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與我的幾個瞬間

2015-12-02 04:37:00文/梁
上海采風月刊 2015年5期
關鍵詞:歷史

文/梁 鴻

梁鴻文學博士,致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文藝思潮研究。代表作有學術訪談著作《巫婆的紅筷子》,非虛構文學《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等

梁鴻在故鄉梁莊祖屋前

此刻我坐在美國杜克大學圖書館。從高大明亮的窗戶向外看去,是莊嚴靜穆的杜克大教堂。藍天之下,那不規則的赭彩色石頭如同呼吸,使整個建筑充滿生命,而修直高聳的尖塔在極細處與天空相接,仿佛把視線和靈魂引向那無限的遼闊處。你感覺到你的意識在內部慢慢浮升起來,生命的莊嚴和遼闊,“在”的清晰和逼視,你必須要思考你自己。

從來沒有如此意識到天空、大地、白云、地球與人的一體關系。“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目之所及,天如蓋,包裹著你,白云恒久地在,人既是孤零零的,因為你于如此遼闊之中,但又有所歸屬,因為你看到你所在的空間位置。

一個人如何與歷史發生關系?就像這教堂、天空與人的關系。哪怕僅僅是一種形態,教堂的尖頂,如蓋的天空,逍遙的白云,也會在不自覺中塑造著你——你的氣質、性格和命運。

那最初的形態是什么?對我而言,毫無疑問,是灰塵、貧窮和村莊整體的封閉。寂靜、黯淡、沉默,好像處于渙散狀態,但又似乎在醞釀著新的躁動的力量。父親和村支書之間的斗爭是童年最清晰的記憶,它是我對恐懼的最初體驗。村支書那雙犀利、威嚴的大眼控制了我好多年,每次走過他家門口,甚至是看到那個朱紅大門、那座院墻都會讓我莫名顫抖。我不知道父親的勇氣從何而來,但我卻看到這恐懼壓倒了母親,還有我們這些孩子的內心精神。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在我的童年時代,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期,村莊其實正處于大浩劫之后的死寂階段。“文革”處于尾聲,農村生產力嚴重下降,斗爭思維還沒有過去,聯產責任制剛剛實施,父親所講的鄉紳、前政府官員、基督教徒、小業主在不斷的運動中都逐漸消失。但是,村支書家里的熱鬧及在村莊的權威,普通百姓的卑微和狡黠仍然延續千百年來的模式和思維,村支書與父親的斗爭既是“文革”力比多的剩余物,也是獲得生存權利的基本形式。這戰爭總是以不同的面目延續著。

歷史的階段性重復和折騰,其實就像人一樣,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痛”,不斷愈合,再重新制造新的創傷。無論如何,我并不知道“反右”、“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我所記憶的童年只是一些碎片式場景,爭斗、播種、收割,春天、夏天,上學、成長,它們嵌入在平靜日常的生活中,帶來并不深刻的傷心、害怕和歡樂。

1987年,香港的電視連續劇《射雕英雄傳》在內地電視臺播出。那一整個夏天,每到傍晚,梁莊的大人、少年就一群群地到吳鎮去,尋找有電視機的家庭,站在人家門外等著電視劇開始,也不管人家是否愿意。所有人都看得如醉如癡,每當片頭那兩個骷髏出現并交錯放出兩道彩色光柱時,大家都會發出一片驚嘆聲,而俏皮的黃蓉頭一歪,逗她的靖哥哥時,大家又都發出會心的哄笑。

我也是那群人中的一個,那兩道光柱,在我心中閃爍了好多年。對于當年那個十四歲的內地少年來說,“香港”,就是《射雕英雄傳》,它是工業文化和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的化身;就是充滿某種溫柔和哀傷情感的“流行歌曲”,它們突然讓你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有如此豐富的情感,那應該是現代個體意識的初次萌芽吧;就是充滿動感的“迪斯科”,它讓你震驚,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放肆、自由地舒展自己的身體。在當年的內地,這些來自于香港的事物,都有很深的“解放”意味,雖然今天看來,這里面蘊含著更復雜的也更難以判斷的文化意識形態。

