結構體系,不僅有利于推動體育產鏈的飛速發展,而且還將帶動我國經濟建設的跨越式發展。然而,由于我國體育產業起步晚、規模小,并在特殊的時期而逐漸興起的新興產業,其產業結構體系尚不完善,產業布局不合理,國人認識不足等等致使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裹步不前,發展緩慢。據此,深入研究體育產業結構布局的合理性、科學性,整頓體育產業結構體系對我國體育產業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打開世界窗口,使我國體育產業的向上發展更加國際化、多元化。
體育產業 結構布局 改革分析 策略
體育產業主要是指由體育服務業和體育用品制造共同組成的產業。目前,新一輪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必將圍繞著拓展產業空間、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競技體育的低參與度和高觀賞性決定了其核心價值在于“觀看”,消費“體驗和感覺”。競技體育的變現模式主要三種:內容(原生IP)、注意力(廣告)、衍生品(IP多維開發和延展);群眾體育以場館運營、戶外運動,衍生的體育彩票、體育旅游以及各種新型群眾體育模式等為盈利模式。我們給予體育行業增持的評級。近年來,在我國體育產業開始大跨域式發展的背景下,體育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應以國民身體素質為基礎,帶動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與眾多跨界涉足相比,結合我國體育產業剛剛起步潛力巨大的市場特質,在未來的經濟市場中,完善體育產業結構布局,加快體育產業的飛速發展,體育產業中的業務布局和長期發展前景。
1.1 體育產業結構內部結構失衡,體育產業發展緩慢
我國體育產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停留在生產使用體育用品、體育服裝鞋帽方面,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競技表演和娛樂等實質內容涉及較少。整體落后,結構不合理是我國體育產業的主要特點。美國體育產業有較為均衡的發展,其上游有比例均衡的體育觀賞服務業,下游具有流動性大的體育用品生產業市場,其中屬于美國體育產業主要組成部分的就是體育健身服務業,由體育大國變為體育強國的過程中,政策持續支持體育服務業;消費者不斷延續對體育用品的消費慣性,不斷增加對高端、專業的體育用品的需求。相反,在我國,健身娛樂業和競技表演業作為體育核心產業,卻受到職業競技發展和政府政策的限制。隨著我國體育體制的不斷完善,競技體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如2000年奧運會我國共獲得金牌28枚,位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獲得金牌32枚,世界第二;2008年獲得51枚,位居第一。不過,與此同時,我國的群眾體育、商業體育則表現的較為落后。在我國,主要的商業體育資源都被企業和相關主管部門所占據,市場化程度不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美國的7.5%,嚴重缺乏公共健身設施。
1.2 體育產業之間的相關產業落差大,商品服務體系薄弱
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狀況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然而由于地區均衡上的落差,導致體育產業之間的相關產業市區發展平衡,與此同時,競技體育立項的單薄,制約了自身在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在體育產業理論上,本體產業至關重要,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不但可以創造非凡的市場價值,同時也可以刺激競技水平的急速提高。當全國的各種球類俱樂部賽事風起云涌之時,卻無法拉出自己的隊伍,即使有也是形單影只,難以成氣候。體育產業的發展任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有:競賽表演業處于初級階段、產品研發投入低、投資方舉棋不定、沒有品牌效應、不平衡的體育健身服務業地域發展等。
2.1 加快體育產業多樣化建設 滿足群眾體育所需
調整和完善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結構,加大對體育強省的建設力度,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國內目前校園體育賽事豐富,參與人數眾多,但過去由于大體系、中體協的非盈利性質,因此絕大多數賽事并未經過專業的體育開發,未來的開發潛力巨大。此外,中國校園體育的升級發展將是大勢所趨,高度契合國家的體育發展戰略,布局校園體育賽事資源,戰略意圖明確,旨在把握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將校園體育賽事影響。通過打造結構合理、供給豐富、積極消費和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使其總規模不斷擴大,有效帶動其他產業協同發展,把體育產業建設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隨著競賽表演、健身休閑、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場館服務等的協調發展,體育產業中體育服務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一批具有很強市場運作能力的體育產業投資主體也不斷涌現,且培養出了一批有很強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體育骨干企業,形成的體育產業項目和基地有明顯的集聚效應。
2.2 發揮市場作用。完善市場機制,遵循體育產業發展規律
大量引入社會資本,加快對多元市場主體的培育,堅持市場導向,使體育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協同發展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空間的不斷拓展。將進一步深化體育體制改革,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大力促進體育消費,推進京津冀體育協同發展。同時,在政策方面逐漸完善金融支持與稅費價格政策,完善規劃布局與土地政策,健全體育消費、人才培養、創業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完善體育無形資產開發保護政策。著力深化改革,促進體育產業能夠健康發展,使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健身需求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充分發揮體育消費在推動首都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加快改革單項體育和綜合性賽事的管理制度,不再審批商業性和群眾型體育賽事活動,通過市場機制將社會資本引入承辦體育賽事,公開賽事舉辦目錄。利用各地方優勢資源,匯聚產業要素,建設產業基地、產業帶以及產業集群。
2.3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增強人民群眾體育觀念意識
增加參與體育健身意識,激發群眾體育健身熱情,培育體育健身消費理念;不斷完善基層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機制,努力滿足群眾體育健身需求,使體育消費成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建設15 min健身圈在城市社區,對新建居住區提出建設體育場地的要求。與此同時,改進實施適應群眾需求和具有地域特點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進一步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產品供給和服務的擴大,是體育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不斷優化,推動大眾在體育方面的消費,加快形成主體多元、有效競爭、充滿活力的市場格局,促進體育產業加快發展,積極引領健康向上的體育消費方式,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配套政策,既要把體制內資源盤活,又要有效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發展的積極性,營造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推動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體育產業是一種以本體產業魅力帶動相關產業、輔助產業發展的經濟活動,基本形成了健身娛樂、體育用品、銷售、競賽表演、技術培訓、彩票、場館建筑等7個行業。由于它們之間關聯帶動的屬性,這就使它具有了推動城建、餐飲業、交通業、電視傳播、場館建設的功能。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樣的籌劃,需要長遠的眼光,超前的觀念,統一的規劃,政策上的扶持,社會各行業的支持。作為新興產業、朝陽產業、綠色產業,體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環節,同時還是推動消費的重要所在。遵循黨中央的要求,惠及民生,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1]楊鋒,黃北翔,江廣和.體育產業結構及優化對策的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2):24-27.
[2]蔣玲,湛育明.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升級途徑探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2(2):55-58.
[3]黃海燕.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的原則、目標與實施路徑[J].體育科研,2012(4):35-39.
[4]楊強.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12(4):30-38.
[5]楊倩.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2.
[6]黃海燕.我國體育產業結構評價與優化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27-30,37.
[7]楊俏然.試論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優化策略[J].四川體育科學, 2014(2):16-19.
[8]耿亮.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優化模式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5(4):16-17.
G812.3
:A
:2095-2813(2015)09(a)-017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