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英
教育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要領域,為做好教育,實現高效率的教育教研效果,當然需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研的整合,其中,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一次革新。在這個快節奏的現在社會中,面對數學科,實現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研究發展和能力提高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電腦網絡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有機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為實現高效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可行方案、方法以及有效工具,同時也創造了新的現代化的數學學習環境。
一、美化了數學課堂,優化教學
在信息技術與數學科的整合下,老師借助電腦網絡技術,以圖文并茂錄音錄像的形式,生動地向學生展示某些數學問題的產生過程,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等。在講授軌跡類知識點時,我們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幾何畫板軟件等可以形象逼真地模擬出各種軌跡的形成過程、產生的結果等。讓學生進入對媒體教師進行人機對話,在這里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用心學習。數學課堂不枯燥了,這樣這個課堂再也不會像傳統教學那樣沉悶了,學生也不會對學數學“打不起精神”了。
二、加強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動性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給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課程中,我們把學生引領到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室,我們可以在電腦上畫出多種多樣的三角形,擺放位置不同的三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去旋轉,去對比,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自我去總結得到的規律,這樣的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高漲,還有很多學生會引申到多邊形的相似方法、性質等去自我學習。這樣的上課方式,學生想記不住性質都很難。興趣來了,自我學習的主動性自然高漲,成績就必然會慢慢好起來,學困生也就越來越少了。
三、靜化動,難化易,抽象變直觀
一直以來,我們說起數學就知道它是抽象的學科,但又是非常具體的、精確的學科;是動態的,但又靜止。課堂上老師呈現給學生的空間感是有限的,但是知識的內涵卻是無限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原理把靜止的知識設計成動畫,動態展示,從而使得知識的呈現過程具體化、形象化,進而把數學抽象、難于理解的知識點靜化動,難化易,抽象變直觀,便于學生掌握。
四、資源豐富,輔導便利
當今世界是網絡的時代,信息技術的介入,能夠為我們日常的教學提供非常豐富的各種資料,如文檔資料、圖形圖像、音頻、視頻,軟件工具等。借助信息技術設備,我們能構建或者模擬出我們教學所需要的情景,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創設環境:例如,在進行詩歌文朗誦教學時,上課前到網絡找好適合篇文章意境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上課時作為背景音樂進行朗誦,這樣更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的意境,更能體會文章的意思。又如,在進行空間立體圖形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立體實物圖形、照片,然后從這些圖形、照片中演變成空間立體圖形,這樣,學生很好理解了我們的立體圖形是怎樣來的,我們為什么要研究立體圖形。再如,在研究軌跡方程的時候,單憑我們的粉筆黑板很難、很難慢畫圖,也不是非常精確,我們用幾何畫板可以把軌跡方程畫的很完美,學生熟悉幾何畫板后,我們研究軌跡方程時,直接讓學生到電腦室去畫圖,研究規律,這樣很好地拓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容,彌補了教材的缺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得學生學習數學變的多元化、實際化。
電腦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給我們學生、老師、學校帶來一個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的新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契機,但我們也應意識到,這個“整合”是一個新興事物,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探討。老師是“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能否順利進行并且取得好效果的關鍵,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效果最終體現在學生身上。為此,要求老師與學生必須要共同提高各自的信息技術水平,當然,老師還要具備當代的教育思想理念。深信只要堅持將信息技術使用得當,必能大幅度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使“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釋放出它所蘊涵的最大能量。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