似乎有一個通道慢慢打開,世界還有新的方式,身體還有更多感應,生命還有更多情感,它是無窮盡的。我記得十四歲的我,在看完郭靖黃蓉之后,和一個小伙伴,坐在暗夜的河坡上,在蟲鳴中,羞澀地談我們似是而非的暗戀對象。“射雕英雄傳”、費翔和“戀愛”到底有什么關系,這還需探討,但由那色彩和身姿而起,卻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們離我仍然遙遠,我當時為之痛哭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我和一個女生上自習課的時候在走廊聊天,被學生會干部發現,在被嚴辭批評的時候,我嘟囔了一句:又不是在搞同性戀。那幾個學生干部大驚失色,迅速離開。晚上,我的班主任把我叫出了教室。那時候大家正在上晚自習。班主任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講馬列的老教師,方形臉,黝黑呆板,嚴肅正義。我剛一站到走廊,班主任就狠狠地推了我一把,憤怒地嚷道:“你知道那是啥嗎?你還要不要臉?”我一個大踉蹌,整個身體撞到了欄桿上,又向前撲倒,在倒地的一瞬間,我看到教室里那幾十雙驚詫的眼睛。我羞愧至極,不只是因為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被羞辱,而是他語氣中那強烈的憤怒和羞恥感,他眼睛里仇恨的、禁欲的、教條的目光讓我震驚和害怕。

圍繞著這一事件,我被連續批判了六天,我的頭越垂越低,錯誤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同性戀”是一個來自于資產階級社會的、不道德的、罪大惡極的詞語。至今我都不明白,在那時,不止是我,學生會、學校領導、我的班主任可能比我更不知道“同性戀”到底是什么,但是,那正義感、羞恥感及想象力從何而來?

在這背后,有一個洪水猛獸般的“西方”:色情的、無恥的、變態的世界。“西方”就這樣以一種奇異的糾纏狀態出現在1980年代后期的中國日常生活中,關于爆炸頭、喇叭褲、接吻等的爭議和政治升華在今天看來甚至有點滑稽,但是,突然豐富起來的身體和情感,以不合時宜的復雜、柔軟、多元沖擊著堅硬的中國心靈。外面的世界正在轟轟烈烈地行進,十六歲的我,卻因為這懵懂的“出軌”而被不斷規訓。

可以這么說,當“60后”知識分子在如醉如癡地吸收學習西方思想并借以批判中國政治與社會現實時,還只是少年的“70后”則如醉如癡地閱讀來自于港臺的瓊瑤、三毛、金庸,并沉湎于一種自我營造的感傷和對傳奇的向往之中,或因模仿港臺劇中的英雄人物而成為小鎮的不良少年,或如我這樣,被像拔刺一樣把叛逆的因子一點點拔掉。

對于“歷史”、“社會”這兩大名詞,“70后”是通過學習而得來的,是書本上的知識和家人的閑談,哪怕并不遙遠的“大躍進”“文革”,也只存在于支離破碎的話語之中,與現實的生活與情感都無關。沒有上戰場(雖然這戰場只有在敘事時才有意義),沒有經歷宏大場景,沒有榮耀、炫耀和言說的資本,沒有被安排繼承歷史遺產,也沒有來得及領悟新的歷史規則并投入其中,卻總是被歷史的碎屑、生活的邊角料所擊中,這些碎屑是如此瑣細、不重要,以至于根本不值得被提起,但卻仍然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一代人的人生。

規則和懲罰一直伴隨著我的整個成長過程。我常常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表情(就好像不知道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對那些有鮮明政治觀點和歷史觀點的人總是敬佩不已),我討厭自己的道德感和某種保守的傾向——這一保守并非一種有意識的文化選擇,而是長期被規訓后的結果。有時,我覺得這種保守是一種有益的堅守,但一想到它來自于當初那狠狠的“推搡”,又覺得有些詭異。

