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章
(中國人民銀行保定市中心支行,河北 保定 071000)
發展我國個人征信業的思考
劉英章
(中國人民銀行保定市中心支行,河北 保定 071000)
當前我國個人征信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為主,民營征信機構及其他專業個人征信機構為補充的多元化的個人征信體系。發展個人征信業是完善我國社會信用信息管理體系、改善社會信用環境的迫切要求,應積極推動和規范,并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個人征信業;信息管理體系;社會信用環境
我國個人征信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步,歷經探索階段、起步階段和發展階段,已經初步形成了集經濟征信、商務征信、社會征信、政務征信和司法征信于一體的征信體系,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改善社會信用環境提供了強大的正能量。但個人征信行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筆者結合自身相關的工作經驗和體會,分析我國個人征信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我國個人征信業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探索。1988年3月,上海遠東資信評估公司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獨立于銀行系統的社會專業信用評級機構。1997年6月上海獲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全國率先開展個人信用聯合征信試點。1999年上海資信有限公司成立,開始從事個人征信服務。2003年,國務院賦予中國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職責,批準設立征信管理局。同年,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率先啟動區域社會征信業發展試點,一批地方性征信機構設立并得到迅速發展。2O04年,人民銀行組織商業銀行開始建設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2006年1月正式在全國聯網運行。截至2012年底,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8.2億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檔案,其中有貸款記錄的2.89億人,收錄的自然人信息數量居世界各征信機構之首,見表1。據不完全調查,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各類征信機構150多家。[2]

2008年,國務院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職責調整為“管理征信業”,2013年《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以此為里程碑,我國個人征信業開始步入了管理部門明晰、職責明確、搭建機制和有法可依的軌道。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民營機構已開始進入個人征信業,今年1月,人民銀行批準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首批8家民營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①8家民營征信機構是: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2015年1月初,人民銀行通知這8家公司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8家民營征信機構的準入,不僅有利于加強我國的個人征信體系,也為征集網絡支付、移動支付、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新交易環境下的個人信用信息奠定了基礎,這無疑進一步拓展了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內涵和外延。
(一)個人征信行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是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大力支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了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2014年6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下簡稱《綱要》),指出“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出要建立“以法律、法規、標準和契約為依據,以健全覆蓋社會成員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基礎設施網絡為基礎,以信用信息合規應用和信用服務體系為支撐,以樹立誠信文化理念、弘揚誠信傳統美德為內在要求,以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為獎懲機制”的社會信用體系,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2014年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總行發布了落實《綱要》的任務分工和2014~2016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各地方政府也做了具體安排。這表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二是我國經濟發展要求個人征信業的發展與其相適應。市場經濟對社會信用環境有高度的依賴性,因為各種現代市場經濟也基本上都是信用經濟,絕大部分經濟交易都是信用交易,誠信在維系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即使現貨交易也需要質量誠信、服務誠信等來維系秩序。社會信用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信用的授受和交易成本,社會信用環境的改善會減少人們為采取各種信用保險措施而產生的交易成本。市場經濟對社會信用環境的依賴性,一方面要求加強社會信用管理,不斷改善信用環境;另一方面要求能夠給交易者提供對方的信用信息,以便為規避和防范交易中的信用風險提供依據。這種客觀要求正是推動個人征信業發展的基本動力。
三是互聯網、現代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為個人征信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它可以大大提高對個人信用信息的征集能力、分析處理能力和對客戶的信息服務能力。
