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波
(昆明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我國不斷進步和改進的田徑訓練管理策略密不可分。未來體育管理中更為科學合理的發掘和培養運動員們的奪金潛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訓練課程的形式多樣性、內容充實性都應該以身體系統訓練為主,把實戰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加強田徑運動員的品質培養,在不斷創造佳績的同時不斷完善田徑訓練管理系統,確保管理模式的合理運行。
“管理”一詞因人類不同認知領域和生產方式社會化程度具有多種廣義和狹義的理解。綜合來說就是在管理系統中通過組織、計劃、協調控制以及創新等方式的不斷改善來實現系統目標。那么在田徑訓練管理中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策略來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不斷提高管理成員們的田徑競技能力。
我國高校田徑訓練運動項目具有多種運行模式,例如:與體育俱樂部聯合辦學、與傳統體育學校聯合辦學、與專業體育運動隊伍聯合辦學、體育學校獨立辦學等。田徑訓練項目設置需要根據實際財力、物力等條件選擇優勢項目。但是田徑項目設置和運行中目前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1)經濟體制轉軌使得人才培養多樣化培養模式的誕生,導致部分優勢項目的開展和比賽任務較為分散,高校在人才選拔中逐漸失去了比較重要的優勢選拔地位。
(2)項目設置中的缺項、漏項以及重復設置也是項目管理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3)部分地區存在的地域封鎖導致高校無法吸收這些地區的優秀田徑苗子。
除此以外,高水平的賽事和交流較少,使得高校中很多特別有潛力的運動員喪失比賽機會,這樣的后果是大賽經驗的極度欠缺以及比賽規范性的嚴重失真,比賽技術也不能得到合理的運用和發揮。
教練員一般根據教練員的工作成績以及競技水平通過委任制或者聘任制兩種方式對其進行選拔和考察,再根據上級的推薦以及助理或者試用期階段工作成績決定他們的去留。但是各個高校田徑教練員新鮮血液偏少,年齡結構普遍老化是教練員管理現狀的主要問題。一個原因是各個高校體育編制人員有限,對于年輕教練員的需求過少;另一個原因是專業化田徑訓練壓力偏大,很多高校體育畢業時不愿意從事這一工作。絕大多數教練員都是退役的專業運動員。而數據表明,這些教練員退役后基本沒有繼續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對具體的運動生理學、解剖學、訓練學和科研方法的系統學習并不完善,無法及時掌握更為先進的田徑訓練和科研動態。考核競爭機制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教練員在教學訓練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明確了努力方向。獎勵機制也對教練員合理的鼓勵,但絕多數教練員只把考勤作為主要的日常工作落實,科研和業務學習方面的重視程度不高,但這樣情況下考核結果很難拉開檔次,教練員想盡各種辦法提高學員成績顯得尤為重要。
運動員在田徑訓練管理系統中是管理的主要對象,也是這項工作的積極參與者。這其中包括招生管理、學習管理以及參賽管理。
2.3.1 招生管理
招生選材這一環節在田徑訓練過程中具有很大的決定性作用。優秀的運動員需要極大的先天運動能力,這一能力是未來訓練效果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優秀的運動能力大多數需要特定項目的定向培養。所以,絕大多數教練員都會對運動員的相關比賽進行觀摩,不斷考察。并且相關考察人員特別是教練員都被賦予充分的人事權,除了各項指標之外,大部分被教練員看中的優秀苗子都會在指標允許的情況下招進田徑隊伍。由于較為良好的教學和師資優勢,這一環節工作相對容易的多。但各個單位競爭激烈,單位之間輸送人才獎勵與金牌獎金相去甚遠,導致許多教練員不愿意向更好單位推薦優秀苗子,留在手中拿成績顯得更為實惠得多。更為不能讓人滿意的是,近些年傳統體校以及相關業余體校在田徑訓練中的水平并不理想,所招學員各項指標因為招生人員忙于應付田徑隊招生任務導致并不特別優秀,根本不符合科學選材。
2.3.2 學習管理