規則與懲罰沉重地黏滯在心靈深處,不敢張揚,不敢沖破任何一種哪怕最簡單的陳規。在歷史的河流里,我無從捉摸自己,無法真正投入任何一件事情。沒有迷失過,因為沒有選擇過;沒有懺悔過,因為沒有行動過;沒有狂歡過,因為沒有自由過。我只是一個看似冷靜、實則不知道如何處置自己的旁觀者。

也許并不只是我。關于“70后”,在當代的文化空間(或文學空間)中,似乎是沉默的、面目模糊的一群,你幾乎找不出可以作為代表來分析的人物,沒有形成過現象,沒有創造過新鮮大膽的文本,沒有獨特先鋒的思想,當然,也沒有特別夸張、出格的行動,幾乎都是一副心事重重、懷疑迷茫、未老先衰的神情。

即使“懷疑”,也并非都是有效的表情。沒有經歷過“迷失”、“行動”或“激情”,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清晰的歷史意識,懷疑或者只是一種置身事外的虛妄。“50后”深沉地談論“饑餓”,“60后”熱烈地討論“文革”和追憶“黃金八十年代”,“80后”悲憤而又曖昧地抨擊“商業”和“消費”,這一切,“70后”似乎都沒有確切的實感,面對這樣的話題和隱在話題后激動的面孔,你會有強烈的被拋出之感。這是先天不足。碎片之感、隔離之感清晰地印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以至于無從知道自己如何與歷史發生真正的關系。

無關主義,也無關立場,而是不知道從何開始。

怎么辦?如果找不到歷史的契入點,你將無法找到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感,如果無法感受到問題和矛盾之源,你就如進入無物之陣,陷入四面空虛的困境。難道因為我們生活在歷史的瑣屑之中,就不配擁有進入歷史并尋找自我的機會和權力?

在進入大學教書并成為一名研究者之后,這種被架空的感覺日益強烈。并非研究本身沒有意義,而是你,研究者主體,無法從研究中尋找到與歷史共在的感覺。這并不是在否定學院生活和純粹思考的價值,而是害怕過早的平靜、過早的隔離和過早的夸夸其談。我聽到很多這樣的夸夸其談,看似非常有道理,但一旦與正在行進中的生活相聯系,你立刻就會發現其中的可笑和蒼白之處。更為致命的一點是,成為學者,也即確立一種階層和一種生活方式。它意味著你再次被隔離開來。當學者僅僅是某種知識生產者和一種職業的時候,它所蘊含的內在破壞力和啟發價值就逐漸消退。我害怕自己再次未老先衰。

重返梁莊,最初或者只是無意識的沖動,但當站在梁莊大地上時,我似乎找到了通往歷史的聯結點。種種毫無關聯的事物突然構成一個具有整體意義的網絡呈現在我面前。那早已遺忘的個人記憶——我走過的坑塘,經過的門口,看到的樹木,那隨父親長年征戰的鐵球,百歲老人“老黨委”家那個神秘而又整潔的庭院,童年與小伙伴決裂的瞬間,1986年左右全村、全鎮種麥冬的悲喜劇……所有的細節都被貫通在一起,攜帶著栩栩如生的氣息,如同暗喻般排陣而來。

在那一刻,個人經驗獲得歷史意義和歷史空間。從梁莊出發,從個人經驗出發,歷史找到了可依托的地方,或者,反過來說,個人經驗找到了在整個時間、空間中闡釋的可能。兩者相互照耀,彼此都獲得光亮。

我看到村莊的坍塌。那座空蕩蕩的小學,它曾經是全村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我們在這里上學,父親在這里被批斗,也在這里領取一年的口糧;那個像孤魂一樣移動的老人曾經是全鎮乃至全縣的基督教長老,我曾被他的自信和光亮所震懾,如今他信徒滿坐的家早已倒塌,而他顯赫的家族,早在新中國政權交移之際已經開始分崩離析。是的,村莊一直處于坍塌之中,只不過,不同的歷史階段,面目不同而已。

