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霞 林冬梅 鐘桂香
廣東省蕉嶺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蕉嶺514100
預見性護理思維在急診急救搶救中的應用
鐘麗霞 林冬梅 鐘桂香
廣東省蕉嶺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蕉嶺514100
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思維在搶救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2013年1~12月應用預見性護理思維護理救護患者100例為觀察組,2012年1~12月接受常規救護患者100例為對照組,觀察兩組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得到搶救平均時間為(2.6±0.8)min,對照組為(3.7±0.9)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患矛盾發生率、醫患糾紛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7.0%(97/100),對照組為86.0%(86/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預見性護理在搶救中能明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水平,能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預見性護理;急診;急救應用;護理思維
在急診科存在很多突發病情,多以一種或多種重癥危象為首發表現,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向醫療技術和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急診搶救中對護士的要求也更新更高,搶救護理行為要用預見性護理思維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狀況, 以嫻熟的技術 ,做好搶救中的各項護理工作[1-2]。我科于2013年1~12月采用預見性護理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救護,在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及患者滿意度等方面獲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癥患者100例為觀察組,2012年1~12月的急危重癥患者10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應用預見性護理思維救護,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救護。觀察組男45例,女55例,年齡17~61歲,平均(34.6±12.3)歲。對照組男51例,女49例,患者年齡18~60歲,平均(35.9±12.1)歲。兩組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措施實施救護,各級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搶救需要實施常規救護。
觀察組:采用預見性護理。(1)正確評估患者病情:護士接診患者時通過眼觀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數,對入院患者要區分輕重緩急,安排危重患者床位要盡量靠近護士辦公室以便病情監護,預見性思維的著眼點要放在傷情評估—緊急護理救治—配合診斷—繼續進一步救治這一科學的護理搶救程序中;(2)正確使用搶救設備:臨床常見的呼吸、心跳驟停、心肌梗死、失血性休克等搶救對速度和準確度有著很高的要求,護士應及時的準備儀器設備并且正確地配合醫生的操作,使急救設備物資始終保持應急狀態,做到定點放置、用物齊全、性能良好、無菌、組合、明示;(3)合理使用急救藥品:能體現出急診護士對疾病理論知識與搶救藥品的掌握程度,急診護士除了提高對患者癥狀的識別能力外,還要根據對病情預見性設定提前量。注射盤內要備好多個劑量救治該類疾病的搶救藥品,隨時及時用藥。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患矛盾次數、醫患糾紛人數及搶救成功率的比較[n(%)]
1.3患者滿意度評價
對患者、患者家屬和醫師對護理質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器具準備情況、護理態度、操作熟練程度、環境衛生等,滿分100分,60分以上為對護理滿意。
1.4觀察指標
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護患矛盾發生率、醫患糾紛發生率、平均得到搶救時間、患者滿意度等。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方差不齊采用非參數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搶救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搶救平均時間為(2.6±0.8)min,對照組為(3.7±0.9)min,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135,P<0.01)。
2.2兩組患者護患矛盾發生率、醫患糾紛發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患矛盾發生率、醫患糾紛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及醫生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7.0%(97/100),對照組為86.0%(86/1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779,P<0.01)。
急診科前來就診的患者病情變化快,多為高危、不可預見性強,給臨床護理帶來極大的挑戰。而預見性護理在減少急診患者并發癥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3-4]。預見性護理提前預知患者最有可能出現的病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觀察重視患者預警征象, 及時采取護理及醫療防治措施,從而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及急診救護質量[5-6]。
預見性護理要做到正確評估患者病情,正確使用搶救設備,合理使用急救藥品[7]。在醫生檢傷時,護士應立即投入護理搶救,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以交流、溝通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排除各種心理障礙,真實反應出病情變化,對護士所做的一切表示信任和接納。從而提高患者對突發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8-9]。護士應及時的準備儀器設備并且正確地配合醫生的操作。在搶救儀器的應急操作中,每個護士應充分理解危重病搶救和搶救物品的關系,要有危機意識和管理觀念,以及預見性的完善準備[10]。所以管理必須使急救設備物資始終保持應急狀態,應具備以下條件:用物齊全、定點放置、性能良好、無菌、組合、明示、為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11]。危重病患者病情兇險,短時間內做大量的處置,藥物使用是穩定病情的第一關鍵,急診護士除了提高對患者癥狀的識別能力外,還應根據病情預見性設定提前量[12-13]。注射盤內備好多個劑量救治該類疾病的搶救藥品,隨時用藥,及時到位。另外多個通路給不同藥物時,特別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
我們采用預見性護理對急診危重癥患者采取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患者及醫生對護士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進入急診室后得到救治的時間,出現并發癥的處理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6.0%,觀察組為4.0%;對照組滿意度為86.0%,觀察組為97.0%。觀察組各項觀察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預見性護理能預見性觀察病情,減輕或阻止了危重患者嚴重并發癥的發生,使急診護理質量明顯提高。
[1] 吳姝玲.預見性護理思維在急診搶救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4):104-105.
[2] 郭艷陽,高潔.預見性護理在嚴重創傷術后精神障礙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34-35.
[3] 蔡慧,王志紅.預見性護理在肝尾狀葉腫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2):2093-2094. [4] 劉國瓊.預見性護理對糖尿病性自內障手術患者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0):158-159.
[5] 葉琳琳,金曉瓊,鄭聲浩.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腦卒中患者的應用及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853-854.
[6] 譚惠琦,吳潔.52例重度子癰前期病人的預見性護理[J].全科護理,2011,9(4):965-966.
[7] 馬立群,司維美,鄭秀青.預見性思維在普外科護士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8):102-103.
[8] 葉慧麗.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12(1):113-114.
[9] 譚琴.低年資護士預見性思維的培養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38(2):200-201.
[10] 劉繼萍.婦產科出血性急癥搶救中的預見性護理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2):215-216.
[11] 劉繼萍.預見性護理措施防范門急診輸液室風險[J].中國實用醫藥,2013,8(6):269-270.
[12] 周妙琴.急診護士預見性護理思維在急診搶救中的作用[J].醫學信息,2013,14(13):435.
[13] 杜建蓉,榮秀華,黃麗.預見性護理在脊柱損傷合并多發傷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J].2013,10(4):128-130.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think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rescue
ZHONG Lixia LIN Dongmei ZHONG Guixia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Jiaoling People's Hospital, Jiaoling 5141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thinking in emergency rescue. Methods 100 patients who
predictive nursing thinking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100 patients who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of nursing car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mean rescue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2.6±0.8) min,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3.7±0.9) mi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rate of successful rescu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at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patient-hospital dispute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was 97.0% (97/100) with 86.0% (86/100)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in rescue and can provide patients with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Emergency treatment; Emergency applications; Nursing thinking
R473
B
2095-0616(2015)09-117-03
(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