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花 曾小玲 鐘慧紅 劉惠勤 李翠碧 曹 媛 鄧淑玲
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廣東深圳 518133
舒適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癥狀改善和FEV1%、PEF數值的影響
郭玉花 曾小玲 鐘慧紅 劉惠勤 李翠碧 曹 媛 鄧淑玲
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廣東深圳 518133
目的 觀察舒適護理聯合中醫固本活血法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改善和FEV1%、PEF數值的影響。 方法 64例反復間斷發作病程在4年以內的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 n=33)和對照組(n=31)兩組,對照組一般護理聯合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中醫固本活血療法(固本平喘湯加減)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同時再加用舒適護理,兩組均治療2周。 結果 治療2周后觀察組FEV1%、PEF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在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療法及一般護理的同時再實施舒適護理聯合固本活血療法治療比單純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療法及一般護理能更有效改善FEV1%、PEF,提高治療有效率。
舒適護理;固本活血療法;緩解;FEV1%;PEF
一般護理聯合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療法是治療支氣管哮喘常見的治療方法。舒適護理是一種比一般護理更有助于治療的護理模式,中醫治療該病的方法是固本活血療法[1-2],因此筆者在一般護理聯合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中醫固本活血療法治療該病的同時再加用舒適護理觀察其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擬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3]做出西醫診斷;參照《中醫內科學》教材[4]做出中醫診斷;除支氣管哮喘以外無其他慢性疾病;自愿接受本研究;排除標準:患者認知障礙或無法完成自我管理行為者;正在接受專項健康教育或其他干預者;拒絕參加本研究者。選擇2011~2013年收治的反復間斷發作病程在4年以內的支氣管哮喘患者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齡18~55歲,體質量40~80kg。隨機分為觀察組(n=33)和對照組(n=31)。兩組患者年齡、病程、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病程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病程比較
組別 n 年齡(歲) 病程(年) 體質量(kg)觀察組 33 37.32±7.71 2.88±0.91 68.03±6.81對照組 31 38.83±8.14 3.03±0.84 68.54±7.73
1.2中、西醫診斷方法
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擬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3]做出西醫診斷;參照《中醫內科學》教材[4]做出中醫診斷。
1.3方法
對照組一般護理聯合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中醫固本活血療法(固本平喘湯加減)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同時再加用舒適護理,兩組均治療2周。
1.3.1西醫治療解痙 靜滴氨茶堿(山東康寧藥業有限公司,H20057445)0.5mg/kg,每日1次。平喘: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山西醫科大學制藥廠,H14020757) 4~8h一次,一次1或2噴。皮質激素:緩慢靜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H20130301)30mg/kg,靜 注 時 間30min。抗菌:依細菌培養和細菌藥敏試驗靜滴對應的抗菌素控制感染。
1.3.2中醫治療 在西醫治療的同時口服固本平喘湯:炙麻黃10g,蘇子15g,白芥子15g,萊菔子15g,巴戟天15g,地龍10g,仙靈脾15g,補骨脂15g,黃芪30g,當歸10g,丹參20g,川芎15g。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飲服,每次150mL,兩周為一個療程。
1.4護理方法
1.4.1支氣管哮喘一般護理 (1)為患者調整舒適的坐位或半坐位,鼓勵患者緩慢的深呼吸。(2)協助患者排痰,指導患者咳嗽時坐起,身體前傾,給患者拍背鼓勵其將痰咳出。痰液黏稠時多飲水。(3)呼吸困難者予給氧,遵醫囑給予鼻導管持續吸氧,注意濕化后給氧。(4)按醫囑使用支氣管解痙藥物和抗炎藥物。(5)哮喘發作時陪伴患者身邊,解釋病情,消除緊張情緒。必要時遵醫囑給鎮靜劑,注意禁用嗎啡和大量鎮靜劑,以免抑制呼吸。(6)哮喘發作時醫囑患者勿講話及進食,緩解時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飲水。
1.4.2支氣管哮喘舒適護理 (1)心理舒適護理:給予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主動關心患者。在患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護理人員可允許家屬陪同,使患者獲得心理安慰。(2)環境舒適護理:病房干凈、整潔、通風良好,對病房進行定期清掃,使用空氣濕化器增加室內濕度,維持室溫在22~24℃和濕度60%左右,對于房間進行消毒時應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消毒液,并避免放置毛毯、花草等存在過敏性物質的裝飾品。(3)吸氧與排痰舒適護理:給患者吸氧過程中保證患者體位正確,并密切觀察吸氧效果,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吸氧流量大小。并輕叩其背部幫助排痰,再輔以指導咳嗽技巧。吸痰時用柔軟的吸痰管,動作輕柔。按揉上背部脊椎兩側的阿是穴,每個穴位按揉7~8次,并給予溫敷1h,每日兩次。(4)飲食舒適護理:選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低油脂的食物,并鼓勵患者多吃水果與綠色蔬菜。(5)睡眠舒適護理:使病房光線保持柔和,并減少探視人數。在患者不著涼的前提下幫助患者用熱水擦拭身體,并對被褥與床單進行定期更換,可在病房中播放輕緩的音樂以幫助患者入睡。在患者臨睡前,護士為患者按摩足心(涌泉穴)、眼角(睛明穴)。
1.5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入院時和治療2周后 FEV1%、PEF數值以及臨床治療效果,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6療效判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南(2003)》中的相關標準[5]。臨床控制:哮喘癥狀完全消失,雖偶有輕度發作,但不需要用藥即可緩解,FEV1%增量>30%,或治療后FEV1%≥預計值的80%。顯效:哮喘癥狀明顯緩解,FEV1%增加20%~30%,或治療后FEV1%達到預計值的60%~79%,仍需用糖皮質激素或支氣管擴張劑。有效:哮喘癥狀部分減輕,FEV1%增加10%~20%,仍需用糖皮質激素和(或)支氣管擴張劑。無效:哮喘癥狀及FEV1%測定值無好轉或加重。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使用日本美能AS-505肺功能儀和美國PIKO-1電子峰流速儀測量入院時和治療2周后 FEV1%、PEF數值。
1.7統計學處理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FEV1%、PEF治療后均比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FEV1%、PEF升高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EV1%、PEF變化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EV1%、PEF變化的比較
