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勇
近年來,作為創建特色學校重要措施的特色課程建設備受關注。相對于規范、嚴謹的數學常規課程,特色課程更強調實踐性、活動性,以及學生參與的廣泛性、自主性。小學數學特色課程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實施同伴交往學習,能促進課程有效實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特色課程建設的關鍵所在。
一、同伴學習踐行“育人”,體現課程的校本特色
特色課程的“特色”,首先,要具備校本特色,能反映學校的育人目標、辦學理念等。其次,要具備“育人”的特色功能,有效與學校整體課程理念融合,通過課程實施把學校教育理念滲透到每位學生的教育中去。
在數學特色課程中開展同伴交往學習,同伴間的交流、活動,使學生更有效經歷和體驗數學的獨特思維方式,培養嚴謹態度、熱愛探究等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在同伴影響、共同解題中,不同的思路、交流等,更有利于學生發展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多元智能,這恰恰符合我校“多元發展”的課程觀。
不少學校將品德育人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課程的實施過程就必須體現學校育人理念,對學生滲透品德養成教育,而學生品德養成最有效的途徑是自我構建。開展同伴交往學習,創設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同伴合作活動,促進學生互助分享品行的內化;活動中對同伴交流、合作等的要求,促進學生交往能力的提升;同伴合作中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而做出的犧牲,促進學生奉獻精神的養成;活動構建的和諧、尊重、平等的人文環境,更是學生品德養成的良好沃土。同時,在同伴交流中滲透學校育人目標、辦學理念,更有利于等細化落實到每位學生,并促進其自我構建品德,使課程的校本“育人”特色得以有效落實。
二、同伴學習促進“樂學”,體現課程的趣味性
數學特色課程不同于常規數學課程,具有濃厚的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對特色課程甚至數學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樂學,才能有效體現課程的價值。
首先,課程開發以學生感興趣,而且具有數學特色的游戲、活動為基礎,課程編排靈活、新穎,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數學技能。其次,課程實施中實施同伴學習。同伴間的交流、合作學習,讓學生做中學。
三、同伴學習提升“會學”,體現課程的數學味
數學特色課程的本質是數學課程,必須體現數學味,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在數學特色課程開發中,運用數學本質,編排生動有趣且有數學韻味的活動課程,激勵積極性的同時也能更好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提升數學思維,進而更有效促進日常常規的數學學習。同時同伴交往學習,能讓學生從單方面的接受,變成多方位的交往,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進學生不斷自我探索,不斷體驗感知,不斷經歷數學知識的自我構建全過程,豐富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同伴間的數學活動能擴大運用范圍與交流廣度,創造出更多的運用情景。如“我是購物高手”的游戲中,通過小組合作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就創設出十多個不同情景,同伴的共同解答,又使每個情景不同的方案。看著貼滿黑板的“購物方案”,不就是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提升的最好詮釋?最后教師的歸納小結,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游戲與數學本質知識點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提升總結歸納能力,促使學生“會學”。
四、同伴學習培養“自學”,體現課程的自主性
特色課程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特色發展,課堂以活動形式為主,以學生為主體。同時,數學學習是學生對事物外顯進行主動建構,內化其抽象特征的過程。因此數學特色課程實施必須體現其較強的學習自主性。
數學活動在學生同伴間開展,教師要創設自主學習空間,避免一言堂和“權威”支配,讓學生感到更平等,更開放。同時要注意鼓勵學生,讓學生更敢于思考和發表自己的觀點,更虛心學習別人的觀點,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多元交流下的同質異質,觀點的差異性,讓思維火花更多的碰撞,讓學生學會批判、修正別人或自己的觀點,學會評價與自我評價,使反思這一“自學”最重要的品質得以有效的提升。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