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紅(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困境與優化分析①
陳永紅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體現了明顯的地域性,而且還呈現了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差異,民族傳統體育在自然的選擇下逐漸發展,實現了由封閉性向開發性的轉變。而且民族傳統體育在由自然性過度到規范性的過程中,使民族傳統體育與國際進行了接軌。民族體育傳統在轉變的過程中,其所具有的最本質的內涵是亙古不變的,同時加強理論聯系實踐,勇于創新,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持續健康的發展。自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后,各學校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體育教學改革和拓寬學校體育功能提供了政策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高校體育發展困境優化策略
所謂的民族傳統體育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由一個民族或很多民族組成的,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項目。民族傳統體育是相對于外民族傳入的且帶有現代化特色的體育活動來說的。民族傳統體育不但表現了縱向的民族文化的傳承聯系,而且還體現了和諧的橫向關系,同時作為民族教育過程中重要內容之一,起到娛樂、健身及競技比賽的關鍵作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呈現出許多比較優異的活動項目,這些項目通過創新和改變之后,使得活動項目更加的規范化,最終得到最廣泛的推廣,讓越來越多的人或民族感受到這項活動的快樂和意義。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56個民族中誕生并且延綿不斷的傳承下去的。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隨著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一起經歷了歷史的驗證和洗禮。隨著時間車輪的推移,我國傳統的民族體育與國際體育發展不謀而合,表現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特殊性。尤其是現在我國傳統觀民族體育收到西方體育的壓迫,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因此如何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成為當前國家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將著重分析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進而提出優化傳統體育發展的策略。
1.1民族傳統體育理論架構與現代化元素相分割
不論是什么理論的建立都應該以一定的歷史為背景,并且在結合、融入及參考一定的現代化元素時,還應該充分利用人類知識的傳承。這同時也是建立理論知識原則的基本要求。而且民族傳統體育是在歷史相態變更過程中誕生的,那么在構建理論方面也要參照這項基本規則。然而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在建立過程中受到歷史遺留問題的重大影響,采取自我封閉,以我為中心的措施,主要體現的方面有:第一,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所表現的內在價值;第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挖掘及發展;第三,關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性的探索。這種思想主要體現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在價值,嚴重忽視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外在價值。民族傳統體育的外在價值主要體現在現代化元素對民族傳統體育外在的優勢補充。當前,民族傳統體育對外在價值表現存在的弊端主要包含:第一,民族傳統體育缺少現代體育科學基礎理論的支撐,比如:運動生物力學知識、運動生物化學知識及運動解剖學等。第二,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化信息系統分離,比如一些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的信息化設備、大眾傳媒等。第三,由于在民族傳統體育缺少一套統一的有效的評比規則,因此導致在文化價值、娛樂健身及民族凝聚等方面嚴重違背當今社會發展中科學化的評價標準。所以民族傳統體育在發展過程中缺少外在營養的攝入,從而嚴重阻礙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腳步。
1.2民族傳統體育的學校教學空間存在閃失
隨著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教學領域中逐漸提升,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地位得到了確立,然而由于外來壓力的抨擊及大眾觀念的轉變,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腳步逐漸緩慢下來,甚至在學教教學領域內出現了空白現象,主要體現在:第一,基礎教育方面。基礎教學是我國教學目標的核心內容,基礎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然而大部分的學校根本就沒有把民族傳統體育設成一門課程進行教育,即便有的學校把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了一門專業來學習,但是由于傳授內容過窄,并且有沒有相適應的教學教材,與此同時,還存在師資方面的問題,因而導致基礎教育根基不夠牢固;第二,學科建立者缺乏卓越的視野。因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產生于民間,然而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建立者大多都對民族傳統體育認識不夠深入。所以,項目建立人員在對民族傳統體育設立過程中出現了考慮不周全、全面把控能力比較低等問題,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一大絆腳石,阻礙了民族傳統體育前進的道路。
2.1增強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系統的建設
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融合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特殊產物,在進行理論系統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內在價值及外在價值。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系統建立的內部價值,不但可以開發人類思維意識以外的傳統體育活動,而且還進一步進行了區別及整頓,進而保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本質性質,從而使民族體育理論具有很強的民族地域文化的特色。民族文化的外在價值主要是把領域內的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進行互補,在保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質特征的基礎上,借鑒及學習外來文化的優點,對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的現代化進行改革創新,從而使民族傳統體育適應國際發展的模式,逐漸與世界接軌。所以在對民族傳統體育理論建設時,應該滿足民族傳統體育內在優化與外來優勢互補的要求,使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建設不但具備系統性,而且還具備科學性及長遠性,從而促進民族傳統體育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2.2開拓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領域
民族傳統體育經過幾千年的承襲、發展、演變之后,已經成為生理、心理、形態、神志的特殊標志,內化在民族體育活動中。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深深地包含著這種凝聚力的品格。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綜合的民俗文化,它重視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滿足,不以高超復雜的技藝、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修養諸條件要求對應公眾,而是以普適的、自娛自樂的消遣性與
游戲性特征迎合民眾。開拓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領域,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第一,突出內部文化。學校可以在課堂上講解民族傳統體育的內在文化,使學生與民族傳統內在文化進行零距離接觸,不但可以提高體育課上的文化氣氛,而且還可以有力的激發學生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熱情;第二,加強對外宣傳。將校園文化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相融合,同時在校園文化領域內大力宣傳民族傳統體育的特色,使學生深入地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的娛樂、健身及競技等方面的價值,進而為學校體育教育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要適應新世紀對人力資源的需要,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加大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比重,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建立完整的體育教學體系,將素質教育與終身體育有機銜接,使學校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獲得應有的地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諸多困境,但是作為現代社會發展下具有綜合素質的人來說,應該提高文化危機的意識。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想方設法解除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中遇到的危機,從而為民族傳統體育健康持續的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關博,楊兆山.武術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體育與科學,2014(3):8 3 -8 7.
[2]湯立許,蔡仲林,劉軼,等.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困境及路徑選擇[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5):574-578.
[3]趙發田.創意經濟時代: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新契機[J].體育與科學,2011,32(3):84-87.
[4]白晉湘.全球化視野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3):34-37.
[5]陳茂林,余啟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困境與優化途徑透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8):37-40.
作者簡介:①陳永紅(1976,10—),男,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體育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8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c)-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