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彬
江蘇省張家港市衛生進修學校,江蘇張家港 215600
社區醫生培訓問題及應對策略
高曉彬
江蘇省張家港市衛生進修學校,江蘇張家港 215600
目的 分析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的問題及探討應對策略。 方法 2012年本區域僅根據以往相關經驗實施社區醫生培訓工作;2013年組織社區醫生集中討論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將討論結果應用于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 結果 2012、2013年各社區總人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013年社區新發常見慢性疾病患者所占比例僅為0.54%,顯著低于2012年社區新發常見慢性疾病患者所占比例3.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3年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滿意度、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知識掌握情況均顯著優于2012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參與社區醫生培訓人員應結合本社區自身特點制定適合的培訓內容,提高社區醫生培訓效果,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
社區醫生;培訓;問題;對策
社區衛生服務是今后衛生保健工作發展的主要趨勢,將承擔社區基層大多數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任務,提示社區醫生的專業素質是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的關鍵因素[1]。本研究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選取本區域2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相關研究,分析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的問題及探討應對策略,為提高社區醫生綜合素質提供可靠依據,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2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共醫生76名,其中男43名、女33名,年齡26~57歲,平均(43.3±2.2)歲,工作年限2~34年,平均(9.28±4.51)年,受教育程度:中專17名、大專59名。上述2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生組成情況在研究期間未發生任何變動。
1.2方法
1.2.1納入與排除標準 (1)于本次研究時間段內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實施診斷及治療等與疾病相關工作;(2)意識清醒,可積極配合本次研究,無精神類疾病;(3)無肢體殘疾、運動障礙、語言障礙、智力障礙等可能影響其參與社區醫生培訓工作的相關異常情況;(4)無惡性腫瘤;(5)無心、肝、腎等機體重要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6)可獨立完成社區醫生培訓,無中斷退出情況;(7)于研究結束時可獨立完成自擬滿意度調查表、理論知識考試;(8)排除本次研究過程中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社區醫生,如家屬去世、入獄等;(9)排除本次研究過程中個人發生重大事件的社區醫生,如意外懷孕、流產、失蹤等;(10)社區醫生及本社區相關工作者對本次研究內容完全知情。
1.2.2研究方法 2012年,本區域僅根據以往相關經驗實施社區醫生培訓工作,即選取本年固定時間段組織社區醫生分批培訓,內容涉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常見疾病、慢性病診治、近期易發傳染病預防診斷、國內外疾病預防診治先進知識等;2013年,組織社區醫生集中討論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將討論結果應用于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記錄不同時間培訓完成后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知識掌握情況[2](于培訓完成后指導社區醫生獨立完成自擬理論試卷,用于掌握其本次培訓效果,內容涉及本次培訓重難點,滿分100分,分數與培訓知識掌握情況呈正比,即分數越高則培訓知識掌握情況越好)、社區醫生對培訓工作滿意度[3](于培訓完成后指導社區醫生獨立完成自擬滿意度調查表,掌握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工作滿意度,涉及培訓內容、培訓效果、服務態度等,滿分100分,分數與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滿意度呈正相關,即分數越高則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工作滿意度越高)、本年度常見傳染性疾病及常見慢性疾病新發情況,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發病情況
本研究納入的23個調查社區,總人數為28719人,2012年與2013年,各社區人數對比,無明顯的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2013年,23個社區新發常見慢性疾病患者141例,所占比例為0.54%(141/28719),明顯低于2012年社區新發常見慢性疾病患者所占比例3.58%(1029/287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本次社區醫生的培訓效果比較理想,社區在疾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2培訓效果
2012、2013年相關資料分析可知,2013年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滿意度、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知識掌握情況均顯著優于2012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12、2013年社區醫生培訓效果對比分析

表1 2012、2013年社區醫生培訓效果對比分析
時間 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滿意度 社區醫生培訓知識掌握情況2012年 74.22±2.34 83.24±4.51 2013年 89.51±1.65 93.41±3.74 t 23.882 7.763 P<0.05 <0.05
社區醫生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本社區慢性疾病的日常治療及急性病初步診斷、處理工作,提示社區醫生專業素質是保障社區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4]。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不斷加強,對社區醫生能力要求逐年上升,如何采取正確方式提高社區醫生培訓效果已成為相關工作人員共同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包括:(1)培訓內容脫離實際:對所有社區衛生服務站均給予統一培訓內容,部分知識在日常工作中較少出現甚至未出現,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情況發生較大偏差,實用性較差[5];(2)社區醫生接受培訓積極性較低:部分社區醫生認為培訓僅僅是走形式走過場,對待培訓態度不認真,無法專心接受培訓,吸收培訓涉及知識效果較差;(3)理論與實際脫離:社區醫生培訓僅局限于理論知識,未提供相關病例及實際操作,社區醫生經培訓后往往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但無法將其應用于日常工作中,無法達到滿意培訓效果[6];(4)培訓知識未與時俱進:涉及國內外先進技術較少,僅圍繞以往臨床知識培訓,無法達到與時俱進的培訓目的;(5)人際關系:醫患糾紛是近年來醫生及患者共同關注的熱點及難點問題,但培訓僅限于專業知識,未涉及此方面內容[7]。
