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體量子點譜儀
當前的微型光譜儀大多都依賴于干涉濾光片和干涉儀類光學系統,這限制了它們的光子效率、分辨率和光譜范圍。Jie Bao和Moungi Bawendi研發出一種高效的、高性價比的微型光譜儀,它通過用由195個不同膠體量子點(這些量子點所具有的吸收特征覆蓋的光譜范圍寬,并能測定小至納米的光譜偏移)組成的一個二維吸收型濾光片陣列取代干涉儀類光學系統,從而能夠克服很多這種局限性。這樣的性能,再加上該系統的簡單性、易制造性和進一步小型化的潛力,說明它在空間開發、外科手術和臨床“片基實驗室”等場合有可能派上用場。

不同群組地位和認知的定向顯性
對102個群組和超過35萬個體進行的這項聯合元分析,通過觀察連續純合子片段,研究了純合性對具有公共衛生重要性的性狀的影響。通過關注16個與健康相關的量化性狀,作者在全部連續純合子片段與四個復雜性狀之間發現了統計上顯著性的聯系,這四個性狀分別是:身高、一秒用力呼氣肺活量、一般認知能力和教育程度。在每一種情況下,純合性的增加都與性狀值的降低相關。沒有發現全基因組純合性對血壓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十個其他心臟代謝性狀有影響的證據。

作為高溫電介質的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
聚合物電介質重量輕,從“功率-重量比”角度來講很具有吸引力,但這些材料在常見的操作溫度下往往會被擊穿。在這項研究中,Qing Wang及同事表示,向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中添加氮化硼,可以提高散熱性能,這樣所生成的電介質材料可以在比以前用的聚合物電介質高得多的工作溫度下使用。這些新的納米復合材料是柔性的,重量輕,光可以穿透,具有可擴展性,而且穩定可靠,從而使得它們對于電子設備應用來說有可能比傳統陶瓷電介質更有吸引力。

CDA引導的表觀遺傳核苷代謝
除了重新合成DNA核苷酸外,細胞還會利用正在死亡的細胞再生循環得到的核苷酸。這一途徑是如何應對5-甲基胞嘧啶各種不同氧化形式(如5hmdC和5fdC)的,目前尚不清楚。在該研究中,Skirmantas Kriaucionis及其同事發現,這一核苷酸救助途徑具有一個基質選擇性,它能防止新合成的DNA被表觀遺傳修飾的胞嘧啶隨機結合。然而,一些過度表達“胞苷脫氨酶”(CDA)的癌細胞對會導致DNA損傷和細胞死亡的5hmdC或5fdC的過度表達很敏感。作者猜測,基于這些核苷酸變體的藥物,對于過度表達CDA的癌癥可能具有化療潛力。