各個學校根據實際都制定了教學訓練的常規管理、計劃和考試制度,但文化課比重相對較低。雖然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都相對完善,但運動員文化課教學成果并不盡如人意,但優秀的運動員需要特別是需要較為完備的專業知識。這些由于運動員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較低,以及訓練和比賽期間的傷病聽課使得文化課教師的正常教學進程非常容易被打斷。部分學校缺乏對運動員文化知識的正確引導,比賽壓倒一切,文化課程的培訓顯得力不從心,甚至出現教師提前透露相關考題確保文化課考試通過率較高的畸形現象。不能對學員文化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一縮水的文化教育現象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此外,訓練結果不理想導致個別項目人才輸送渠道并不順暢,過多的限制使得運動員過剩現象十分嚴重,單一的培養模式更不能使得更為優秀的人才吸收得到合理保障。
2.3.3 參賽管理
參賽運動員由于名額限制受到成績起伏影響較大,不能合理評估隊員會導致某些優秀和有潛力的學員在大型比賽經驗過少,這也是參賽管理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田徑訓練過程是改進田徑訓練方法、創新訓練理念的過程。教練員是不可忽視的田徑訓練主導因素。所以,田徑教練員的科研能力非常重要。教練員之間的教研活動和相關訓練觀摩也就成為了相互之間交流學習的主要形式。教研活動中的訓練計劃、賽后總結、技術分析以及常規管理能夠很好的幫助教練員更好的執教。特別要指出的是,隊教練員科研成果的檢查力度并不嚴格,訓練與科研課題聯系較少,科研成果加分比例不高是教練員考評中整體不重視科研訓練的重要因素,科研經費和論文發表的版面費更是負擔,很多在實際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和心得不能及時得以撰寫和發表。
在訓練計劃中部分高校由于規定達到規定數量就可以過關,訓練計劃也會因為運動員的相關狀態以及年齡層次,甚至是競技能力而遭受影響。訓練后的恢復方式也會因為理療設備有限而針對極少數運動員。
另外,訓練過程中如果運用全面系統的訓練較之為不完善的訓練過程更能延長運動員的壽命,運動員的比賽生涯也會相對延長。這期間制定合理的訓練大綱,做出較為科學的訓練模型設計,并且對大綱的訓練過程的實際監督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有效途徑。訓練監控是反應運動員實際狀態的良好手段。這樣會出現以下問題。
(1)科研和醫護隊伍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2)教研人員相互溝通協作運轉機制不協調。
(3)科研負責人和科研目標不夠明確。
田徑訓練中由于資源短缺等問題,很多重大設備問題不能得到根本性轉變,但利用有限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如何獲得最大的產出就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方法。
經費的主要來源已經由原來的撥款型向結合型轉化。更多的社會集資和企業贊助與捐助比例不斷增大。更為重要的是多種經營創收。這樣影響田徑項目資金的因素除了該校其他優勢項目的投入還有本身項目的成績是否理想。
訓練場地和設施通過提供運動隊訓練服務或者舉辦體育比賽也可增加多種經營收入。
高校在訓練管理制度方面較為完備,運行模式也相對完善,立足于本校優勢項目是田徑訓練管理策略的聰明之舉。
高校這一崗位多為退役的優秀運動員,教職工隊伍新鮮血液過少。“以老帶新”和培訓工作是年輕教練員提高自身的相關執教水平的有效途徑,但教練員相關知識自學能力亟待加強,崗位長遠規劃的制定也要相對合理。
高校中田徑訓練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單一,文化課教育不被重視,很多運動員專業知識并不過關。加強訓練選材、落實文化專業課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途徑。
高校科研條件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完善,但科研人員配備不完整,科研人員相互溝通協作困難,這需要更為明確的科研目標和設立相關的科研負責人。
[1]李黎明.全運會河南省田徑競技水平的發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1.
[2]高立東.我國教練員崗位培訓現狀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5):113-115.
[3]劉興.山東省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試點中學基本狀況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3):121-122,125.
[4]苗宇.河南省業余體校田徑項目選材平臺構建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