?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有效率和FEV1%、PEF數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在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療法及一般護理的同時再實施舒適護理聯合固本活血療法治療比單純西醫解痙、平喘、激素、抗菌素療法及常規護理能更有效緩解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癥狀,改善FEV1%、PEF,提高治療有效率。該結論與李麗珠等[1,6]報道一致。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支氣管哮喘屬于中醫“哮證”范疇,多由于宿痰伏肺,遇誘因或感邪觸發,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易反復發作,寒痰傷及脾腎之陽,使腎中精氣匱乏,攝納失常,則陽虛水泛為痰,上干于肺,而致肺納氣無能,久病入絡,痰結瘀阻,血瘀于肺,肺絡受損,宣降失職,故而哮喘。明代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指出:“若惡露不散,血凝滯,上熏于肺,亦令喘急。”治療應以固本活血。固本活血湯由炙麻黃、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巴戟天、地龍、仙靈脾、補骨脂、黃茋、當歸、丹參、川芎等組成。黃芪為益肺健脾,斂汗固表之要藥,黃芪能促進人體白細胞干擾素的誘生能力,抑制細胞核糖核酸代謝,提高免疫球蛋白IgA水平,黃芪能在多個環節阻斷免疫反應,抑制過敏介質釋放,具有類似激素樣作用而抑制過敏反應,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等溫陽填精,仙靈脾的提取物類黃酮淫羊多糖具有和緩而持久的增強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的作用,還有一定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丹參、當歸、川芎,既可活血化瘀,又能補血生血,活血化瘀藥有緩解支氣管痙攣,有利于排痰、改善組織循環,糾正缺氧;麻黃有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和改善肺灌流的作用;蘇子、白芥子使肺氣得以肅降;地龍則有顯著的支氣管舒張作用;諸藥合用,則正氣得以恢復,脾胃功能得以健運,血氣化源逐漸充足,腎中精氣不斷充沛,從而恢復體質、改善癥狀。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給患者帶來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舒適護理比一般護理能夠使患者在心理、生理方面達到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增強自信心,同時也增進了護患間的交流,使患者對治療產生安全感、親切感和信任感,能更好地協助治療,加快康復[7-12]。
本研究的治療和護理方法對反復間斷發作病程在4年以內的支氣管哮喘患者提高了療效,藥物起到主要的治療作用,護理同樣也起到了主要的輔助治療作用,兩者密不可分。本研究提出的治療和護理方法可以為醫護人員臨床護理、治療支氣管哮喘提供參考和借鑒。
[1] 李麗紅,朱焱林.固本活血法聯合西藥治療哮喘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7):1874-1875.
[2] 王桂珍,李紅.舒適護理在脊柱外科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9):33-34.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4] 周仲英.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83-85.
[5]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1-64.
[6] 躹家珍.舒適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2012,10(3):64-65.
[7] 劉凡菊,陳殿芳,張慶珍.結核性毀損肺30例舒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9):57-58.
[8] 王桂珍,李紅.舒適護理在脊柱外科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上旬版),2004(9):33-34.
[9] 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3):132-138.
[10] 尤黎明,吳英.內科學護理學[M].第4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11] 許建中,吳銀根,李明華.中西醫結合哮喘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64.
[12] 楊玉玲.高原地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護理86 例[J].中國使用護理雜志,2005,21(8):6.
Eff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improving symptoms and FEV1%, PEF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GUO Yuhua ZENG Xiaoling ZHONG Huihong LIU Huiqin LI Cuibi CAO Yuan DENG Shuling
The TCM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518133,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combined with TCM consolidating body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in improving symptoms and FEV1%, PEF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and repeated attack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its course of disease was less than 4 year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3) and control group (n=31).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ener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spasmolysis, anti-asthmatic, hormone, antibiotics and TCM consolidating body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Guben pingchuan Decoction plus & minu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further treated with comfortable nursing. Both of treatment last for two weeks.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FEV1% and PEF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nes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western medicine spasmolysis, anti-asthmatic, hormone, antibiotics and regular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mfortable nursing and TCM consolidating body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can better improve FEV1%, PEF and curative effectiveness than the western medicine method combined with regular nursing.
Comfortable nursing; Consolidating body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method; Relief; FEV1%; PEF
R473.5
B
2095-0616(2015)09-105-03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科技局基金科研立項課題(2013116)。
(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