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探析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
李麗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目的:總結社區護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施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資料選取80名護理大專生,根據其年紀以隨機數字法將其劃分成兩個小組,分別是研究組以及對照組,40例2012級為對照組,另外40例2013級為研究組,對照組根據傳統的方法來開展社區護理學教學,而研究組對社區護理學的方法、內容、教學評價等進行設計,且利用問卷調查法對其試驗改革的結果進行了解。結果:研究結果發現,在兩組理論及實踐成績對照中,研究組的優勢非常明顯,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5)。結論:對社區護理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革之后,可以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優秀的、實踐能力強的社區護理人才。
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主要就是社區護理,且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如今高等護理教育工作的一個主要目標。如何讓護理人員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出更多素質較高的社區護理人才,在社區護理教育人員中應引起重視。為此,本院對社區護理的課堂教學內容、目標、方法、模式及實踐教學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現將具體研究程序作如下詳細報道。
1.1 研究資料
將2012級和2013級的80名護理專業學生當作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且在所有研究對象中其全部都是女性,研究對象的年紀在19歲-21歲之間,以隨機數字法將其劃分成兩個小組,分別是研究組以及對照組,組均人數為40;80名研究對象全部都已經將護理學基礎Ⅰ、Ⅱ及外科護理、內科護理學等知識學習完。而且兩組學生的年齡以及學習成績等相關資料中的比較均未表現出明顯性區別(P>0.05),所以值得對比。
1.2 方法
社區護理的教學及其評價方法;社區護理學屬于護理專業人員必修的一門課程,在給對照組人員進行知識講授的過程中,理論課通常利用傳統課堂講授的方法來進行講解,且輔以相應的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而技能課則以老師示教及指導、讓學生觀看相應的錄像等方式來實施教學。研究組則應將基線調查當作基礎的指導,聯系社區護理的臨床實踐對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進行教學設計,其具體的方法如下所示[1]。
(1)社區護理的教學內容計;應依據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將綜合素質培養納入到教學的具體目標中,且對社區護理工作中需要的技巧、概念等進行重點學習,并通過歸類分析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社區護理技巧、理論部分應對社區護理中的重點理論、概念進行詳述,實踐和理論結合的部分可以將典型的案例放在教學內容中,進而便于學生進行相應的分析、討論、決策、判斷。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不斷提升理論知識應用的實際能力,將理論貫穿在實踐中,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融合。社區護理中的技能訓練知識應重視學生技能訓練,不斷提升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2]。
(2)社區護理的教學方法設計;轉變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創造較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對于內容不同的教學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而形成實用性、科學性較強的設計方案。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來開展相應的教學,其包含社區、家庭健康護理、社區護理方法。主要的側重點在于了解、掌握社區護理。通過增加相應的圖片、情境強調來增強學生對護理內容的認識,把實際事物、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社區護理的相關理念、技能。也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法,如對社區兒童、中年人、婦女、老年人等的健康保健進行相應的指導、社區健康教育等方式來對教學方法進行設計。這樣就可以是社區護理的技能與理論有機結合,更好的對學生的溝通能力、創新能力進行培養[3]。
表1 兩組人員理論及實踐成績情況對照(±s)
表1 兩組人員理論及實踐成績情況對照(±s)
組別 人數(n) 理論知識考核 作業成績 總成績研究組 40 80.25±5.47 86.74±6.21 84.4±6.7對照組 40 75.21±5.13 82.61±5.26 77.9±7.2
(3)對教學評價進行設計;利用自制的教學反饋的問卷調查表對教學改革之后的學習教學認可程度進行調查。且考核結束之后發放相應的問卷,說明填寫的方法之后,由護理人員獨立填寫完成當場收回,在發放的80份問卷中,其收回的有效問卷有80份,其有效回收率達到了100%。
1.3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以及處理本組研究數據,通過(±s)代表一般資料,通過卡方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研究對象的實踐成績及理論成績與對照組相比存在著絕對性的優勢,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詳情如表1所示。
在社區護理教學的改革中,人才培養模式屬于系統性的工程,其培養內容、目標、進程必須量力而行、實事求是[4]。在本研究中把教學設計引入社區護理教學的實踐中,主要將現代的教學理論當作依據,參照相應的學習理論、教學理論進行教學籌劃、設計,進而讓學生樹立相應的整體優化理念,創設一個科學、有效、合理的社區護理教學系統、方案,對社區護理人才進行培養。伴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及人們的健康需求持續增加,對我國的社區護理模式進行不斷的研究,建構內容比較豐富、創新高度強、綜合素質高的社區護理新體系,有利與對社區護理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探索[5]。
總而言之,通過對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能夠使社區護理人才的創新精神及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
[1]王紹鋒,廖曉春,汪娩南.城鄉一體化社區護理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1):61.
[2]王莉莉,安秋月,黃雙麗.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0,24(2):359.
[3]李秋萍,邱玉宇,董彥琴.護理專業國際護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10,7(9):785-786.
[4]甄小鵑,徐淑秀,謝虹.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0,24(1):264-265.
[5]汪娩南,廖曉春,王紹鋒.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4(2):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