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軍旗 徐向軍
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索塔鋼錨箱焊接技術
范軍旗 徐向軍
介紹了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索塔鋼錨箱的結構特點、制造工藝和采取的工藝措施,通過焊接試驗確定了耐候鋼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藝,有效控制了鋼錨箱的焊接變形,保證了鋼錨箱的制造精度。

港珠澳大橋的青州航道橋為鋼箱梁斜拉索橋,斜拉索在塔端的錨固方式包括混凝土錨固及鋼錨箱錨固兩種,第1~第2對斜拉索直接錨固在混凝土底座上,第3~14對斜拉索錨固在鋼錨箱上,鋼錨箱節段效果如圖1所示。
在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索塔鋼錨箱鋼結構制造過程中,焊接方面存在以下難點:
第一,鋼錨箱采用Q355NHD耐候鋼,這是我國耐候鋼首次在索塔鋼結構上應用,需要選擇與耐候鋼板相匹配的焊接材料,保證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和耐候性能。

圖1 青州航道橋鋼錨箱節段效果
第二,鋼錨箱制造和安裝精度高,結構復雜,鋼板厚度大,且多為熔透角焊縫和深坡口角焊縫,焊接量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鋼錨箱的焊接變形,才能保證外形尺寸精度。
在青州航道橋索塔鋼錨箱投產前,對鋼錨箱主要材質Q355NHD耐候鋼進行了焊接性試驗和焊接工藝評定試驗,試驗用鋼板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如表1和表2所示。
根據鋼錨箱的制造工藝、接頭形式和耐候鋼的化學成分特點,全部焊縫采用CO2氣體保護焊,林肯的藥芯焊絲LW—81Ni1(φ1.2mm)焊接,焊絲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如表3所示。
(1)焊接熱影響區最高硬度試驗 按照《焊接熱影響區最高硬度試驗方法》(GB4675.5)對板厚24mm、50mm的Q355NHD耐候鋼板進行焊接熱影響區最高硬度試驗,采用φ4mm的E8018—W2(JAC—818W)焊條焊接。結果板厚
24mm和50mm的Q345qDNH鋼板的焊接熱影響區最高硬度分別為397HV10和410HV10,均高于380HV10,說明鋼板的焊接性較差。

表1 試驗用Q355NHD鋼板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

表2 試驗用Q355NHD鋼板力學性能

表3 焊絲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2)Q 3 5 5 N H D耐候鋼斜Y坡口焊接裂紋試驗 對板厚24mm、50mm的Q355NHD耐候鋼板進行斜Y坡口焊接裂紋試驗,參照《焊接性試驗斜Y坡口焊接裂紋試驗方法》(GB4675.1)進行,采用φ1.2mm的LW—81Ni1藥芯焊絲CO2氣體保護焊。
通過Y坡口焊接裂紋試驗結果確定了Q355NHD鋼板的焊接預熱溫度:當板厚≤24mm時,不預熱;當板厚>24~40m m時,預熱80~120℃;當板厚>40~80mm時,預熱120~150℃。
(3)焊接工藝評定試驗 根據鋼錨箱的焊接接頭板厚組合和焊接位置,選擇典型焊縫進行焊接工藝評定試驗。部分焊接工藝評定試驗項目如表4所示,焊接參數如表5所示,接頭力學性能試驗結果如表6所示,圓柱頭焊釘接頭力學性能試驗結果如表7所示,結果全部滿足設計要求。
鋼錨箱制造和安裝精度高,單個箱體的長度和寬度允許偏差±2mm,高度允許偏差±1mm,箱口對角線偏差≤3mm,拼裝后整體垂直度偏差≤H/4 000(順橋向和橫橋向),即鋼錨箱組裝后的整體高度30 500mm,整體垂直度偏差≤7.6mm。由于鋼錨箱結構復雜,鋼板厚度大,主要焊接結構最大板厚80mm,且多為熔透角焊縫和深坡口角焊縫,焊接量大,所以控制鋼錨箱的焊接變形,保證外形尺寸精度難度很大。
我們總結多座大橋鋼錨箱制造的經驗,從下料、加工、組
裝、焊接等各個工序制定了一系列的焊接變形控制措施。

表4 鋼錨箱Q355NHD耐候鋼部分焊接工藝評定
第一,板件采用精度高的數控機床下料,該設備具有自動劃線和噴號功能,在下料前將母材各類信息噴寫在各個零件上,同時劃出后續組裝基線,取消了人工劃線工序,避免出現人為偏差,提高效率和精度。
第二,錨頭單元組焊完成后,按照不同錨箱角度對兩側端面整體機加工,保證組裝精度。
第三,采用熱輸入小、熱量集中的氣體保護焊方法焊接,采取對稱施焊措施,焊接過程中隨時檢測焊接變形,及時配合火焰修整,確保鋼錨箱的焊接變形得到有效控制(見圖2)。
第四,對鋼錨箱連接端面劃線,并進行整體機加工(見圖3),保證連接面密貼。

表5 焊接參數

表6 接頭力學性能試驗結果

表7 圓柱頭焊釘接頭力學性能試驗結果
第五,為了保證橋位鋼錨箱順利架設,在發往工地前,對鋼錨箱進行立體試拼裝,外形尺寸檢查合格后,桿件運往工地架設。由于桿件制造幾何精度高,工廠內鋼錨箱立體試拼裝過程順利,使得整體組裝精度結果滿足設計要求。
經過我公司員工的共同努力,進行了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索塔鋼錨箱Q345DNH耐候鋼的焊接試驗,確定了鋼錨箱焊接工藝,有限控制了焊接變形,該工藝成功應用于實際制造中,工程質量得到監理和業主的好評,為今后類似工程奠定了基礎。

圖2 鋼錨箱焊接

圖3 連接面整體機加工
范軍旗、徐向軍,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