我發現,當把目光有意識地投向與“我”相關的事物時,你會很容易察覺到它內在的生長性和歷史性。1986年,幾個來自南方的販子在吳鎮走過,吆喝著收麥冬,一斤麥冬兩塊多錢。那一年,種麥冬的人家都“發財”了。光亮突然照耀在梁莊的上空,天開了,云散了,黯淡的鄉村變得歡快、輝煌,所有人都忙碌起來。麥冬,金光閃閃的、圓滾滾的“南方”,第一次進入梁莊的生活空間。父親把小麥地、玉米地全毀了,也種了五六畝麥冬,收獲的時候,雇了20多個人。一時間,家里家外,歡聲笑語,父親每天計算著能掙多少錢,還多少債,剩多少錢,怎么花。

我清晰地記得那一年,是因為,父親臉上盛開的花朵,那流溢出來的快樂實在詭異;還有,那一年,全家人,包括來幫工的人,都長了疥瘡。我的手縫里、胳膊上、屁股上、腿上,全身上下,都長滿了疥瘡,奇癢無比。那半年時間,我只能站著上課,至今,腿上仍有銅錢大的深深的疤痕。但奇怪的是,這些痛苦都被忽略了,大家都被“掙錢”、“南方”鼓舞著,對眼前的困窘視而不見。每晚睡覺前,我們的功課是互擠膿皰,看哪一個成熟了,按下去,看黃色的膿液飆出去,彼此取笑著。

那歡快從何而來?發財、南方、城市、經濟、生意、貿易、廣州,這些詞語具有強大的魔力,封閉已久的鄉村為之神魂顛倒。當然,父親的發財夢破滅了。吳鎮的許多人家因為麥冬而破產,抵押房產、跑路、逃避債務,有熟識的人家一再籌措路費到廣州去要債,但是,每次都凄慘而歸。冬天再次來臨。在“改革”的第一次博弈中,鄉村以慘敗而告終。城市與鄉村、南方與北方,彼此之間的二元性、對立性和殘酷性也立馬呈現出來。

2011年,追尋梁莊的足跡,我走遍中國的大小城市,西安、南陽、青島、內蒙古、北京、廣州、廈門、東莞等等,我想了解我故鄉的親人們的生活,我想看到那短暫的“歡快”是否再次出現在他們的臉上。當然,在經歷了多年的學術思考之后,我也希望,能夠在“實在”的生活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東西。骯臟擁擠的城中村,塵土飛揚的高速公路邊,如地獄幻影的電鍍廠,一雙雙眼睛投向我,一個個場景震撼著我,他們高度對抗性的生活,對自我命運的認知,以及種種無意識選擇背后所折射出的深遠的歷史空間都讓我意外。

我意識到,1986年的命運仍在延續,而學術和政治話語中的階級、差異、資本、金錢、發展、鄉村、城市,知識分子口中的虛無、憂郁、叛逆等司空見慣的詞語是怎樣的大而無當和華而不實。那油污背后的一雙眼睛,那電鍍廠里移動的幽靈足以動搖一切理論和那些斬釘截鐵的、宏大的結論。

如果你筆下的術語、心中的情緒和現實生活、歷史之間沒有構成真正的對話,就不會產生真正有效的思考。是的,即使是“虛無”——我們經常會拿它作為一種批判和思想的起源,也是某種姿態的標榜——如果我們對“虛無”的對象一無所知,如果沒有實在的所指,它就只是膚淺的偽飾而已。

對于中國人的人生而言,悲歡離合從來都不是自然的生活進程,而是隨著政治、制度的變動而被迫改變。一種生活和傳統如潮水般迅速消退,雖然這種消退或許并不值得懷舊,但它的速度及留下的瘡痍卻實實在在地讓人驚心。我看到了激進主義的破壞性,保守主義的虛妄之處,也真切感受到自中國被迫進入“世界史”以后,與“世界”、“西方”及“現代”之間的復雜聯系。從梁莊的命運中,我看到,“現代性”的道路還很遙遠,而如果不對密布于時代空間的諸如“鄉村”、“城市”、“現代”等詞語及彼此的相互關系作觀念史的梳理的話,那么,梁莊、無數個梁莊,中國的心靈,還將繼續無所皈依。