(二)個人征信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個人征信發展的體制障礙難以破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擁有自身的個人信息數據庫,人民銀行管理著全國金融基礎信用數據庫,還有商務、司法、稅務、公共機構掌握的專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以及民營征信機構自身掌握的網絡交易用戶的交易信用數據,這些分散在官方和民營征信機構手中的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如何實現資源共享,構建全方位的、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征信數據,充分體現征信報告和評級的客觀、公正、科學性,到目前仍處于探討階段,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這種體制機制藩籬嚴重阻礙著我國個人征信業的健康發展。
2.社會信用意識和信用環境有待提高和改善。信用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和前提,但我國目前全社會信用意識和社會信用環境仍然比較脆弱。主要表現在經濟主體失信成本過低和利益驅動下的失信約束無力,缺乏有效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機制,這不利于我國個人征信業的發展。
3.發展基礎薄弱。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個人征信業仍屬于起步階段,征信機構總體實力弱,難以形成征信機構旗艦,個人征信產品開發、個人征信技術以及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仍在低端徘徊,影響了個人征信機構發展的活力。在征信產品開發上,存在品種少、范圍窄、創新乏力的情況,與市場多元化的需求不匹配。
4.有關個人征信業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有關個人征信業的法規只有《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機構管理辦法》以及《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這些條例、辦法有它的局限性,一是法律效率和權威性不高,二是有些規定可操作性較差,比如: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對征信產品提供方、個人征信機構和征信需求方違法違規處置,對信息安全標準、信息安全保護、征信業發展的總體標準和基礎類標準體系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規范。
5.個人征信專業人才匱乏。個人征信是一個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前瞻性行業,急需懂征信、互聯網、金融和法律的復合型人才。對我國而言,征信業起步是在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的探索,雖然積累了一批個人征信專業人才,但也只是邊學邊干逐步培養起來的,大都缺乏系統的專業學習和訓練。最近幾年新引進銀行的高校畢業生,不僅許多不完全具備個人征信業所需要的綜合素質,而且缺乏征信方面的實踐經驗,還需要有一個培養過程。社會上其他征信公司由于起步晚,人才短缺問題則更為突出。
1.加強組織領導。一是發揮好以發改委、人民銀行牽頭的個人征信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部際聯席會議的各成員單位應各負其責、大力協同,共同推動個人征信業的發展。二是要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搜集、加工和利用等工作的指導和規范,逐步消除個人征信死角,實現公民個人信息征集全覆蓋。三是各級政府應切實擔負起在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責任,積極支持個人征信業的發展。
2.破除制度體制藩籬,實現信息共享。對政府及各職能部門擁有的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除涉及國家安全、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之外的,應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以降低個人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逐步向外開放。對人民銀行管理的全國金融基礎信用數據庫的端口接入,對商務、司法、稅務及其他公共機構掌握的專業信用信息數據庫的信息有限提供和發布,以及對民營征信機構自身的個人信用信息數據與官方數據庫的有償交換,應盡快列出時間表,為構建全方位的、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奠定基礎。
3.加強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優化全社會信用環境。應按著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原則,加大激勵和懲戒力度,逐步培育自覺守信、不愿和不敢失信的社會誠信機制。對守信者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標準應進一步細化,使守信者在就業、業績考核、信貸授信、商業授信等方面能切實得到好處。對失信者應加大懲罰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并根據違約的嚴重程度對其以后的交易行為給予一定限制。
4.盡快制定個人征信產品服務收費標準。區分公共征信機構和民營個人征信機構,摸清征信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邊際收益,制定出適合市場交易的價格,為征信產品真正進入市場,實現征信產品商業化創造條件,以提高各類個人征信機構參與征信產品開發和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加強個人征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是應積極吸引征信業發達國家的征信專業人才,廣泛開展國際間和官方征信公司與民營征信機構之間的人才交流合作,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征信隊伍的業務素質;二是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培育“唯信、誠實、踐諾、創新”的核心價值觀,形成誠實守信、以崗為家、實事求是、奉獻為榮的工作作風;三是高校應適應我國征信業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征信專業人才的培養。
[1]巴曙松,楊彪,朱海明等.中國網絡支付安全白皮書——網絡支付結構創新與風險治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
[2]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編寫組.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2003-2013)[EB/OL].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 publish/zhengxinguanliju/3913/2013/20131212090321659331622/ 20131212090321659331622_.html.
(責任編輯:郄彥平;校對:盧艷茹)
F830.31
A
1006-3544(2015)02-0045-03
2015-01-23
劉英章(1966-),河北保定人,中國人民銀行保定市中心支行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征信、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