針對社區醫生培訓工作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1)培訓前查閱各個社區上一年度就診患者臨床資料,掌握本社區常見病及多發病特點,結合社區居民實際情況(如性別比例、年齡比例等)制定符合本社區接診特點的培訓內容[8];(2)培訓前講解本次培訓目的以及對今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重要;(3)適當設立實際操作相關課程,如血壓檢測方法、心率聽診方法等,提供特殊病例鞏固培訓效果,必要時可在培訓結束后將實際操作內容納入考核范圍[9];(4)實施培訓的相關工作人員應不斷吸收國內外先進醫療知識,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將其融入到社區醫生培訓工作中;(5)在社區醫生培訓過程中應適當增加醫患關系相關知識,如發生原因、有效應對措施等,利于維持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與患者和諧關系。
本研究中,2013年分析社區醫生培訓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將其融入該年度社區醫生培訓工作后,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滿意度、社區醫生對本次培訓知識掌握情況均較2012年顯著上升,而2013年社區新發慢性疾病人數、傳染性疾病發生人數均較2012年顯著下降,與劉何根等[10-13]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參與社區醫生培訓人員應結合本社區自身特點制定適合的培訓內容,提高社區醫生培訓效果,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值得今后實際工作中推廣應用。
[1] 邱瑞香,劉奎民,王汝芬.我國近十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綜合評價的進展概況[J].中國全科醫學,2013,13(12):3848.
[2] 單紅娟,白艷晶,王壯,等.齊齊哈爾市社區全科醫生現狀及培養方式初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1(6):927-928.
[3] 楊雪松,王富華,楊威,等.北京城八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傳染病知識培訓的需求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7(10):797-799.
[4] 曾哲淳,趙冬,王文化,等.北京市基層醫生醫學知識獲取途徑及臨床問題解決方式的現狀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23(9):193-195.
[5] 孫永發,楊越涵,吳華章.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3(1):36.
[6] 周楊,王碧華.廣州市越秀區醫學生從事社區全科醫生工作意愿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2,23(2):31-32.
[7] 陳惠珍,張雯.加強醫生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社區醫療質量[J].社區醫學雜志,2014,5(10):67-68.
[8] 王文化,趙冬,曾哲淳,等.不同的繼續醫學教育模式對提高社區醫生高血壓診治知識水平的作用[J].中華心血管雜志,2012,34(1):272-275.
[9] 章成斌.定向培養農村社區全科醫生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2):104-106.
[10] 劉何根,趙志軍,王瑩,等.影響全科醫師培訓效益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5(3):12-14.
[11] 廖偉華,李璐琳,黃軍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勝任為基礎的在崗醫生培訓模式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35(19):2073-2075.
[12] 孫虹,田勇泉,曹澤民,等.論三位一體的中國鄉村和社區醫生培訓模式[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9,26(7):39-42.
[13] 何坪,姚安貴,鄧宇,等.重慶市社區醫生在職培訓的需求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4(4):421-424.
Problem and coping strategy of training on community doctors
GAO Xiaobin
Zhangjiagang Diasostic School of Further Education,Zhangjiagang 2156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blem and to study the coping strategy of training work on community doctors. Methods To implement the training work on community doctors according to the past relevant experience at 2012,then at the beginning of 2013,to organize community doctors to collectively discuss the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on the training work of community doctors,to propose the targeted solutions combined the perusing of related data and personal actual situation,in order to apply the discussion results to the training work of community doctors.
Results The compare results of total number of community people between 2012 and 2013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roportion of the latest discovery patients with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of community in 2013(0.54%)was obviously lowere than which in 2012(3.58%),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training satisfaction of community doctors and the mastered condition on training knowledge of community doctors in 2013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which in 2012, 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o formulate befitting training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ow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doctors,who have partook the training,to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community doctors,to maintain better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to ensure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Community doctors;Training;Problem;Strategy
R197.1
B
2095-0616(2015)09-192-03
(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