這是一場戰爭。我們隨時都處于“大時代”,戰爭并非都是流血的革命,這幾億人如大軍般的遷徙、流散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矛盾一點也不亞于一場戰爭,并且,是一場持續的、必敗的戰爭。所謂的“小時代”,個人化的、小資產階級的、物質的“小時代”,只是一個假象。裂隙無處不在,我們被鎖定在特定的場域中,被圍困在真空之中,探討著言不及義的話題,對同屬于一個生活場景的另一面視而不見。那些鮮亮的術語、概念就像那疥瘡,密布于身體,吸噬你的精氣神。或者,其實從來如此。

歷史意識的生成與其所處的歷史階段無關,重要的是“我”與歷史的聯結方式。歷史存在于其與“我”的關系之中。歷史就是你自己。以“我”——既是個人的“我”,也可以是大的集體的“我”——為原點,以經驗世界為基點,向過去和未來輻射,并不都導向主觀和偏差,相反,它能使得我們的思考更有切實的基礎。對于處于尷尬位置的“70后”而言,擺脫無歷史的空虛之感和歷史階段論,也就擺脫了那種無謂的自戀式的感嘆。無論何時何處的生活,都如陽光下的灰塵一樣絲縷可辨,歷史紛繁而又清晰異常。

大歷史和大事件為后人的反思提供最基礎的內容,但也很容易傳奇化、浪漫化和概念化,就像今天許多人在重新談起“民國”、“解放戰爭”、“文革”、“知青”時,多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在溢美與否定之間走鋼絲,卻對認知真正的歷史毫無幫助。能粉碎大歷史框架的恰恰是個人的記憶,是歷史空白處的碎屑和不引人注意但卻又久遠的傷痛,它影響甚至制約著歷史的運行。

1986年的“麥冬”在我身上留下永遠的痕跡,而父親和吳鎮的許多人也因此一蹶不振好久。和廣州做生意的那家人,原是吳鎮最早的萬元戶,在麥冬神話傳來之前,正準備興土木,蓋“豪宅”。之后,丈夫出去避債多年不歸,老婆在家做種種零活掙錢還債并養活三個兒女。多年之后,在走過一個地方時,年老的女人仍然忍不住說,這就是當年我們看好的造房子處,兩層,十四間,磚瓦都買好了。她的手橫著、大力地劃過去,劃出了一道虛空。麥冬,這個橢圓的、乳白的小果實,附著在“南方”、“改革”身上,結結實實地改變了他們一生的軌跡。

對我而言,“西方”的概念來自于“郭靖黃蓉”,而“同性戀”事件對我更直接,所產生的思想震動更大。闡釋歷史的通道并不只來自于大的政治事件,也可能僅來自于一個詞語。

與此同時,回到梁莊對我而言是一種激活,重新找到思考的起點和支點,并激活自己的生活——學術生活和實在生活。它是一種學術實踐,我從來不認為它只是創作實踐。這四年多的田野調查、閱讀和寫作給我的鍛煉和啟發不只是最終的那兩本書,而是我似乎越來越接近問題的源頭,我注意到由生活實踐所折射出的觀念沖突,由觀念沖突所引發的生活實踐的種種反應。我意識到“鄉土中國”這一概念的生成性——自晚清以來它一直處于被塑造中——及這一生成背后的社會意識的變遷、時代精神的分裂和利益驅動的巨大作用,它們互相生成,并且正塑造著新的中國形象。我想我會重返書齋進行學術研究,并且,我會把這一學術研究看作我的生活實踐的一部分——它不再只是無關任何風月的書齋生活,而是歷史的一部分。

