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禹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 蘇州超聲醫學研究室,江蘇蘇州 215001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價值研究
嚴 禹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 蘇州超聲醫學研究室,江蘇蘇州 215001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價值。 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為觀察組,以及同時期收治的34例非糖尿病但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為對照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查,對比分析檢查結果。 結果 觀察組足背動脈、脛后動脈遠端、脛前動脈近端、腘動脈、股淺動脈、股總動脈等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幾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不論是觀察組還是對照組,其足背動脈、脛前動脈近端、腘動脈等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幾率均高于股淺動脈及股總動脈;觀察組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陽性率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變患者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且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操作簡單、無創傷,可重復使用,因此該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彩色多普勒超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價值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不斷增長,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結構[1]。糖尿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僅局限于其原發癥狀,而且還會造成多種并發癥。據統計,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該病又被稱為糖尿病足[2]?;加邢轮懿∽兊幕颊咄杏X下肢疼痛、麻木,并存在間歇性跛行現象,若不及時治療不但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甚至會引發截肢[3]。及早診斷是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重要舉措,而目前常用的診斷方法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此,為了解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實用價值,本研究結合我院工作實例展開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為觀察組,以及同時期收治的34例非糖尿病但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35~89歲,平均(63.2±17.5)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36~82歲,平均(64.1±18.1)歲。本研究中,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標準;而對照組患者均符合下肢血管病變診斷標準。兩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排除以下患者[4]:重要器官存在疾病;存在重度內分泌疾?。惑w質極度衰弱患者;存在嚴重感染;存在較強應激狀態;常年使用抗凝劑的患者。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下肢血管檢查。所用儀器為PHILIPS iU Elit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HILIPS HD 11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2.0~5.0MHz;百勝MyLab9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2.0~7.5MHz。具體方法如下:
要求患者取平臥位或俯臥位,大腿略向外展,以充分暴露下肢;檢查時,先進行橫向掃描,待確定具體部位后進行豎向掃描;掃描中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部位,包括:足背動脈、脛前動脈近端、腘動脈、股淺動脈、股總動脈等;詳細觀察記錄掃描圖像、血管血流充盈情況等;掃描時需盡量保持超聲束與血流方向呈≤60℃夾角;整個檢查過程需有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的醫師完成。
1.3診斷標準[5]
本研究將下肢血管病變分為硬化、狹窄、斑塊三種。其各自診斷評分標準如下。
1.3.1硬化程度診斷標準 正常0分,輕度硬化(回聲強,動脈內膜無明顯增厚且無斑塊)1分,中重度硬化(回聲強,動脈輕度狹窄或部分存在斑塊)2分。患者得分≥1即可認為存在硬化。
1.3.2狹窄程度診斷標準 正常0分,輕度狹窄(狹窄部分占總體的30%~50%)1分,中重度狹窄(狹窄51%~70%)2分,閉塞(血液完全停止流動)3分。得分≥1即可認為存在狹窄。
1.3.3斑塊診斷標準 正常0分,存在單發斑塊1分,存在多發斑塊2分,存在彌漫性斑塊3分。患者得分≥1即可認為存在斑塊。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的方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不同部位檢查結果分析
經分析發現,觀察組足背動脈、脛后動脈遠端、脛前動脈近端、腘動脈、股淺動脈、股總動脈等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幾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足背動脈、脛后動脈遠端、脛前動脈近端、腘動脈等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幾率均高于股淺動脈及股總動脈。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部位檢查結果分析[n(%)]
2.2兩組下肢血管各病變檢測陽性率比較
經分析發現,本研究中觀察組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陽性率分別為41.2%、17.6%、88.2%;對照組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陽性率分別為8.8%、0、38.2%;觀察組以上各指標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血管病變檢測陽性率比較
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該病輕則造成患者下肢麻木、疼痛,出現間歇性跛行等,重則可能造成患者截肢,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6]。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發病原因與正常下肢血管病變的原因相似,均為患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造成[7]。而與正常下肢血管病變不同的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在糖尿病發病早期就已經出現,并且其發病部位主要是足背動脈等下肢遠端動脈,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病變患者足部潰瘍、截肢等現象的發生率較高[8]。本研究中,觀察組足背動脈發生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幾率高達67.6%,而股總動脈出現以上病變的幾率只有41.2%,這一結果驗證以上結論。
同時,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及斑塊的發生率高于正常下肢病變患者,而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陽性率分別為41.2%、17.6%、88.2%;對照組下肢血管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斑塊的陽性率分別為8.8%、0、38.2%;這與以上研究結論相符。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為:高血糖會造成患者病理生理發生改變,造成氧化應激、大量驗證因子產生、山梨醇旁路代謝異常激活等,從而造成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出現損傷,進而造成血管病變[9]。另外,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而含量較高的胰島素會致使動脈平滑肌增生,使得動脈中層向內皮移位,且各種組織因子會受高胰島素的影響而在動脈內壁沉積,再加上胰島素原使血液中組織因子、凝血因子升高,從而造成血液纖溶酶活性降低,血液凝固,血液粥樣硬化,進而造成血管病變[10-13]。
當前,臨床檢測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金標準為動脈血管造影,然而該方法的技術、設備要求較高,并且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因此該方法常被用于手術前檢查,不是個常規檢查[14]。基于此,相關學者嘗試研究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工作中的作用[15-17]。本研究發現,多普勒超聲診斷不但能夠確定下肢病變例數,而且還能準確定位病變部位,再加上該方法操作便捷、對患者無創傷,因此該方法能夠作為臨床常規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首要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黃偉剛,杜堅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超聲檢查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12(3):96-99.
[2] 楊娟.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3(23):524-525.
[3] 鄧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45(3):381-382.
[4] 那桂萍,王華,普素,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武警醫學院學報,2011,41(5):350-351.
[5] 何明海,楊文翔,劉學彬,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J].西部醫學,2011,24(7):1246-1247.
[6] 葉圣其.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9(30):25-26.
[7] 林騫,李妙珊,裴書芳,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應用[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3,17(6):701-703.
[8] 郭子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23(24):31-32.
[9] 蔣樂.彩色多普勒超聲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0,10(2):273-274.
[10] 張蘋芝,劉旭東,岳文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9(9):1027-1028.
[11] 宮倩倩,呂肖鋒,洛佩,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與下肢血管病變的關系[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11):43-45.
[12] 吳秋楓,閆瑞芬.高齡老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相關因素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2,11(4):263-265.
[13] 周和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治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191-192.
[14] 劉偉芳,吳偉瓊,陳利強,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發生率、病變程度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0,17(13):2323-2325.
[15] 溫智峰,蒲蔚榮.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醫證型與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的相關性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2,8(5):22-23.
[16] 徐仁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超聲改變情況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1):8-10.
[17] 陸成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超聲檢查與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4):900-901.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s
YAN Yu
Su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Suzhou Ultrasonic Medical Laboratory, Suzhou 21500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s in value. Methods 34 cases of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from 2012 January to 2014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same period were treated 34 cases of n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but as control group. The us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examin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dorsalis pedis artery,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roximal popliteal artery,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femoral artery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stenosis, occlus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plaq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heth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or control group, the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terior tibial artery, popliteal and proximal artery stenosis, occlus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plaq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stenosis, occlusion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plaqu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which has a high accuracy,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simple, non-invasive, repeatable use, so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s; Diagnostic value
R445
B
2095-0616(2015)09-156-03
(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