“生活實踐”,即與正在行進中的歷史相結合的能力,從正在行進中的生活場域尋找理論的起點和依據,最終達到一種及物的思考和結論。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反對過早的專業化,反對過早的平靜,我崇尚某種行動、沖突,甚至自相矛盾(包括思想上的),哪怕它可能偏激,可能錯誤,也比四平八穩要更有啟發性。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偏激和憤世嫉俗是一個可以向上的詞語,但如果沒有扎實的考察和思考支撐,也會流于某種狡詐的圓滑和為虛名尋租的屏障。

文章還沒有寫完,我又回到國內。11月初下午四五點鐘的北京,霧霾滿天,天空灰暗,高樓漂浮在空中,如同末世紀的魅影。灰塵阻塞著呼吸,我不由得在內心發出許多人都發出過的感嘆。

而此刻(又一個“此刻”,這是又一個歷史瞬間,和我坐在杜克大學的圖書館看大教堂、在出租車上看北京的天空時一樣),陽光穿過烏云,照在滿是灰塵的窗玻璃上,又斜映在書桌上,從外面隱約傳來壓抑的車流聲,極具穿透力的工地敲打聲,高亢而雜亂的對話聲。我背對著室內,陽光之下那一屋的灰塵讓人心煩意亂,雖每天打掃,灰塵仍然鋪天蓋地,落在每一件物品上,一切都黯淡且眉目不清。但是,當凝視并傾聽這一切時,仍有莫名的踏實的愉悅感從神經末梢傳導入心臟中央。是的,這是你自己的日夜。與愛國、民族和那些宏大的詞語都無關,而與你自己相關。或許,重要的不是你愛不愛國,而是你無法選擇,最終才生成某種類似于“愛”的歷史感。

這是一種頗具先驗性的愉悅感,或者,悲愴感?你無法選擇最初的歷史瞬間。美國的藍天、白云像夢一樣,沒有真實感。這種感覺真的非常奇怪,僅僅十來天而已,那幾個月的生活已經在你意識中遁去,就好像從來沒有經歷過。它對你的觀點、邏輯思考,甚至對美的感覺都產生過影響,它也成為你經驗的一部分,但卻沒有形成歷史感。我似乎明白了“離散”這一詞背后的含義。歷史是活生生的“在”,熱鬧與喧騰,灰塵與陽光,黑暗與光明,都與你相關。如果沒有這一相關性,你又是誰呢?梁莊、家人,從出生起就看到的天空、大地,你所讀的每一本書、所感受到的每一種情感和思考都是你的“在”。如果一個人在此地沒有“在”的感覺,那么,這風景、歷史就與你無關,你也無法從這里的時間和空間得到真正的拯救。

T.S.艾略特在《四個四重奏之四》中這樣寫道:

玫瑰飄香和紫杉扶疏的時令/經歷的時間一樣短長/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不能從時間得到拯救/因為歷史/是無始無終的瞬間的一種型式/所以/當一個冬天的下午/天色晦暗的時候/在一座僻靜的教堂里/歷史就是現在和英格蘭。

我想,艾略特想說的是歷史、時間和“我”的關系。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不能從時間中得到拯救,一個沒有歷史的人,也無法從有限的人生中得到救贖,哪怕你坐在莊嚴的杜克大教堂里,聆聽高亢而清澈的歌聲。

時間并非只是線性的存在,它具有并置性和空間性。歷史并非只是過去,人并非只生活在現在,而是活在傳統的河流之中。你的一滴眼淚、一個動作或一次閱讀,所蘊含的都有你的過去與未來。所以,現在即過去,未來即歷史。

這樣,無論生于哪一年代,身處哪一時空,都是一樣的,因為歷史賦予了我們一個個瞬間。能夠對這瞬間所包含的形式及與世界產生的關聯進行思考,我們就匯入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洪流。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
環球時報(2022-03-16)2022-03-16 12:17:18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观看|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永久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高清国产| 性视频久久| 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成色7777精品在线|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swag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三级网站|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在线|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爱爱网| 国产99精品视频|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婷婷午夜天|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亚洲视频免|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91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久久夜夜视频| 日本国产在线|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色久综合在线|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 色综合中文|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网站| 99草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亚洲综合九九|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久久成人18免费|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片|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基地|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